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江北:大力实施“工业上楼”行动 推动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1-08 16:18 信息来源:省经信厅(省中小企业局) 浏览次数:

近年来,宁波市江北区聚焦存量工业用地有效盘活和集约利用目标,因地制宜实施工业“上楼”,探索全要素保障、多主体开发、差异化“上楼”等举措,推动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累计盘活存量空间7.8万平方米,实施“上楼”项目17个,新增产业空间70万平方米。

强化全要素保障,破除“上楼”障碍

科学规划准入,推动审批提速。统筹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划定工业二次开发三区范围,在重点推进区鼓励企业“上楼”、条件发展区选择企业“上楼”、限制开发区不允许企业扩建“上楼”。同时,实施分级分类审批,1万平方米以上的“上楼”项目按项目初审、部门联审、会议终审、纪要签发流程审批,1万平方米以下的“上楼”项目实行简易审批,经部门联审后即可实施,提升审批效率。

确立实施标准,推动用地提容。制定“上楼”操作指引,明确新出让工业用地实施“上楼”项目原则上容积率不低于3.0,并设置平面布局、建筑层高、楼层荷载、车位配比、消防电梯、垂直交通等6项限制性条件,重点筛选设备轻、工艺流程短、附加值高的产业优先“上楼”。目前,全区已实施新出让工业用地“上楼”项目11个,平均容积率达3.7。

加大政策激励,推动项目提质。出台扶持政策,面向实施“上楼”项目的经营主体,给予购置、建设、竣工全环节奖励。如购置环节最高奖励可达80万元/亩;建设环节单个项目最高奖励300万元;竣工环节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达产奖励,提升企业“上楼”积极性。

创新多主体开发,加快产业更新

政府收储出让,发展主导产业。由政府牵头收储,统一重新规划、分割出让低效地块,同步招引专精特新、智能制造项目,推进连片整体“上楼”,打造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如通过政府收储长阳路518号地块(占地162.8亩、原容积率0.67),引入专精特新、智能制造等项目6个,容积率均在3.0以上,总投资约13.8亿元。

国资收购开发,适配企业需求。开展区块规划研究,明确园区产业定位,由国资主体收购开发,为企业量身定制入驻方案,通过招商与建设同规划、同推进、同实施,在规划设计阶段对接入驻项目,针对性调整层高、空间布局等建筑参数指标,适配不同企业对标准厂房的特定需求。如由区属国资收购金山智造园(占地117亩、原容积率0.52),通过“定制+标准厂房”设计,预计投产后容积率可达3.32。

市场资本改造,加快转型升级。在符合产业政策、满足技术规范标准前提下,鼓励市场主体收购低效地块,通过拆旧建新、整体改造的方式实施空间拓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如引入万科产业投资6亿元,重建江北智能制造科创园地块(占地119亩、原容积率仅0.35),新增发展空间近20万平方米、容积率达2.5,推动庆德智能科技等13家企业入驻。

推动差异化“上楼”,实现集群发展

强化龙头引领,壮大产业集群。按照“龙头企业主导、自建自营自治、投资服务一体、产业链式孵化”的开发思路,实施产业链企业链群式“上楼”,着力打造“厂房上下楼即产业上下游”“一个产业园即一个产业链群”。如推动柯力智能龙头企业集聚优势,投资3亿元打造传感器产业园,占地82亩、容积率达3.37,精准招引产业链上下游493家企业入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家,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统筹空间资源,推进循环发展。针对工业楼宇单层空间有限、污水处理难两大难点,采用“地上开发产业园+地下建设再生水厂”的路径,实现循环发展。如在北坤智造园打造工业楼宇集群,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招引绿色环保、新材料等产业企业入驻,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9亿元,同步打造地下再生水厂,每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5万吨。

整合生产要素,助企降本增效。结合相近行业“上楼”高通用性、集约性的特点,将同一类型企业集中到一个工业楼宇内,共享生产制造、研发设计等功能,实现工艺模块无缝衔接,加快形成规模效应。如在缤风智能家电研发制造产业园集聚12家智能家电企业,共享制造、仓储、市场等供应链软硬件服务,预计年均可为园区企业降低成本600余万元,推动生产效率提高25%,研发周期缩短15%。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