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48号提案的答复 A

发布日期:2023-07-04 信息来源:省经信厅(省中小企业局) 浏览次数:

秦臻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第448号提案《关于加强我省工业园区低(零)碳建设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加强工业领域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提案分析了我省工业园区低碳建设的四大短板,提出了加强推进该项工作的意见建议,对我们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经商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工作进展情况

(一)强化政策保障。为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等部门重点围绕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谋划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一是制定《浙江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浙江省节能降耗和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十四五”规划》等文件,明确提出实施重大平台节能环保提升工程,推动工业园区等重大平台能效提升。二是出台《浙江省工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行动计划(2022—2024年)》《浙江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广泛摸排—识别诊断—低碳改造”工作闭环体系,不断完善省市县三级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储备项目库,推动七大重点行业开展碳达峰行动。三是印发《浙江省生态环境技术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强化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环境污染防治等领域科技攻关的谋划部署,围绕双碳领域加大科技布局力度。四是编制《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评价办法》,在高新区建设管理中强化绿色生态理念的引导,将绿色发展与生态宜居、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等内容作为重点评价指标,推动全省高新区聚焦低碳节能产业,提升治理效能,构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二)推动技术升级。针对我省工业园区低碳建设面临的节能降碳改造成本高、节能降碳技术措施缺乏等问题,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等部门开展系列举措,通过项目资金支持、技术攻关推广等方式推动工业园区低碳建设。一是实施工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2022年,组织实施省级重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104项,总投资165亿元,预计可减碳169万吨;推动市县联动实施2000余项节能降碳改造项目。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双尖双领”计划,在省重大科技项目中设立“双碳及环保技术”等专题,积极支持各工业园区内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低碳相关科技攻关。三是推广应用节能降碳先进工艺、技术、装备。遴选确定公布2023年浙江省工业节能降碳节水工艺、技术、装备36家和工程解决方案服务商34家,并开展系列推广活动。

(三)创建示范引领。为发挥低碳建设处于前列的工业园区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工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省经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培育创建典型园区并开展经验宣传。一是培育绿色低碳工业园区。2022年,建成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10个,宣传推广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工业功能区等典型案例在产业布局、管理标准、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助推我省工业园区低碳体系建设。二是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园区试点建设。“十四五”以来面向石化、化工、化纤、纺织等重点产业园区,积极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园区试点申报工作,从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节能低碳设备升级与应用、能耗物耗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路径和模式探索。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标杆项目申报工作,将项目推送至金融机构,优先给予抵质押贷款等金融支持。

(四)完善碳效管理。我省园区间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差异大,监管难度高,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省经信厅等部门以企业为载体,逐步完善碳效管理机制。一是实施企业碳报告制度。我省于2016年启动企业碳报告编制工作,每年常态化组织开展2000余家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及以上企业的碳报告报送、核查和复查,进一步夯实我省工业园区碳排放数据基础,帮助企业识别碳排放重点领域和环节、精准挖掘碳减排潜力,针对性开展碳减排工作。二是打造数字监管应用。打造碳效码重大应用,创新工碳效智能对标模式,入选全省数字化改革“领跑者”。大力发展“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推进工业企业、细分行业、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加快形成“一行业一大脑”发展格局。健全监管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不断加强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的服务和监管力度。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围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持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为统领,强化工业园区低碳建设,助力工业园区提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做深做实绿色示范引领,守住工业领域生态保护底线,推动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政策引导优化顶层设计。一是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编制发布《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蓝皮书》,提炼总结减污降碳协同工业园区试点建设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现场会上宣传推广典型案例,为我省工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经验借鉴。二是重点支持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找准跑道、明确方向,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打造一批光伏、风电、氢能、储能等领域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努力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新高地。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产业集群建设中的作用,支持推动龙头企业壮大规模,突出雄鹰引领、国际化发展,加快突破核心技术,抢占产业制高点。

(二)技术支撑助力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工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开展节能降碳诊断服务,推动节能降碳工程解决方案服务商按照“区域就近、行业对口”原则,分行业对碳效评价结果为高碳、行业5级的重点用能企业逐个进行能效对标分析,全年完成节能降碳诊断服务5000家以上。完善省、市、县(市、区)三级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储备项目库,聚焦七大重点行业,重点在节能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应用改造等方面,省市县联动实施一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零碳、低碳、负碳关键技术需求,鼓励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围绕低碳园区技术难点凝练攻关需求、组织项目申报、开展技术攻关。持续推进我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我省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原始创新能力。

(三)培育典型打造示范引领。一是进一步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健全省市县梯度培育机制,制定动态管理机制,以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培育创建,带动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转型,逐步构建起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的全链条绿色产品供给体系,强化工业领域低碳建设。二是大力推动节能减碳科研成果转化和示范。以节能减碳需求为向导,推广先进低碳技术,推动储能、氢能、能源互联网等技术迭代应用,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不断推动减污降碳数字化发展,助力工业园区低碳发展。三是加快先进节能低碳工艺技术装备推广应用,重点实施高耗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大力推广节能高效工业锅炉、电机、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深入推进流程工业系统节能改造,重点推广原料优化、能源梯级利用、可循环、流程再造等系统优化工艺技术。

(四)创新载体推动低碳发展。一是数字赋能提高管理水平。全面实施区域能评2.0版,加强园区能源数字化管理水平,实现工业园区能源系统整体优化,全面提升工业园区能效水平。健全联动机制,依托“浙企智造在线”应用,不断加强项目服务和监管。二是加快推进相关领域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现有节能减碳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建设,为低碳园区建设提供支撑。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希望继续关心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工作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绿色制造与新能源产业处 刘松

电  话:0571-87058126,传  真:0571-87058111

邮  编:310007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3年7月4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