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信数据 > 统计分析 > 统计信息

行业下滑总体趋缓 V型反转预期增强
——上半年全省纺织和服装产业形势分析

发布日期:2023-04-24 19:18 信息来源:省经信厅(省中小企业局) 浏览次数:

纺织和服装产业是浙江省传统优势产业、重要民生产业,也是我省打造415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半年,我省纺织和服装产业努力克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疫情反复、需求不振等影响,总体呈现“一季度开局稳健、4月突发下行、5月持续承压、6月企稳回升”特点,特别是进入6月份后,政策效应加快释放,生产消费逐步恢复,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修复明显,主要指标增速下滑势头趋缓,关键指标触底回升,纺织和服装产业V型反转重回“稳中向上”发展通道预期增强。

一、上半年我省纺织和服装产业运行企稳回升

今年以来,我省纺织和服装产业充分发挥了产业链优质制造和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在遭遇4月疫情影响大幅下探后,主要指标逐步修复,总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一)纺织和服装产业运行总体情况

一是生产增速企稳回升。上半年,全省纺织和服装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95.0亿元和工业总产值507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1%和6.6%,增速较1-5月均基本持平。6月当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比5月提高2.4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增速较5月提高4.4个百分点,好于全省平均回升幅度0.4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4.3%,达上半年最高,较1-5月和一季度分别提高0.2个和1.5个百分点。服装、化纤细分行业均实现平稳增长,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4%和1.3%,回升较快;纺织细分行业回升较慢,上半年工业增加值仍下降2.6%,但6月当月增速较5月提高2.0个百分点。

图1:2021年6月以来我省纺织和服装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

二是出口规模保持前列。在疫情有效控制叠加RCEP效应逐步释放及出口价格提升的推动下,我省纺织和服装产业出口重回快速增长通道。上半年,全省纺织和服装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870.5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较1-5月和一季度分别提高1.2个和0.2个百分点。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我省纺织服装出口2885.5亿元,同比增长20.9%,占全国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28.7%,份额较去年同期上升2.5个百分点,规模稳居全国第一,对全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长贡献率高达51.0%,居全国各省市首位。

图2:2022年以来我省纺织和服装产业规上企业出口增长情况

三是企业效益下滑趋缓。上半年,我省规模以上纺织和服装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342.7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较一季度回落7.4个百分点,但利润下滑态势趋缓,利润总额145亿元,同比下降37.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0个百分点;利润率为2.7%,较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33.7%,比一季度减少5.3个百分点。

四是创新研发不断加强。面对困难,纺织服装企业寻创新、求生存、谋出路意愿更强。上半年,我省纺织和服装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费用120.6亿元,同比增长17.6%;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3%,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0.0%,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和新产品产值率均为近年来新高。

五是行业整治提升步伐加快。绍兴市大力推动印染行业整治提升,越城区14家印染企业7月逐渐关停,组团搬迁至柯桥滨海,迁建项目计划12月份投产,投产后预计销售可达50亿。企业绿色化改造力度加大。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业和化纤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分别为2.2%和0.2%。

表1:2022年1-6月全省纺织和服装产业主要指标增长情况

主要指标

全省规上

工业总计

纺织和服装

产业总计

纺织和服装细分行业

纺织业

服装、服饰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企业数(个)

54494

8492

5347

2437

708

占全省规上企业个数比重(%)

/

15.6

9.8

4.5

1.3

工业增加值(亿元)

10949.8

995

574.1

221.8

199.4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5

0.1

-2.6

6.4

1.3

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

/

9.1

5.2

2.0

1.8

出口交货值(亿元)

8306.3

870.5

405.8

340.5

124.3

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

17.4

13.0

4.8

18.6

29.1

占全省出口交货值比重(%)

/

10.5

4.9

4.1

1.5

营业收入(亿元)

51531.5

5342.7

2276.0

1013.2

2053.4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2.7

8.7

4.9

10.6

12.3

占全省营业收入比重(%)

/

10.4

4.4

2.0

4.0

利润总额(亿元)

2982.1

145.0

80.3

20.2

44.6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9.5

-37.3

-9.2

-22.1

-61.9

占全省利润总额比重(%)

/

4.9

2.7

0.7

1.5

(二)细分行业运行情况

一是纺织业生产增速逐步回升。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0.3%,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全省工业平均低17.4个和12.0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405.8亿元,同比增长4.8%,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全省工业平均低18.0个和12.6个百分点。但纺织行业受困下滑态势有所趋缓,6月当月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较5月提高2.5个和2.0个百分点。

图3:2022年以来我省纺织行业规上企业生产增长情况

二是纺织服装业盈利能力有所恢复。我省纺织服装业生产和出口呈较快增长态势,盈利能力逐渐恢复,但受国际汇率波动、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大等影响,盈利能力仍相对较弱。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服饰业工业总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8.6%,增速比1-5月提高0.2个和2.0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下降22.1%,降幅较1-5月和一季度收窄42.5个和25.9个百分点;利润率为2.0%,较1-5月和一季度分别提高0.8个和1.3个百分点。

三是化学纤维业产销承压略有缓解。随着国内疫情有效控制、原油价格回落、市场信心增强和促销库存出货调整,化学纤维业生产销售两端承压有所缓解。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化学纤维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719.1亿元,同比增长13.3%,比1-5月提高0.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1.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0.1个百分点;利润率为2.2%,较一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但化纤行业库存仍处于高位,普遍在30天的量。

