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三北大地上,一场蓄势已久的项目大攻坚擂响战鼓。
2月5日,农历新年首个工作日,宁波慈溪市举行2025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共有51个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2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36亿元。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扎扎实实的项目投资支撑。蛇年“新春第一会”,慈溪发出大力开展“三个年”专项行动、深化推进“双抓行动”动员令。
“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招商转、一切围着要素转,切实以‘大项目大投资’扛起‘大块头大担当’,以高质量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为‘三个年’专项行动厚植更坚实根基、注入更强劲动力、提供更有力支撑。”慈溪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鼓足信心 推动“双抓行动”攻坚提效
机械列阵,彩旗飘飘。位于慈溪高科大道和新兴三路交叉口的一块空地上,龙嘉动力年产10万辆大排量摩托车生产线项目整装待发。
“项目拟投资3亿元,总用地面积5.2万平方米,主要新增总装生产线3条、包装流水线3条、发动机生产线1条、机器人焊接手40台等。”项目负责人、宁波市龙嘉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永波介绍,新研发的发动机以及装配新款发动机的系列摩托车产品有望填补我国中高端产品出口空白,推动国内摩托车行业标准制定及技术领先。
言辞铿锵的表态,折射出慈溪民企以项目投资推动创新发展的坚强信心。
瞄准高端大排这个摩托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龙嘉动力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摩托车大排量化、新能源化、物联网智能化。“在项目建设上始终做到计划严密、质量严控、工期优化、队伍精锐,项目今年拟投资超过1.2亿元。”陆永波说。
作为浙江经济体量排名第一的县市,去年以来,慈溪市深入推进“双抓行动”,中横线快速路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千项万亿”工程投资完成率高于全省平均11.8个百分点,获得超长期国债项目数和总金额均居宁波首位,完成内资招引同比增长9.5%,全市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居全省第5,投资潜力稳居全国百强县第2。
慈溪积极发力项目投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1335”项目推进体系,迭代慈溪市投资项目综合管理数字平台,实施重大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名市领导、一个服务督导组、一张清单、一抓到底”机制,建立健全常务副市长总牵头、分管副市长分牵头的三级统筹协调机制,一众好项目、大项目加快上马推进。
“我们对各地、各单位扩大有效投资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实行动态监测、月度专报、季度评估、年度考核,推行红黄绿灯提醒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措施建议。”慈溪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抓项目,关键是抓前期。围绕“规划政策导向谋项目、片区统筹理念谋项目”,抢抓国家系列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窗口期,慈溪结合翠屏山中央公园、余慈统筹等重大领域和重要板块,适度超前开展重大项目前期。
2024年,慈溪5个省“千项万亿”项目完成投资完成率189.4%,223个重点建设项目实际完成投资217.4亿元,同比增加了31.4亿元;全年完成项目投资266.2亿元、增速14.2%,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新的一年,慈溪将以“三个攻坚、三个提效、三个保障”,推动“双抓行动”攻坚提效,为该市进一步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提供充足增量、贡献强大力量。
根据“新春第一会”部署,慈溪新开工项目将按照一季度新开工完成30%以上、半年60%以上、三季度80%以上、全年100%的要求,做到应开尽开、能快则快。
破旧立新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慈溪破解“成长的烦恼”、加快产业转型提升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年后首个工作日,慈溪51个项目集中开工,其中有34个是制造业项目,占比67%,投资规模比去年同期增长31%,透出经济大县大干快上争一流的主动性和紧迫感。
拟投资5.3亿元,总用地面积154亩,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30亿元。开工活动现场展示区,浙江升泰铝业有限公司计划建设的年产300万套新能源汽车新型铝合金部件生产线让人眼前一亮。
