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台7号建议的答复 A

发布日期:2023-07-12 16:40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李定云、付倩琦代表:

你们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提《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台7号)收悉。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省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基本前提,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你们提出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政策为制造业发展注入动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的建议正切中了省委省政府当前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精神。我省正从多方面开展工作,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经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商务厅等单位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自202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连续4年高规格召开全省制造业大会,对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作出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其中,建议所提的进一步优化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破解产业高技能工人短缺等建议,前期我们已采取系列政策举措。

(一)系统构建政策体系强化引导扶持。一是统筹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出台《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和有关政策举措。设立“浙江制造天工鼎”,激励各市、县(市、区)开展夺鼎竞赛。二是推动“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出台《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着力重塑制造业政策体系,加快构建以“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打造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出台《关于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的实施意见》,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数字普惠化。四是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出台《浙江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3年)》,实施淘汰落后、创新强工、招大引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五是加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对促共富示范创建财政专项激励,面向工业大县(市、区)和山区26县开展结对创建,省财政每年安排18亿元资金支持;2023年安排省工业与信息化发展财政专项资金21亿元左右;2022年全省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腾笼换鸟”专项经费84.8亿元,持续推进“放水养鱼”优质企业培育,2022年对1305家企业安排财政激励资金1.16亿元。六是创新优化企业服务模式。建设“政策直达(一指减负)”应用并获评2022年度省政府改革创新奖,全年为企业减负4302亿元,兑付涉企政府性补助补贴资金1088亿元,金华、丽水获批“向企业精准推介惠企政策”改革试点,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二)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培育发展动能。一是加强硬核科技攻关。依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数字化应用,人机协同绘制10条创新链图谱,凝练重大攻关任务榜单。近三年,围绕高端芯片、人工智能、未来网络、工业互联网、智能数据等领域布局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30项,投入省财政资金16.8亿元,带动项目总投入达90亿元,取得213项进口替代成果。二是提升创新平台能级。省级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实现零的突破。西湖大学国家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提前完成10大省实验室布局。布局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等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荐阿里云、之江实验室、乌镇之光(桐乡)超算中心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支持乌镇中心创建国家超算中心。三是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培育。支持“链主”企业参与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创新企业建立独立或非独立研发机构,包括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省企业研究院、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截至2022年底,全省建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331家、企业研究院1893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5054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3位。四是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创新治理能力提升。“科技大脑+未来实验室”“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加快融合,“科技攻关在线”获评全省“最佳应用”和改革突破奖银奖。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研发升级“安心屋”“供需荟”“用后转”等成果转化数字化场景应用,迭代升级“浙江拍”模式,打造供需精准匹配和支撑专业化服务体系。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新机制的相关做法或科技部高度肯定并将全国范围推广。

(三)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一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迭代实施“链长+链主”协同机制,确定“链主”企业21家,“链主”伙伴企业146家。组织“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2022年开展产业链对接交流136场,参与企业1.7万家。杭州市入选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组织实施2022年省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计划61项。印发数字安防、网络通信产业链标准体系指南。成功组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刘鹤副总理视频宣读贺信,并在论坛上发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合作倡议》(杭州倡议)。二是建设推广“产业一链通”重大应用,多跨集成15个部门25个应用,系统重塑30项核心业务,相关工作得到工信部肯定,并作为优秀案例在全国推广。运用全球海关贸易数据,开发的“链全球”场景应用,帮助企业拓市场、找备份、扩投资,企业用户超7.2万家,累计查询超417万次。三是加强供应链体系建设。出台《全力拓市场增订单稳外贸若干措施》,进一步完善浙江企业国际营销体系,支持企业加快构建国际营销渠道,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今年1-4月,浙江进出口总值1.56万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出口突破万亿元达到1.15万亿元,增长9.8%。加大制造业外资招引力度,重点招引先进制造业、重大服务业和世界500强总部项目。研究制定鼓励设立和发展外资研发中心的指导意见,加强科研激励、税收支持,加大制造业项目要素保障。今年1-4月,全省制造业行业实际使用外资28.1亿美元,同比增长75.0%。

