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平稳 二季度预期压力增大——2022年全省消费品工业一季度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在国际形势变化、疫情反复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我省消费品工业充分发挥了产业链优质制造和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延续去年以来平稳增长态势,在医药制造业的强势带动下,运行总体平稳、开局良好,并好于全国消费品工业增长。但后续行业承压明显,稳中有忧,需持续关注行业运行动态,积极防范化解风险,保持消费品工业稳中向好态势。
一、全省消费品工业实现良好开局
(一)生产平稳增长。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810.8亿元,同比增长11.0%,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个百分点。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医药制造业的强力拉动。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77.2亿元,同比增长45.2%,高出全国33.4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增长7.4个百分点。
图1 去年1-2月以来规上工业、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增速
图2 去年1-2月以来规上工业、消费品工业总产值增速
(二)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消费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551.1亿元,同比增长20.5%,虽较全省工业平均水平低4.5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国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2.5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出口增长强劲,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239.0亿元,同比增长102.8%,高出全国88.3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3.9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9.9个百分点。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我省纺织服装出口205.95亿美元,同比增长26.3%,出口额占全国的28.5%,总额稳居全国第一。
图3 去年1-2月以来规上工业、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
(三)效益总体好于全国。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实现营业收入7461.7亿元,同比增长12.6%,低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速5.4个百分点,但利润总额355.1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比全省工业高10.9个百分点。医药利润的高速增长为稳定消费品工业整体利润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35.6亿元,同比增长56.4%,利润总额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10.3%。但化纤(-72.0%)、服装(-48.0%)、酒饮料(-29.4%)、木材加工(-26.7%)、造纸(-51.4%)等5个行业利润降幅超过20%。
图4 去年以来1-2月规上工业、消费品工业利润总额增速
(四)创新持续增强。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研发费用173.0亿元,同比增长20.8%;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3%,较去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8%,较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其中,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2%,较全省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各工业大类第3位。
(五)绿色转型加快。1-2月,消费品工业重点行业单位能耗下降幅度明显,绿色化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其中,纺织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3.8%,化学纤维制造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3.2%,下降幅度较全省平均水平分别多出2.9和2.3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工业平稳运行存在三大冲击
今年以来,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显著增加,疫情影响、需求走弱、成本上涨、物流受限、汇率波动、地缘政治等均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更加突出,我省消费品工业稳定增长存在较大的压力和挑战。
(一)疫情频发冲击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受国际货运物流、外省病例输入扩散影响,我省杭州、绍兴、嘉兴、金华等重点地区先后突发疫情,企业保供稳产承压明显,进而影响预期,造成部分企业陷入有订单不敢接的两难境地。一是稳产难。受疫情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企业稳定生产面临较大挑战。如江苏苏州盛泽疫情使得我省加工型印染企业白坯布供应受阻,企业不敢接单、影响交货;上海安浦鸣志等核心零部件停产造成杭州博日科技PCR仪即将面临停产。二是货运难。受疫情管控政策和地缘政治等影响,国际、国内货运受到较大影响,根据G7公路货运指数报告,3月底,浙江省整车货运流量指数较年初下降15.4%。
