各市、县(市、区)经信局、各有关企业: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赋能产业深度转型,激发广大企业应用人工智能的积极性,发挥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征集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征集范围包括典型应用实践和典型赋能模式两类案例
(一)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企业核心业务场景中的典型应用实践
申报主体为“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企业,聚焦AI技术在核心业务流程和场景中的实际落地应用。重点突出通过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解决行业、企业堵点痛点问题,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路径模式,形成高价值、示范性的应用场景,应用成效显著,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价值。重点征集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1.研发设计与创新。AI辅助产品设计、仿真与优化;AI加速新材料、新配方研发;AI辅助知识管理等。
2.智能生产与制造。智能排产、生产调度优化、工艺流程改进、质量检测、预测性维护、柔性生产调度等。
3.智能供应链管理。AI优化采购决策、需求预测、智能仓储、物流路径规划、供应链风险预警等。
4.智能营销与客服。AI驱动的精准营销、个性化推荐、智能客服、客户画像分析、销售预测等。
5.智能运营与管理。AI用于智能财务、人力资源优化、文档处理、流程自动化、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等。
6.企业自主创新方案。企业基于通用或行业大模型,结合自身业务进行的创新性应用等。
7.其他场景方案。在中小企业中具有显著推广价值的其他AI应用场景。
(二)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各领域的典型赋能模式
申报主体为人工智能服务商。重点征集通过创新性路径与方法,能够系统性、规模化助力中小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赋能模式。重点征集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1.普惠技术供给。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面向通用场景或特定行业场景,易于二次开发和集成的轻量化工具包和经过优化的预训练模型等。
2.平台化赋能。通过打造垂直行业AI赋能平台、产业大脑等,集成行业通用模型、算法、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为中小企业提供“开箱即用”或“按需调用”的AI服务。
3.产学研协同。由大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或专业服务机构等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以共同设立AI创新实验室或项目组等形式,开发满足中小企业共性场景需求的解决方案并予以推广。
4.产业链协同。链主企业作为产业链的核心枢纽,将企业自身AI能力(如需求预测、智能排产、智能调度等)向上下游中小企业传导,助力中小企业效能跃升。
5.生态赋能。以赋能中心等为载体,通过提供技术交流、培训、竞赛、孵化支持等生态服务,带动区域中小企业AI应用。
其他具有显著价值的典型赋能模式。
二、征集要求
(一)本次征集活动面向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供给方、制造业企业应用需求方、科研机构、高校、社会团体等。支持独立申报或联合申报(联合单位数量不超过3家)。
(二)申报案例应是已建成项目或在建项目。案例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代表性、示范性和实效性,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三)申报案例应重点突出、表述准确、逻辑清晰、实事求是,杜绝虚假和夸大宣传。对于申报案例所涉及的技术、产品、方案等成果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商业机密,不得存在侵权行为,申报单位需承诺数据脱敏处理,非公开案例不得申报。
(四)申报企业主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近三年经济效益良好、信用记录良好且近三年未发生过重大安全(含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质量等事故,无违法违规行为。
三、推荐程序
(一)主体申报。请各设区市经信局积极组织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单位进行申报,参照规范格式(附件1)编写案例申报材料,每个案例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申报材料需提供电子版文件和盖章扫描件一式两份。申报主体需对所提供全部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二)地市推荐。各设区市经信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推荐,推荐数量原则上不设限制,各设区市汇总拟推荐的案例申报材料和清单(附件2),于8月15日前报送至省经信厅。
(三)案例遴选。省经信厅对案例进行遴选,组织编写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集,并通过“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等形式宣传推广典型做法。
联系人:数字经济处何桢0571-87058117,李娜18868876120(浙政钉同号)。
省数字经济发展中心张雪征,0571-86810631。
附件: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申报书、推荐案例汇总清单.wps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5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