(四)全面强化人才引育打造“浙派工匠”。一是完善技能人才工作体系。围绕高质量打造“浙派工匠”金名片目标,出台《关于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文件,从技能培训、技工教育、技能评价、技能竞赛等方面全方位重塑技能人才工作体系。二是建立政校行企协作联动体系。鼓励校企联合招生、“双元”育人、“订单式”培养,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深化“厂中校、校中厂”建设。成立全省制造类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汇聚政府部门、学校、行业、企业专家,对制造行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提供专门咨询、指导和服务,加强职业院校的专业和产业适配度,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三是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围绕高质量打造“浙派工匠”金名片,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多层次精准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22年全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24.8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99.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1.2万人,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0.7%。四是推进人才评判制度改革。深化落实《关于推进工程领域职称社会化评价改革的意见》,在特种设备、信息技术等专业实施新的量化标准和评审方式,进一步推进工程领域职称的社会化评价改革。在工程领域推动技能人才与专技人才职业发展贯通,2022年,全省共有238名技能人才通过评审转评为专技人才。

二、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你们所提的优化产业政策引导扶持、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破解产业高技能工人短缺问题等4条建议,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持续擦亮“浙江制造天工鼎”,加快建设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进一步突出制造业政策保障引领作用。聚焦支持产业链提升、先进制造转型升级、优质企业竞争力提升、集群服务体系构建等方向,统筹集成各类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在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前提下,督促各地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0.5%以上作为“腾笼换鸟”专项经费的政策,重点用于盘活工业用地、企业整治提升、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完善等。迭代省产业基金3.0版,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支产业集群专项基金和1支“专精特新”母基金,加强对制造业重大项目支持力度。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政策。指导各地强化工业用地供应保障,持续优化工业用地高效配置管理,确保全省出让土地总量中工业用地比例不低于30%,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所在地工业用地总量稳中有升。积极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盘活的存量土地优先支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二)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深化人机协同创新链技术图谱绘制机制,强化从企业和产业实践中凝练重大应用研究任务。按照战略领域滚动发布攻关指南,在省域层面部署重大科技项目的同时,推动更多科技领军企业和重大科创平台承担国家科技攻关任务。部署实施300项以上制造业领域“双尖双领”攻关项目,大力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军令状”等攻关模式,取得80项以上硬核科技成果。加快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支持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等建设国家实验室基地,争取全国重点实验室达14家、全年建设省工程研究中心40家,省技术创新中心2家、省级创新联合体5家。构建龙头企业主导、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紧密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助力我省在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系统竞争新范式下建立战略优势。强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实施“两清零一提升”行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力争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65%以上,新建省重点企业研究院30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0家。

(三)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积极推进产业链生态优化专项行动,构建产业链强链补链畅链固链协同机制,加快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迭代提升产业“一链通”应用,增强我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打造“迁不走”的产业生态,形成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组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断链断供风险清单和产业基础再造目录,推进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基础技术和产品开发,加快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及应用,新增实施60个以上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新增首台(套)工程化攻关项目100项以上,新培育认定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200项左右。持续推进全力拓市场增订单稳外贸若干措施,助力我省企业做大做强。围绕全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招商引资力度。修订省级鼓励进口和产品目录,鼓励先进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进口。

(四)进一步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高质量打造“浙派工匠”金名片工作目标,深入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在技工院校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业需求和专业设置的深度融合。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建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材、课程体系,重点支持建设10所一流技师学院及69个与地方产业相匹配的高水平专业群,引领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推动各级各类人才计划向“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倾斜。将卓越工程师培养纳入省高层次人才培育支持体系。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聚焦重点产业需求、重点就业群体、重点地区发展、新业态新职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技能评价激励机制,以奖补、政策倾斜等形式,支持行业企业、技工院校加大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对急需紧缺、关键岗位高技能人才、卓越工程师人才,在落户、教育、购房、医疗等方面予以特殊支持。

再次感谢对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投资处   周肖贝

电  话:0571-87050813,传  真:0571-87058111

邮  编:310007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3年6月16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