(二)成本上涨冲击企业盈利能力。我省消费品工业以中小微企业居多,成本上涨承受能力比较弱,导致盈利能力下降明显,增产不增效。一是原材料价格暴涨。今年来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拖累下游企业成本大幅增加。如以中国棉花进口棉价格指数(FCindex M,折1%关税)从2022年1月4日的20113元/吨上涨至4月25日的23853元/吨,涨幅18.6%。二是能源价格持续走高。受俄乌冲突等影响,能源紧缺加剧,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价格暴涨,加之电力市场化改革等叠加因素,我省电力、蒸汽、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均有所上涨。据企业反映电价由0.72元/千瓦时上涨至0.86元/千瓦时,涨幅达20%;蒸汽涨幅超30%;天然气涨幅超60%。如柯桥区迎丰科技反映涨价后日用气成本增加25万元以上,提高企业成本5个百分点。三是运输成本增加。受国际货运物流、外省病例内溢影响,运力下降、运价上涨明显。除此之外,进口物资消杀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需求转弱冲击企业订单承接。今年以来,消费品工业需求走弱,呈现库存垒高、旺季不旺的特点,纺织服饰、家具、化纤等行业尤为明显,省经信厅问卷调查显示,纺织服饰业中有52.2%的企业表示订单减少。一是出口订单出现逆回流现象。随着海外疫情管控放松和产能逐步恢复,加之东南亚国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和享有一些出口关税的优惠,部分海外订单重新回流至东南亚,一些在海外有生产基地的纺织服装龙头企业相应调整国内外生产计划。二是国内需求修复不足。国内疫情散发多发对消费的制约短期难以消散,加上企业效益不佳导致居民增收困难,市场观望情绪浓厚,下游补库热情不高。1-2月全国限额以上饮料类、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家具类较去年12月分别下降1.2、3.4、1.9和2.9个百分点。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有所下降。
三、细分行业发展分化较为明显
(一)医药制造业成绩亮眼。受国内外疫情影响,防疫物资产品尤其是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产品的需求大增,我省医药行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长迅猛。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速持续保持高位。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增速分别为45.2%、102.8%,分别高出全省工业平均水平35.3个和77.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高出42.8个百分点。二是行业质效水平明显提升。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56.4%,而同期全省工业利润总额下降7.3%;利润率21.7%,位居各工业大类第1位,分别比全省工业平均水平高出16.3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三方面问题需关注:一是企业发展不均衡。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省医药行业的高增速依赖“点”的带动而不是“面”的支撑,高增速主要归因于艾康生物、东方基因、振德医疗、绍兴守仁等抗疫物资生产企业。一季度,东方基因、艾康生物、奥泰生物、安旭生物工业总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3、5.4、5.0和19.9倍。而受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等因素影响,中美华东、赛诺菲等企业同比增长仅为15.8%、11.3%,低于医药制造业整体水平。二是细分行业不均衡。1-2月,全省医药制造业中,生物技术药(增长35.5%)、医疗器械(增长507.8%)等版块总产值增长较快,但中药行业增长缓慢(下降10.0%)。三是地方发展不均衡。受艾康和安旭等抗原试剂生产企业拉动,杭州市1-2月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6%,但是具有传统原料药优势的台州市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仅8.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纺织业增长回落明显。受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需求回落和疫情影响,纺织业产能发挥不足,产销回落明显,市场观望情绪浓厚。生产方面,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3%,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全省工业平均低17.4个和11.6个百分点。出口方面,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93.3亿元,同比增长7.9%,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全省工业平均低9.2个和17个百分点。以纺织大市绍兴市为例,纺织行业在春节前,外单形势较好,但节后,部分订单重新回流至东南亚,订单走弱、不及预期,再加上原材料价格高企,下游补库热情不高,“旺季不旺”,印染行业产能发挥率70%-80%,织造行业开机率在70%左右。
(三)纺织服装业盈利能力不容乐观。我省纺织服装业生产和出口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但受原材料和货运价格上涨、货运不畅、汇率波动等影响,盈利能力明显回落。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服饰业工业总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增长14.2%、17.1%,但一季度企业亏损面达到48.7%,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8.0%,利润率为0.7%,比去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此外,受成本上涨以及疫情影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出现“长单变短单、有单不敢接”的现象,如我省针织企业集聚地象山反映,兄弟、甬南等当地龙头企业“有单不敢接”。
