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组:
贵单位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第25号提案《做强“工业母机”,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收悉。经商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凭借市场敏感度高、注重产业联动的优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牵引,逐步实现了从生产简易型通用车床向生产经济型数控车床和中高端数控机床的转变。2022年,工业母机实现总产值573.6亿元,同比增长6.02%;增加值142.9亿元,同比增长5.13%,已成为国内数控机床制造重要的基地。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打造数控机床标志性产业链。一是排摸形成风险清单。梳理形成断链断供风险清单。目前共有52个产品,其中同
准备份2项、降准备份23项,国际备份27项。二是制定《浙江省数控机床产业链提升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实施重点与任务。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举办工业母机高峰论坛、滚动功能部件创新论坛、长三角数控机床产业创新论坛等活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交流合作。三是加强标准规范建设。梳理数控机床产业链标准化体系现状,编制发布数控机床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推动优势企业制订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二)谋划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建设。根据《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部署,一是将工业母机列为15个“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之一进行重点培育,制订建设方案,明确目标和工作重点。二是将数控机床整机及功能部件作为重点支持赛道,组织核心区协同区申报,确定我省核心区协同区。近期公布的第二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创建名单中,平湖、温岭列入核心区培育,玉环、丽水经开区等5个地区列入协同区培育。三是依托我省浙东工业母机产业规模优势、产业链优势、企业优势,积极争创浙东工业母机国家先进制造集群(已申报,正在争取)。
(三)谋划建设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一是依托浙江大学谭建荣院士团队、西安交通大学蒋庄德院士团队、华中数控陈吉红教授团队,围绕高档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与优化、高档数控机床高性能关键零部件两大技术攻关方向,在台州温岭启动组建浙江省高档数控机床创新中心。二是支持由奔腾激光(浙江)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飞博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围绕高性能激光器与光电器件、激光精密制造成套装备、高功率激光智能制造系统,在温州组建浙江省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
(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一是强化重大科技项目实施。近三年,我省组织实施高档数控机床省重大科技项目18项,投入省财政经费6830万元;数控机床产业共获批国家项目6项,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997万元。二是深入实施首台(套)提升工程。数控机床列入我省首台(套)重点支持领域,2020-2022年共认定首台(套)产品77个,其中国际首台(套)1项,国内首台(套)6项,省级奖励资金3400万元。三是加大推广应用。2020-2022年,列入推广应用目录的数控机床产品77项,通过省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对浙江杭机股份有限公司的“MKL7150×10/37端面齿数控强力成形磨床”等49项数控机床首台(套)产品进行推广应用支持,共补贴省级资金448.5万元。支持应用奖励项目1项,奖励资金219万。
(五)加强工业母机专业人才培育。一是完善技能人才建设政策体系。2022 年以来, 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文件, 进一步完善了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体系。二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截至 2022年底, 有技工院校 108所, 在校生达 19.8万人, 建立了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普通技工学校组成的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持续推进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工程,2022年立项 16 个省级产教融合联盟、2 个产教融合基地、97 个产教融合工程项目、53 个产教融合型企业。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22年全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224.82万人次, 新增技能人才99.8 万人, 其中高技能人才41.2万人, 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0.7%。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下一步,以打造全国中高端机床产业高地为目标,抢抓新发展格局的新机遇,努力在全国率先形成较为完备的工业母机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品体系。
(一)锻强产业链供应链,提高安全发展水平。一是加强产业集群建设。深化数控机床标志产业链打造,推进第一批工业母机领域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建设,支持浙东工业母机产业集群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支持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利用“一局长一项目”等方式,招引一批带动性强的引擎性项目。重点推进德马吉森精机年产2000台五轴铣床、浙江创世纪年产15000台高端数控机床建设项目等重大制造业在建项目建设。三是加强省部合作。办好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推进跨区域交流合作,建好国家机床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供需平台。
(二)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攻关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一是推动高能级创新载体建设。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联合高校院所力量,组建任务型、体系化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高标准建成数控机床、激光装备省技术创新中心。二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对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市场标准、产业标准”,完善工业母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依托科技专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突破形成一批硬核科技成果。以提高国产化率为目标,实施一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三是完善首台(套)应用生态。强化首台(套)培育,每年分档认定一批数控机床首台(套)产品。加强首台(套)推广应用,鼓励保险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创新险种、扩大承保范围,加大对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支持。
(三)做精做强企业主体,梯度培育一批企业。一是培育若干“链主”企业。落实“链长+链主”协同机制,在第一批工业母机链主企业(海天精工)基础上,面向龙门数控机床、精密数控车床、数控平面磨床等整机领域,再培育2-3家“链主”企业。二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聚焦刀具、轴承、电主轴等零部件领域及车铣磨等整机领域,培育2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三是支持一批企业进军全球配套体系。依托平湖等地的日商投资园和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招引一批带动性强的整机引擎性项目(如平湖已经成功招引津上精密、德马吉森精机等全球整机龙头企业),联动提升零部件本土配套能力。
(四)强化产学研深度合作,培养一批职业技能人才。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谋划。进一步加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强化已立项的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的典型示范作用,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引导高校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二是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作用, 在技工院校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推进产业需求和专业设置的深度融合。三是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聚焦重点产业需求、重点就业群体、重点地区发展、新业态新职业开展技能培训,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常态化组织 “浙江工匠”技能大师, 开展名师带徒活动,推广国家 “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感谢对我省工业母机产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对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加强指导。
联系人:装备处 王骏骋
电 话:0571-87052714,传真:0571-87058115
邮 编:310007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3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