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亩均论英雄 > 经验交流

杭州市钱塘区等5县(市、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发布日期:2022-07-15 15:04 信息来源:省经信厅(省中小企业局) 浏览次数: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10个设区市、71个县(市、区)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33个方面激励支持措施。其中,杭州市钱塘区、宁波市镇海区、平湖市、武义县、台州市黄岩区5个县(市、区)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方面工作有力、成效明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现将5个县(市、区)典型经验做法予以刊载,供各地学习借鉴。

杭州市钱塘区

全覆盖开展亩均效益评价。2021年,钱塘区将评价对象拓展并覆盖到所有实际拥有工业用地使用权的企业,实现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全覆盖,涉及企业916家。根据工业区块发展基础不一的现状,差异化设定评价指标基准值,科学反映亩均质效发展水平。同步启动“地企对应”工作,梳理全域工业用地1600宗,精准匹配宗地企业6232家。持续强化评价结果应用,深化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对A、B、C、D四类企业在用地、用电等方面实施差别化政策,在全省率先对A类企业实施水电气补贴,2021年共计补贴1590余万元。

探索“三个一批”提升。钱塘区聚焦新材料产业集群(临江高科园)低效工业用地基数较大、新增土地空间严重不足的问题,按“招引增税一批、扩建提升一批、退二优二一批”分类拟定低效用地整治方案。整合资源,引进税源企业17家,预计年新增纳税超2000万元;投资赋能,推动15家企业启动项目建设报批工作,可消化用而未尽土地682亩,涉及投资40.5亿元;退二优二,收回工业用地781亩;搭桥4宗低效地块转让给新招引项目,及时保障用地134亩。

大力建设小微企业园。以提高土地亩均产出为牵引,钱塘区设立产业园区联盟,促成优质运营公司与存量低效厂房空间业主合作,打造小微企业园,集聚、培育、孵化小微企业。2021年新增省级小微企业园8个,省级小微企业园亩均税收达125万元/亩,其中正泰中自科技园、和达·智造产业化基地2家园区入选2021年浙江省小微企业园亩均效益领跑者,新创建区级小微企业园41个。

实施产业数智化转型。钱塘区通过政府买单开展数字诊断,组建“未来工厂”建设服务联盟,整合数字化改造人才、智力、金融力量,全年共完成35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并提出全流程全环节数字化改造方案,带动认定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家,带动入选杭州市“未来工厂”体系培育企业42家,推动企业产能扩大和效益提升。如列入浙江省“未来工厂”培育名单的浙江传化化学品有限公司,投入3600万元实施智能化改造后,带动2021年产值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45%;亩均税收达到121万元/亩,同比增长4倍。

宁波市镇海区

聚焦科学评价,夯实改革基础。镇海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地企双评”模式,对工业宗地进行试评价,用地3亩以下的规下企业纳入“地主企业”和“宗地”评价,从源头推动宗地企业遴选优质承租企业。在全省率先细化税费口径,提出“评价税费”概念,从产税能力角度落实税费取数,使评价更科学。在全省率先建立综合评价系统,实现评价全流程线上操作,使评价更高效。

聚焦精准施策,激发改革动能。全面实施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政策。对A、B类企业加大资金、土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力度。实施重点企业培育“五个一”工程,持续推进企业智能化、高端化等“三化”转型。目前,该区共有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行动,完成89家低效企业出清,盘活用地约2000亩。推进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2021年共完成高耗低效企业整治85家。

聚焦全域治理,巩固改革成效。管控园区布局源头,制定园区整合提升方案,将制造业园区整合为2个省级以上园区、3个区级工业集聚点,园区规划面积稳中有升;管控土地出让源头,深化产业用地供给侧改革,明确了投资项目评审、用地出让价格及后期监管等事项。2021年完成43个优质项目用地匹配,涉及用地1300余亩,总投资70亿元以上;管控产业准入源头,在全省率先出台县域产业准入管控办法,将112个小类列入鼓励发展类,将497个小类列入控制发展类。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企业(项目)的准入审查202个,否定不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250余个。

平湖市

聚焦科学评价,迭代升级两项机制。一方面持续完善评价机制。创新优化评价办法,将企业数字化水平纳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先后推动100多家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完成投资超20亿元。探索将企业碳效指数纳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双碳”工作落实。另一方面持续规范工作机制。优化取数流程,依托评价系统统一采集汇总数据,提高效率。全市评价企业的数据一次性准确率达到95.2%,最终准确率达到100%。建立企业评价结果反馈通道,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实现企业结果100%知晓,反馈意见100%回收。

聚焦结果应用,畅通资源优配两条路径。一方面严格施行扶优惩劣。2021年,为A、B类企业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1.1亿元、房产税2426万元;对D类企业收取差别化电费1566.7万元,全部转化为转型发展扶持资金。另一方面精准指引“腾笼换鸟”。大力度开展高耗低效整治,突出亩均税收低和连续两年绩效评价末档的企业,开展滚动式、无死角整治。探索高耗低效整治领域的“精密智控”,自主开发“腾笼换鸟”数智治理场景应用,成功入选省数字经济系统优秀地方特色应用。整治“低散乱污”企业898家,腾退低效工业用地3047亩。利用成片腾退的土地支撑招大引强、筑巢引凤。依托企业腾退撬动周边整村、整组1000余亩土地盘活再开发,成功引进了总投资150亿元的航天八院产业基地项目。

