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浙江的最大特色、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浙江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了《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政策集成创新赋能浙江民营经济新飞跃。
今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若干措施》共32条,概括起来就是“1+3+5”,即围绕“实实在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不断擦亮浙江民营经济金名片”这1个总目标, 突出“集大成、浙江味、含金量”3个鲜明特点,提出了“提信心增预期、降门槛扩领域、真公平破隐性、拓市场促升级、优氛围增服务”5个方面政策措施。
主要内容是“五个聚焦”:
针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预期不稳、信心不足、保障不够等问题,着力强化财税政策、产业基金、金融保障、用地用能用工等方面的政策保障。
在民营企业获取金融支持的机制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真正促使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特别是考虑到民营经济创造全省70%左右的GDP,谋划提出了“3个70%”的要素保障机制:
省“4+1”专项基金投向民间投资项目比重不低于70%;
统筹新增用地和存量用地支持民间投资项目比重不低于70%;
每年新增能耗支持民间投资项目的比重不低于70%。
针对民营企业“不能投”“不敢投”“不愿投”等问题,在一些普遍关注的重点领域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提出了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政府采购倾斜等措施。
特别是在吸引民资方面,围绕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领域,提出向民营企业推介“三张项目清单”:
激发活力的创新体系
多元融合的生态体系
可知可感的服务体系
公平透明的规则体系
高效协同的监管体系
着力推动浙江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始终走在前列。
五、聚焦优氛围、增服务
针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普遍反映的政商关系“清而不亲”、负面舆情困扰、拖欠账款和恶意讨薪时有发生等问题,提出一系列务实措施。
比如,围绕为企业提供增值化的政务服务,提出打造一站式集成、线上线下协同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比如,围绕推进公共信用体系建设,提出推动各信用信息平台协同信用修复,支持破产重整企业纳税信用修复;比如,围绕营造良好氛围,提出依法严厉打击蓄意炒作、造谣抹黑民营企业的行为等。
明确提出“234”措施:
“两个无”
完善拖欠账款和欠薪常态化预防清理机制,努力推动实现政府无拖欠款、浙江无欠薪;
建立“3张清单”
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倡导清单,明确党政干部和民营企业家交往规则,划清底线和红线,消除不必要顾虑;
明确“4个定期”
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定期研究重点产业项目情况;定期听取民间投资项目汇报;定期评估民营经济政策效果;定期发布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为了真正让基层和企业看得懂、能解读、会执行,确保32条措施好操作、能落地、真见效。下一步,浙江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1.深化细化
要求各地、各部门踏前一步、高效协同,进一步配套完善形成“1+N”政策实施体系,初步细化具体化推出145条措施。
2.宣贯解读
3.督查评估
将加大对各地、各部门落实政策的督促检查力度,定期开展政策效果评估评价,动态优化完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