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562号提案的答复 A

发布日期:2023-06-30 信息来源:省经信厅(省中小企业局) 浏览次数:

王建国、谢永和委员:

你们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第562号提案《关于绿氢重塑化工行业的若干建议》收悉。感谢对我省石化产业发展的关心,提案对发展绿氢产业的建议符合我省石化产业绿色发展需要。经商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应急管理厅、省生态环境厅,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石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规模全国第三。石化化工行业已形成从石油炼制到基础化工原料、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2022年,全省规上石化化工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468亿元、同比增长18.9%,总量规模位居全国第3;涌现出荣盛、恒逸等世界500强企业,乙烯生产产值突破千亿大关,浙石化实现产值破千亿元;形成7500万吨炼油、1000万吨烯烃生产能力。

(二)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我省积极构建沿江沿海沿湾石化产业带,引导石化企业集聚入园、链群联动,形成以宁波、舟山、嘉兴、绍兴为主体、以石油化工、C2、C3、聚氨酯、染料、颜料等领域为核心的杭州湾石化产业集群。

(三)园区建设成效突出。2022年,宁波、舟山、大榭、衢州、上虞等6个重点园区工业总产值均破500亿元,增速最高达63.9%,发展态势良好。在中国石化联合会公布的2022化工园区30强中,浙江5家园区入围,其中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和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位列第3、9和10位。

二、我省氢能产业发展情况

开发和利用氢能是当前全球产业创新和能源转型的重大战略方向。我省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2019年,编制印发了《浙江省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从政策层面对全省氢能产业发展作了部署。2021年11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印发《浙江省加快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聚焦氢能装备进行重点谋划,抢占氢能发展制高点。今年2月,我省发布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将氢能与储能产业列入未来产业重点培育方向,发展高效制氢、储氢、用氢产品,积极探索氢能在化工行业的应用。目前,我省氢能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制氢、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含八大零部件)整车产业链条,主要布局在杭州、宁波、嘉兴等环杭州湾城市。

(一)氢能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我省具有一定的工业副产氢资源,利用工业副产氢制备车用氢气是当前我省发展氢能的主要路径。随着氢能利用技术的日趋成熟,氢能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以嘉兴为例,嘉兴在化工产业上叠加发展氢能产业,工业副产氢量大质优,是浙江省氢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市工业副产氢产能达4.8万吨/年,嘉化能源、卫星石化、华泓新材料等一批大型化工企业正延伸产业链推进气氢、液氢提纯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化工板块与氢能板块的循环经济模式。预计到2025年,全市工业副产氢产能将达到25万吨/年,车用氢气供应能力将达到10万吨/年以上。

(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积极成效。一直以来,我省高度重视绿氢领域科技创新,布局建设了白马湖实验室、东海实验室、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氢能装备与安全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在省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了“氢能与燃料电池”攻关专项,近3年在制氢与氢气计量技术领域已部署3个项目,在储氢技术领域已部署6个项目,在用氢与燃料电池领域已部署4个项目,重点支持浙江大学、杭州制氧机集团公司、天能电池等省内优势单位承担“高性能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制氢电堆的开发及产业化示范应用、加氢站用无缝不锈钢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储氢容器”等13个氢能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累计资助财政科技经费5600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2.88亿元,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比如,氢气规模化提纯与高压储存装备关键技术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将我国固定式大容量高压储氢罐技术推至国际领先水平。

(三)加氢站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建设有序推进。重点支持全省氢燃料电池车辆推广应用和加氢站建设。在全省组织建设了宁波、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嘉善、长兴等7个氢燃料电池汽车省级示范区(点),着力打造“环杭州湾”“义甬舟”两条“氢走廊”,支持示范区(点)培育氢能产业链、加强氢能供给保障。嘉化能源、宁波金发、卫星石化、万华化学等企业工业副产氢综合利用能力不断加强,台州大陈岛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实现可再生能源电解制绿氢。2019年我省首座、国内第二座加氢站——嘉善善通加油加氢站正式建成以来,浙江省加氢站规模稳步扩大,建设有序推进。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有8个地市建成22座加氢站。储运装备方面,巨化集团、杭氧股份、杭州贝斯特、嘉化能源、浙江蓝能、宁波氢阳等企业在研发生产上已有良好基础。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规划引导绿氢产业链培育发展。在前期《浙江省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基础上,聚焦绿氢产业发展,以“锻长板、补弱项”为导向,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培育为主线,加快推动绿氢产业发展壮大。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公关与科技成果转换,积极布局绿氢产业应用,推进创新研发、装备制造、设施建设、推广应用、标准规范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相互衔接的绿氢产业体系。

(二)科技引领扩大绿氢产业占比。积极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高校院所等高能级科创平台的支撑作用,突破电解水制氢产业应用技术瓶颈,降低绿氢制备成本。进一步推广光伏、水电、风能、核能等一次新能源应用,夯实绿氢等二次能源发展底座。在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重点布局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电解制氢(绿氢)、低压大电流电解制氢变流器、高性能液氢储运技术与装备等研究及示范应用,突破国外在PEM制氢膜电极/催化剂、氢透平膨胀机和氢气压缩机等关键部件/材料的技术壁垒,力争在制氢技术与装备研发上尽快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三)拓宽氢能供应渠道。发布《浙江省氢能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鼓励舟山、温州等地市开展海上风电、光伏、太阳能及夜间谷电等可再生能源制氢试点,促进绿色制氢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

(四)推动化工产业与绿氢耦合发展。积极贯彻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鼓励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安全、节能、减排、低碳等改造,推进智能制造。鼓励石化化工企业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绿氢”,推进化工行业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示范。进一步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改造提升,促进石化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五)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绿氢应用范围。持续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点)建设,加大加氢站建设补贴等扶持力度,夯实发展基础;加强产业联动,构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体系。台州大陈岛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已正式投运,为探索海岛地区可再生能源制氢储能、氢能多元耦合与高效利用提供了可借鉴推广的示范样板。后续,根据试点情况,综合考虑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影响,逐步推广绿氢应用范围。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石化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材料工业处  周林祥

电  话:0571-87058110,传真:0571-87056929

邮  编:310007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3年6月30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