聚焦难点发力,突破提质提效两大关键。一方面前置引导,全力推动项目提质。制定工业投资项目综合评价办法、工业租赁项目管理办法,将项目准入延伸到工业厂房租赁领域,开启项目履约事后评价新模式,推动新准入工业投资项目投资强度达933.9万元/亩,较上年提高48.2%。另一方面领跑先行,全力推动企业提效。深入实施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2021年成功培育省分领域分行业亩均效益领跑者企业6家。鼓励企业更大力度实施“机器人+”“互联网+”“智能化+”“标准+”“设计+”,提升发展质效,全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29.7万元/亩、增长15.3%,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174.8万元/亩、增长8.7%。

武义县

聚焦数字变革,数智管理能力大幅提升。武义县把数字化改革作为撬动“腾笼换鸟”、空间重塑的最优解,创新“以地管企”数智应用,破解“一地多企、一企多地”等难题。地企数据实现“一屏掌握”,打通数据壁垒,实时、准确构建土地、房东企业和承租企业三者时空对应关系,一屏掌握所有工业用地产值、税收等数据。亩均效益实现“双维评价”,以“土地产出”“企业效益”两个维度进行效益评价,月度呈现企业和宗地效益情况,实现快速找出低效、实时监督管理,2021年整治低效企业200余家。低效用地实现“三色管理”,从容积率、闲置率和企业效益3个指标,对低效用地进行立体分析,形成红、黄、蓝清单,通过分类施策实现低效用地筛选、整治、验收、巩固全流程闭环。

聚焦土地增值,腾笼换鸟动力充分激发。以亩均效益提升为导向,全力做好治、改、引“三篇文章”。整治提优、淘汰低效,通过差别化政策出清低散乱污企业,2021年盘活土地3108亩。目前在点状整治基础上,选取三个试点区块开展低效用地连片集中整治,总计600余亩。改造提升、精准施策,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容积率“上限改下限”、企业“低层改高层”,通过腾退和提升两种主要形式提高土地效益。如浙东链条厂地块通过引入优质企业,土地亩均税收从0.81万元/亩提升至10.82万元/亩。招引提质、增强后劲,坚定生态工业战略,落实“一县一策”,持续导入绿色低碳新动能。2021年新引进高聚光纤、微电子蚀刻材料等项目,全力培育百亿级新材料产业,打造5G光电产业园。

聚焦智能改造,创新驱动活力持续释放。通过打造人才、平台等全要素融合的创新生态圈,突破企业发展瓶颈,持续释放土地活力。汇才提智,发挥“周末科学家”柔性引才作用、智能制造研究院服务诊断作用,激发科创力。2021年科创指数、R&D经费与GDP之比等指标居山区26县第一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速居全省首位。扶优提质,创新设立企业“晋星奖”,并通过政策引、部门推、培育扶,2021年度规上工业企业净增数和总量、上市企业家数均居26县首位。改造提效,分层次发展新智造主体,一方面支持行业龙头改造整体工厂、重点企业改造车间,另一方面创建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2021年新认定省级智能工厂1家、新增省级重点技改项目5个,电动工具、榕器共享智造等平台也正助力企业加速成长。

台州市黄岩区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完善评价体系。因地制宜建立具有黄岩特色的工作评价体系。增加3个加分项,根据投资、创新等因素实行提降档。对规上工业企业按分行业指标基准值和全行业得分排名相结合的方式、对规下工业企业按宗地上自用租用合并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实现有地企业评价全覆盖。加大A类企业激励力度,4家企业入选省亩均效益领跑企业名单,建立“亩均论英雄”申报信息系统、数据驾驶仓,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创新治理模式,提升亩均产出水平。2021年共完成140家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位居全省前七。同业联合,促产能最大化。对31家高能耗、高污染铸造企业进行关停、整合,以土地、技术、设备等形式入股,联合成立浙江中能铸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成总面积200亩的高端铸造园区,为全省整合企业数最多、铸造产能最大的置换项目。同域整合,促土地集约化。按照“集散为整、化劣为优”原则,为成片面积100亩以上老旧工业点量身定制土地房产置换方案。近三年,增加土地有效利用空间150%,提高单位用地产出50%。同向智合,促产创一体化。收储联化科技88亩闲置老厂房,打造模塑工业设计基地,实现设计转化产值超200亿元。将区闲置的交通枢纽大厦改造成人才服务综合体,对黄岩码头工业区块进行业态提升,建成台州梦创园。

抢抓改革机遇,提高要素生产效率。抓住塑料行业列入全省第三批传统行业改革试点、模具产业获2021年产业集群(区域)新智造试点契机,在模具、塑料两大支柱产业全面推行链长制。模具(塑料)产业大脑获省第一批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精诚、赛豪、凯华、市下等4家模塑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区规上模具企业R&D经费支出实现全覆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