“主要产品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壳、汽车底护板、汽车顶板等铝制汽车零部件,建成后将在行业内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作为当地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慈溪汽配业正瞄准新能源汽车这一蓝海,加速迈上向新技术新产品要效益的发展道路。去年前三季度,慈溪市级汽车制造业产值140.4亿元,同比增长9.2%。此次集中开工的产业项目中,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就有6个,总投资将近20亿元。头枕、轴承、充电桩……借助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越来越多慈溪汽配企业进入一线整车品牌供应链,同时也为汽配、轴承、五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改造旧区块,发展新产业。慈工智创·数智产业园(南区)项目位于白沙路街道,由宁波慈溪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对地块上部分原厂房进行提质更新改造。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31亩,总投资约4.65亿元,目前意向入驻一家致力提供大口径光学镜头系统解决方案的企业,投产后年产值预计约3.8亿元,利税4000万元。
持续深化“两项整治”,全面发力“双抓行动”。近年来,慈溪加快由县域经济向都市圈经济转型,着力培育滨海经济开发区、慈溪高新区等重点平台,新经济、新产业有了有力承载。笔者留意到,当天开工的项目中,有多达19个项目来自这两大平台,展现出慈溪以大平台带动大发展的新姿态。
生物可降解纸制品、高性能功能薄膜、高精密注塑机配件……瞄准“绿新高”、积极挖潜量,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龙山镇)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正加快推进,国际产业合作园基础配套建设工程也有多个项目即将上马。慈溪高新区也聚焦机器人、智能家电等新质产业领域,储备了一批好项目,开年后将紧锣密鼓上马。2024年,慈溪高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8亿元。
好项目要拼更要抢。新的一年,慈溪将狠抓项目谋划、狠抓项目招引,并通过强化土地、资金、营商环境等方面的要素支撑,抓紧引进落地一批“大优强、绿新高”项目,抢抓时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谋划一批、催生一批、招引一批与慈溪发展蓝图、空间底图、产业链图相匹配的重大项目,特别是‘十五五’重大项目更要做到早谋划、早推进,抢得战略先机、赢得竞争主动。”开工仪式上,慈溪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扬长补短
加快县市域现代化先行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得益于中横线快速路一期等新建成的区域交通“大动脉”,慈溪市旅游人数再创新高。
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先行和县域现代化先行,慈溪必须优先补上基础设施这块短板。去年,慈溪市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速分别为38.8%、87.8%、17.1%,持续保持高位增长。
此次集中开工,交通路网类项目单体投资体量最大,将掀起慈溪大交通建设又一轮热潮。
通苏嘉甬铁路慈溪站站房地方配套工程将建设CTC综合换乘中心及中部连接体雨棚(光廊)、站前广场和通站道路等,对高铁站的流量集散和提升高铁站的运营效率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新城河综合改造三期区块配套道路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2.3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改善新城河综合改造三期区块的交通条件,提升区域价值。
依托一个个重大项目,慈溪外联内畅的大交通发展格局日益清晰。今年,该市将开工建设228国道慈溪南段,加快中横线快速路二期、228国道慈溪北段等项目,并全力推进中横线快速路东延和西延、宁波大道、余慈东西高速、沪甬二通道G1531慈溪段等项目前期。
慈溪以水为名、依水而兴。近年来,慈溪以项目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加快构建“两江两路六通道十枢纽”的现代化水网新格局。岁末年初,慈溪市城市南部排涝通道工程、中部地区供排水管网综合改造工程等大项目已率先开工。到2025年底,慈溪市将完成水利总投资达30亿元以上。
医疗卫生等民生项目也加快推进。位于新浦镇西街村的慈溪市中西医结合医疗健康集团新浦分院迁建工程总投资0.99亿元,建成后将有力补强镇级卫生设施短板。按三级综合性医院标准建设的观海卫慈林医院二期工程也将于6月开工建设,该项目不仅有利于满足慈溪东部区域人民群众公共卫生服务、血透服务及健康体检保健服务等需求,其中的康复中心建设还将填补区域健康服务的空白。
作为慈溪2025年十大民生实事工程的重要内容,今年该市将重点推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宁波院区项目(一期)落地开工。该项目(一期)落户慈溪西潮塘板块,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工程投资估算338990万元。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慈溪将扎实推进“十项重点工程”,加快城市“三化”转型,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
以“开年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进姿态,慈溪吹响了“狠抓项目、力促投资”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