二、纺织和服装产业平稳运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上半年,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显著增加,我省纺织和服装产业稳定发展面临极大压力和挑战。

(一)消费需求不足,市场开拓难度增加。国内疫情散发多发对消费的制约短期难以消除,叠加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加剧等因素,纺织服装需求持续萎靡。上半年,全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6.5%。受疫情影响,现场订货会难以适时开启,海外客商来企业验厂验货难,国际货运周期长影响样品及成品发送效率,传统市场开拓渠道受阻,线上订货效果不及预期。海宁许村家纺企业表示,美国市场去年大量囤货还未消化,欧洲市场客户下单谨慎。7月份,我厅对近200家纺织和服装重点企业调查显示,约30%的企业反映二季度新签订单同比下降。

(二)综合成本上涨,企业生产动力不强。石油作为化纤的主要原料,近期WTI原油价格从120.4美元/桶(2022-06-13)跌落至92.0美元/桶(2022-08-03),但仍在历史高位(比年初高20%)。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价格上涨,推高企业生产成本。迎丰科技反映能源综合成本上涨12%,上半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近50%,但利润下降150%。纺织服装企业受到成本上涨和需求低迷双重挤压,盈利空间压缩,生产动力不强。上半年,全省纺织和服装规模以上企业每百元营业成本达89.8%,比全省工业平均高4.8个百分点;利润率仅为2.7%,比去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7月份,我厅对近200家纺织和服装重点企业调查显示,近1/4的企业反映产能发挥率在70%以下。

(三)外贸订单转出,国际竞争压力加大。随着海外疫情管控放松和东南亚等国纺织服装供应链加速恢复,部分海外订单重新回流至东南亚,使得我省纺织和服装产业面临的国际竞争趋于激烈。受国内疫情影响,我省申洲国际、百隆东方等部分龙头企业调整国内外生产计划,将订单转移至越南、文莱、柬埔寨等海外生产基地。但随着东南亚地区产能发挥逐步饱和,订单转移趋势有所缓解。据我厅7月最新问卷调查表示,仅有2%左右企业表示存在订单转移情况,但后势仍需持续观察。

三、下阶段纺织和服装产业形势预判及对策举措

(一)形势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

上半年,我省纺织和服装产业克服各种超预期因素影响,努力增强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主要经济运行指标虽承压下行,但呈现出逐步改善迹象。展望下半年,纺织和服装产业运行压力依然较大,但回升向好基础不断增强。

从国际形势看,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叠加地缘政治风险、通货膨胀压力、货币流动性收缩等复杂因素影响,下行压力增加,短期内难有显著改善。从政策支持看,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可控,国家一系列扎实稳住经济政策成效持续显现,宏观经济有望进一步企稳回升,为内需市场改善回暖、产需循环保持畅通提供坚实基础。从市场需求看,各类展销会对接会频繁举办,市场进一步活跃,消费信心逐步增强。但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消除,消费场景受限、收入预期下行、消费信心不强等因素均将制约纺织服装消费增长。从行业发展看,我省纺织服装产业链完整、先进制造体系优势仍然突出,面对复杂发展形势,产业抗风险、稳发展的能力依然较强。从企业动力看,骨干企业在技术革新、业态创新、供应链更新等领域的探索将有助于激发行业运行活力和消费市场潜力,为纺织和服装产业平稳复苏提供长足支撑。

总的判断,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我省纺织和服装产业下半年将有望企稳回升,重回“稳中向上”运行通道。

(二)多措并举,巩固企稳回升态势

下一步,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1.针对稳链固链的问题,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落实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国家、省市县产业链供应链应急保障处置机制作用,推广实施《浙江省“三区”内重点工业企业闭环生产操作指引(试行)》,建立闭环生产企业“白名单”,积极创建“无疫工厂”。二是确保供应链畅通。密切跟进国家层面保通保畅政策新动向,持续优化管控措施,确保交通物流通畅。三是提升全链协调水平推进产业链预警机制,提高行业苗头性问题预警能力,及时处置潜在风险,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四是强化企业服务。健全“一企一诉求一协调”扁平化快速协调机制,加大重点企业支持。

2.针对综合成本高企的问题,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市场订单变化、大宗商品价格、关键原材料供给及电力要素保障等形势,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提升风险感知能力。二是坚持政策力度适度靠前,全力抓好减负纾困政策落地,加大中小企业帮扶力度,将减负目标按地区、按季度进行分解,在“政策直达”应用平台上实时晾晒。三是推动各地进一步提升惠企政策兑现便捷度,精简申报材料、简化审批流程、明确兑现时限,提高兑现效率。

3.针对市场开拓难的问题,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推广“智能制造+市场拓展”新模式,举办“浙里智造供全球”系列服务活动,为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从智能化改造到数字营销全链路服务,提升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快速响应能力。二是开展“三品”全国行系列活动,支持举办世界布商大会、宁波时尚节、杭州国际时尚周等时尚活动。三是积极开拓俄罗斯市场,深挖东盟、日、韩、澳、新等地的市场,并结合国际展会、线上选品平台等一系列措施,拓展国际市场。四是提升杭州四季青、绍兴轻纺城、海宁皮革城等专业市场竞争力,激发带动纺织和服装上下游需求协同复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