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二组:
贵组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交的第88号提案《关于加快推动数字赋能新场景应用的建议》收悉,感谢对我省产业数字化的关心和支持。该提案针对我省数字赋能新场景应用建设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我们将结合具体工作进一步吸纳。经商省发展改革委、省通信管理局,现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我省也研究制定了《数字浙江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对“数字浙江”建设进行全方位拓展升级。浙江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连续三年居全国第1,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居全国第2。
(一)持续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2022年,省“两办”印发《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省经信厅组织开展第二批工业领域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择优遴选发布16个行业产业大脑,累计数量达到46个,建成“未来工厂”41家。指导推进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获批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浙江分院等建设。今年,编制完成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赋能攻坚行动方案》,配合起草“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在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工信部、省政府召开联席会议,签署《共同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合作备忘录》。去年12月,省经信厅召开全省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工业分区)应用推广工作会议,总结一年多来的建设情况和应用成效,交流优秀经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应用推广工作,生物医药、化工、皮革制鞋、电机、数控机床等5个行业产业大脑相关负责人进行经验介绍。
(二)开展先行先试,持续推进数字赋能。一是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2022年,按照“N+X”(共性场景和个性场景)模式,开展了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市、区)创建工作,确定全省首批24个试点县创建名单。根据工信部、财政部要求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12家入选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名单(全国共98家),数量全国第1。省经信厅联合省财政厅组织开展2023年度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试点,确定20个县市区试点,每个地区给予5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组织对全省5万余家规上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水平评估,全省数字化改造覆盖1.0及以上水平达到72.63%。二是开展新业态新模式典型企业和平台选树。根据《浙江省数字赋能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要求,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等11部门联合推进数字赋能626行动计划(即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行动、智能制造新模式培育行动、数字生活场景推广行动、线上创业就业激励行动、数据要素增值行动、数字化治理提升行动等6个方面26项任务)。并于2021年、2022年先后两次开展新业态新模式典型企业和平台选树,选树了重点领域100个可复制、可借鉴的企业成长案例,受到企业广泛关注。
(三)提升服务供给能力,营造良好氛围。我省持续推进“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supET平台、supOS平台入选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名单,新增省级特色专业型平台145个,累计达430个。持续做大全省工业信息工程服务资源池,2022年培育省级数字化服务商121家,累计达340家。去年7月,省政府在江山召开全省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推进会暨江山木门数字化改造现场会,交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经验,部署推进我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工作。8月11日,省经信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联合主办2022(第六届)中国工业大数据大会暨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推进会。11月10日,部省共同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工业互联网的创新与突破”论坛,王浩省长出席并致辞,600余代表现场参会,线上观众300多万人。部省共同主办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全国31个省市1742个团队参赛。同时,我省还先后在永康、乐清等地举办“三个全覆盖”系列推进活动。
(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推动5G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浙江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和《“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文件要求,组织省内各基础电信企业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省5G基站总数达17.1万个,行政村5G覆盖率达100%,工业企业专用基站数437个。持续推进千兆光网建设,全省已建设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台州六个“千兆城市”,10G-PON端口占比均达30%以上。二是构建全省标识解析体系。全省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日益完善,初步建成“浙北——浙西南——浙东——中部地区”的标识解析节点布局。截至2023年1月底,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10家,3家企业获得标识注册服务机构许可,6家接入上海顶级节点,累计标识注册量超12.9亿,累计标识解析量超7.2亿次,接入企业节点数量1029家,基本实现全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能力全覆盖。三是拓展新型网间互联能力。指导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发挥国内首个试点的先行示范作用,构建“双核多星”网络架构,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网络互联生态,实现接入企业“一点接入、多点连通”。截至2022年底,交换中心实现总接入带宽8.42T、交换峰值流量2.26Tbps、接入企业149家,网络时延较接入前下降 77%,降本增效成效明显。 四是提升企业数字基建支撑。在省内用能成本较高的客观条件下,全面开展全省数据中心规模、上架率、能耗水平等情况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清单目录。加强省内数据中心统筹整合和“退散进集”,对已建数据中心实施“整合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到2022年底,全省数据中心整合提升取得明显成效,已淘汰数据中心28个,整合数据中心15个,改造数据中心4个。同时,探索东西部算力资源共享。近期我省正在与宁夏推进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东数西算”等方式,引导省内中小企业将算力需求往电力成本更低的西部迁移。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深入推动数字赋能专项行动。梳理汇总现有数字赋能促进政策的基础上,谋划新一轮数字赋能促进新业态新模式专项行动,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路径、保障举措,切实形成政策合力,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全面营造数字赋能示范引领的浓厚氛围。联合相关部门深化5G应用服务能力,持续巩固医疗、教育、能源等行业5G应用试点示范成果,不断挖掘更多领域5G行业应用,遴选标杆案例,形成示范效应。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加快培育5G全连接“种子”工厂,助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二是持续强化行业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实战实效。聚焦“415X”产业集群,围绕细分行业,开展行业数字化转型,分行业分环节梳理推广一批可复制推广的解决方案和优秀场景,引导不同规模企业,探索“设备-产线-车间-工厂”数字化路径,推动中小企业“看样学样”。持续迭代完善产业大脑能力中心建设,推动行业产业大脑、未来工厂、重大应用通过能力组件、数据产品、解决方案等向产业大脑能力中心汇聚资源,探索完善市场化合作、数据交互、常态化考核等机制,提升资源要素配置和产业链协同效率。
三是着力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按照“首年试点先行、次年推广覆盖”的要求,指导首批24个试点地区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提炼“N+X”应用场景,打造企业样本,总结经验模式。今年着力推动10个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65%以上。组织做好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省级产业数字化服务商培育等工作。争取更多项目入选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等。
四是积极争取创建数据要素综合实验区。省级相关部门加快谋划一批数据要素标志性场景,以应用牵引带动数据供给、流通交易,在场景中验证数据确权授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方面规则制度,推动浙江数据要素市场繁荣发展
五是加快实施算网强基行动。加快研究制定算力提升相关支持政策,支持算力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在土地、网络、电力、能耗指标及市政配套建设、人才引进、奖补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灵活运用PPP、REITs、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我省数字基建供给能力,为数字赋能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提供支撑。
再次感谢对我省数字赋能新场景应用发展的重视和关心。
联系人:数字化处 徐方明
电 话:0571-87056463,传 真:0571-87058111
邮 编:310007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3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