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锋、何志伟、李红阳、左彪委员:
你们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第428号提案《关于大力培育扶持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各位委员对我省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提案深入分析了我省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四方面问题,并就加快发展我省安全应急产业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建议,对推动我省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商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统计局、省消防救援总队、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等单位,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已开展的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发展安全应急产业的部署要求,结合浙江实际,多措并举推进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并在特色产业布局、创新产品开发、骨干企业培育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一)初步形成一批安全应急产业特色集群。以杭州、温州、绍兴、舟山、衢州等为重点区域,逐步打造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安全应急产业集群。一是数字安防产业集群,以监测预警产品为主,集中在杭州,代表企业有海康威视、大华技术、宇视科技等。二是消防安保产业集群,以灭火器等消防救援产品为主,集中在衢州江山、宁波余姚与绍兴诸暨,代表企业有宇安消防、超亿消防。三是电器产业集群,以火灾监控产品为主,集中在温州乐清,代表企业有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近年以来,我省构建“4+2”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财政支持体系,将安全应急产业纳入支持范围,进一步助力安全应急产业发展。
(二)成功创建一批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2017年以来,广泛发动省内产业基础较好、特色相对突出的园区参与国家级基地创建。舟山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江山市经济开发区在2019年底通过国家评审,分别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应急产业危险化学品类、消防类示范基地。2022年底,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被命名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继续指导永康经济开发区推进国家级基地创建申报工作。
(三)创新构建产业安全应急实战体系。一是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总负责、常务副省长任总指挥、副省长任执行总指挥的省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总指挥部。二是成立由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担任组长的省战略和应急物资保障领导小组。三是组建省市县三级产业链供应链应急保障工作专班,建立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白名单”。四是迭代升级“产业一链通”重大应用,2022年协调解决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畅链诉求2947个,涉及汽车、电子、医药等重点企业1330家,力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四)培育壮大安全应急骨干企业。一是大力培育数字安防产业,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为代表的21家数字安防产业上下游重点企业2022年产值突破2800亿元。二是顺势培育应急医疗物资生产企业,从疫情初期的36家增至目前的214家。省内29家企业承担国家首批应急医疗物资产能储备任务。三是对照工信部《安全应急产业分类指导目录》,梳理我省相关企业184家。四是推荐浙江咸亨国际通用设备有限公司、浙江满阳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入选首批国家应急产业重点联系企业(全国仅30家)。五是搭建平台帮助企业打品牌拓市场,江浙沪徽四省应急管理厅于2021、2023年联合举办两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我省100余家企业参会布展。
(五)大力推进安全应急领域科技创新。一是建立健全政策体系。省科技厅修订了《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科学技术保障行动方案》,研究制定《浙江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科技支撑行动方案》。二是加强安全应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2023年“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中专门设立“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控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等榜单,立项支持20项安全应急研究项目,投入省财政经费4800余万元,引导全社会投入3.4亿元。三是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围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建设省重点实验室55家,切实增强公共安全的科技支撑能力。
(六)征集应用重点领域安全应急产品。加强与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对接合作,梳理我省先进安全应急装备产品目录清单(225项)。会同发展改革、科技等部门,联合征集智能监测预警一体化平台等21个安全应急装备应用试点示范工程并向工信部推荐。联合宁波市、镇海区、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化工产业大脑,面向浙江地区的石化和化工行业企业、园区、政务系统提供产业数字化服务支持。今年4—5月,积极开展全省防灾减灾产品征集工作,已征集各类防灾减灾产品224项。
(七)加快建设安全应急产业人才队伍。省教育厅组织我省相关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助力安全应急产业发展。2022年,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6所普通高校设置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在校生1160余人。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等12所高职院校设置了安全防范技术、建筑消防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等7个高职专业,在校生达7320余人。各相关高校落实教育部颁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开展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着力为我省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
(八)组织开展安全应急产业工作调研。一是5月15日协助工信部在杭州召开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座谈会,徐晓兰副部长出席并作工作指导,省经信厅、省应急管理厅等省级有关部门,海康威视、山河智能等知名企业参会交流。二是6月20日至21日我厅詹佳祥副厅长带队赴河北省考察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情况,与河北省工信厅、安全应急产业知名企业、科研院所代表等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石家庄市鹿泉区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三是4月6日至7日组织工作组赴舟山市调研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我厅在调研基础上正积极着手草拟《浙江省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下步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二、下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针对各位委员提出的问题和工作建议,我厅将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快推进我省安全应急产业发展。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加快出台一个指导意见。我厅将继续加强与工信部有关司局对接,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建立安全应急产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制定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修改完善《浙江省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我省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产业布局、关键领域、重点任务以及财政、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应用等方面的保障举措。
(二)谋划建立一个协调机制。我厅将进一步发挥牵头统筹作用,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应急管理厅、省消防救援总队等部门,拟成立我省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省际协调工作机制,常态化、规范化推进全省安全应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切实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
(三)着力建强一批产业集群。继续指导和支持温州、舟山、江山等三地园区做大做强,推动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指导永康经济开发区等其他有一定产业基础且有意愿参加创建的市县,对照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标准,启动国家级、省级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培育安全应急产业的“雄鹰企业”和“专精特新”,参照国家建立我省安全应急产业重点企业和产品目录,建立安全应急产业重点企业联系服务机制,努力打造安全应急产业的“浙江军团”。
(四)创新应用一批核心成果。大力推进应急产业创新平台培育工程建设,聚焦自然灾害预防、预警、预测和应急处置等领域,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应急救援装备、消防器材等重大装备技术攻关,力争在安全生产、防汛防台抗旱、消防救援等先进装备技术产品上有所突破。加强需求侧牵引产业发展,结合我省火灾隐患和灾害事故类型特点,强化消防救援、灾害应急等装备物资列装配备,推动安全应急先进装备产品发展。
(五)营造一个良好发展环境。联合应急管理、卫健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我省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梳理制定我省先进安全应急装备产品目录清单,予以公布和宣传,拓展安全应急产业市场,扩大我省产业产品知晓率。开展安全应急体验式培训,提升公众安全意识,营造全社会“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环境。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省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经济运行处 刘智超
电 话:0571-87058212,传 真:0571-87058111
邮 编:310007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3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