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宁波:对标一流 智造创新 走深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2023-05-24 10:26 信息来源:浙江日报 浏览次数:

制造业,当今大国博弈和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焦点。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宁波,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持续走深走实,当好浙江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力军、排头兵,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对标一流,争先创优。2022年宁波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43亿元,同比增长7.6%;全部工业增加值6682亿元,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5339亿元,占全省24.4%;完成工业投资1246亿元,同比增长14.5%,总量居全省首位。

强创新、促改革、优空间。去年来,宁波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聚焦“专精特新”培优培强壮大主体,产业数字化转型促智能制造再腾飞,推进全域产业空间治理,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

锚定“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新坐标,当前,宁波正蹄疾步稳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跨越。力争到2026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多个重点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国领先。

产业集群提档升级

在宁波新材料产业的众多细分领域中,磁性材料是一张“金名片”。全国最早的烧结钕铁硼磁材生产企业科宁达、最大的钐钴磁体生产企业宁港永磁、最大的铈磁体生产企业复能新材料等均出自宁波。当地的磁性材料产量超过全国总产量的40%。

在宁波,像这样基础优、特色明、队伍壮的产业集群不在少数。绿色石化、磁性材料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培育计划,鄞州区电梯关键配套件、北仑区压铸模具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拥有中国注塑机之都、中国紧固件之都、中国模具之都等11个全国唯一的特色产业之都称号。

在传统优势产业纷纷跻身“国家队”的同时,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也在宁波异军突起。2018年全市集成电路制造业及相关产业产值为195亿元,2020年完成312.3亿元, 2022年则超过了490亿元,同比增长16.8%。

今年2月,清纯半导体项目在前湾新区投产。作为全国领先的碳化硅功率器件设计和供应商,清纯半导体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在碳化硅器件核心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实现国内产线量产的企业。该项目的投产将助推宁波乃至浙江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实现新跨越。

在镇海区睿晶半导体掩模版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建设如火如荼。这个设计年产能达6000片的掩模版项目预计今年10月底竣工,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

前不久出炉的《2022中国半导体TOP100企业研究报告》,宁波希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奥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上榜,成为继江丰电子、金瑞泓、康强电子等“老面孔”,甬矽电子、泰睿思微电子、中电化合物等“新秀”之后,在行业内崭露头角的宁波“新面孔”。

新项目、新企业的加速涌现,正是宁波在一批引领核心技术突破的标志性产业厚积薄发的真实写照。经5年至10年培育,宁波将形成“集成电路材料—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行业应用”的特色工艺集成电路产业链,力争2026年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

今年来,宁波在全面承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部署以及全省“415X”集群培育工程的基础上,又谋划打造“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数字产业、绿色石化、高端装备3大万亿级产业,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纺织服装、现代健康6大千亿级产业,以及人工智能、区块链、柔性电子等一批未来产业。

创新驱动主体培优

“制造当家”的宁波,强劲实力、创新活力主要来自民营经济。当前全市拥有工业主体企业13.5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0099家。2022年工业总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292家。

这些企业擅长在某个细分行业里做精做专,在一些关键基础件、基础材料等领域做到独一无二。基于这一“基因”,宁波制造盛产“单项冠军”及“小巨人”。到目前,全市已有83家国际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28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分别居全国第一和全国第四。

永新光学深耕航天航空领域的光学电子技术产品研发,为“嫦娥工程”制造了多款光学镜头;伏尔肯把超大尺寸陶瓷密封环的直径做到500毫米,不仅冲破了原本市场上300毫米的“天花板”,还将产品使用寿命从3万小时提高到了9万小时……这些企业及其产品铸就了宁波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

强创新优梯队,近年来宁波聚焦主体加强企业梯队培育。以“大优强、绿新高”为导向,宁波遴选百余家制造业“种子选手”,建立专门的企业培育库,并鼓励企业上市、上云、上规、上榜。实施以来,宁波新增“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2家,省“雄鹰行动”培育企业3家,同时新增百亿级企业8家。

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变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促创新链与产业链互动融合,是“全国单项冠军之城”宁波迈向“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新路径。

在极氪“未来工厂”,焊装车间382台柔性机器人同步作业,焊接自动化率达100%,冲压车间拥有全封闭自动化五序生产线,一键自动换模时间缩短至180秒以内;在均胜普瑞的智能车间,自主研发的一台设备可实现同时为96台车载电脑装载车机软件,单台车机的平均软件刷机时间由4个小时缩短到36秒……新智造企业群体日益崛起,折射了宁波智能制造的新进展、新成效。

当前,宁波已启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重点(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和企业上云上平台“三个全覆盖”计划,围绕全流程、全业务链、全价值链,分行业、分层级、分类型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

“日后,我们将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以创建首个国家制造强国战略试点示范城市为抓手,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创新链、资源链协同,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宁波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空间焕新亩均领跑

以质量效益为标准的“亩均论英雄”改革,是牵动制造业迈向高质量的“牛鼻子”,也是宁波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自2017年以来,宁波的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办法已从1.0迭代至4.0,评价主体从全市规上企业拓展至规上、规下企业和工业宗地。

今年,宁波3月底完成评价,4月份发布综合评价结果,较全省工作计划提前7个月完成评价工作。全市完成工业企业评价6.97万家,其中规上1.03万家,规下5.94万家,较2018年评价主体增加255.6%,评价面积增加67.2%。全市59家规上企业入选全省制造业重点行业“亩均效益”领跑者企业名单,占全省29.5%,数量全省第一;盘活用地和腾出用能分别占全省12.6%、15.5%。

据悉,为破解产业发展与供地短缺之间的突出矛盾,宁波下决心在全域范围开展产业空间治理,并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0.5%用于治理。

在宁波奉化区的中信云谷产业园,一栋栋新厂房“拔节生长”,另一侧的老旧厂房正被大刀阔斧地拆除。“通过对原有工业区块进行空间腾挪,对原有100余家中小企业采取‘保留一批、提升一批、清退一批、引进一批’的方式,这里已建成一座以高端智能制造、新材料为主导的智慧科创产业园。”园区负责人介绍,该地块亩均产值从200万元提升至1000万元,亩均税收由不足10万元提升至50万元。

中信云谷产业园是宁波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向低效地开刀,通过统一规划、运营、招商,不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焕新”产业空间的一个典型。前期,宁波全面“起底”存量工业用地,全市10公顷以上的512个工业区块实现上图入库。

目前,全市已累计启动139个老旧工业区块有机更新项目,56个已经竣工。一批乡镇工业园、村级工业集聚点,是此轮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提升的重中之重。同时,全市298个开发区(园区)通过系统性重构和创新性变革,整合成“3+17”重点开发区(园区);按照“一区多园、一园一业”原则,宁波又规划建设20个战略产业园、70个优势产业园。

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宁波将持续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抓手,重组和更新低效零散空间,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真正符合现代工业制造业体系的新型工业园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