(四)化学纤维业增产不增效问题突出。受俄乌冲突导致原油短期暴涨,叠加下游需求转弱等因素,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化学纤维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6%,较去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但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2.0%,利润率为1.2%,为近年新低,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达94.5元,为近年新高。目前化纤行业库存普遍维持约40天的量,比正常时期增加20天左右。
(五)家具制造业需求和生产趋弱。一季度,全省规上家具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0.6亿元,同比增长6.8%,较全省平均水平低12.1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147.1亿元,同比增长2.7%,较全省平均水平低22.3个百分点;利润率仅为1.8%,亏损面为41.0%。家具行业势弱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订单减少。此前因我国在全球疫情抗疫表现优秀、海外需求激增而额外获得的制造需求已基本消耗,出口订单明显回落,加之受房地产影响,国内需求下降。如湖州市反映家具等行业企业订单普遍减少20%以上;永康门业1-2月产值同比下降6.2%。二是疫情影响。3月本是家具行业从冬季中复苏、冲击市场的时候,但由于疫情持续多点散发,家具展会等平台搭建困难,今年市场氛围与去年相比明显冷清。三是成本上涨。受原材料成本上涨、运输周期变长、回款时间拉长等制约因素,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增加。
四、下阶段行业经济形势预判与下一步工作
面对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但凭借我省消费品行业产业基础较好、产业链完备的优势,加之国家和我省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持政策,以及行业和企业自身积极寻求突破和新增长点,总的判断,我省消费品工业总体仍将呈现“承压前行、稳中有进”的发展趋势,但后势仍需持续关注。
下一步,一是加强政策供给,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2年-2024年)》,实施“155”工作计划(紧盯医药强省的战略目标,聚焦五大领域、实施五大工程);联动全省纺织服装产业主要园区、企业共同谋划编制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二是推动企业梯度培育,强化区域产业协作。聚焦医药制造业的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高端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现代中药五大细分重点领域和纺织服装领域的纺织业、纺织服装业、化学纤维业三大重点行业,加快培育一批带动性、创新性强的“链主”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加强国家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平台)等设计平台培育和建设,探索成立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市争创第一批国家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三是数字赋能发展,引领生产消费双升级。强化数字思维引领和数字技术应用,鼓励地方挖掘消费品领域数字化改革场景应用,积极推动全省服装、印染、化纤、生物医药、中药产业大脑等平台建设,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产业生态。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服务等“智慧+”消费。四是践行双碳战略,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制定实施纺织(印染)、化纤、造纸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筹划在我省纺织服装重点地区举办绿色低碳技术推广会,支持开展纺织服装绿色产品认证,构建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绿色制造体系。五是蓄势聚能兴业,助推统一大市场建设。重点在纺织服装领域开展模式创新研究,总结推广一批模式创新最佳实践,以新模式、新业态培植传统制造业增长新动能。推进浙江智造品牌出海活动,加强推广“智能制造+跨境电商”新模式,进一步整合资源,适应小单快反、个性化需求。支持举办世界布商大会等系列时尚活动,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全球性时尚活动。建议召开由省政府主办的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峰会(暂名),举办生物医药创投论坛,营造产业发展氛围。
(厅消费品处、省工信院、省技创中心)
附表
2022年一季度全省消费品工业主要行业大类运行数据
行业名称 | 工业增加值 | 工业总产值 | 出口交货值 | 营业收入 | 利润总额 | 1-3月产销率 | 1-3月利润率 | 1-3月百元营业收入成本 | ||||||
1-3月(亿元) | 增减(%) | 贡献率(%) | 1-3月(亿元) | 增速(%) | 1-3月(亿元) | 增减(%) | 1-3月(亿元) | 增减(%) | 1-3月(亿元) | 增减(%) | ||||
全省总计 | 5318.8 | 9.9 | - | 23836.3 | 17.7 | 4056.5 | 24.9 | 24399.3 | 18.0 | 1311.6 | -7.3 | 95.7 | 5.4 | 84.3 |
消费品总计 | 1810.8 | 11.0 | 33.0% | 7280.5 | 9.7 | 1551.1 | 20.5 | 7461.7 | 12.6 | 355.1 | 3.6 | 94.9 | 4.8 | 82.2 |
纺织服装小计 | 473.7 | 4.9 | 4.6% | 2403.4 | 8.8 | 401.6 | 12.8 | 2488.3 | 16.1 | 44.2 | -38.3 | 92.8 | 1.8 | 89.4 |
纺织业 | 270.7 | 3.4 | 2.5% | 1084.4 | 3.1 | 193.3 | 7.9 | 1054.7 | 12.1 | 29.5 | 19.2 | 96.5 | 2.8 | 87.1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108.4 | 8.3 | 0.9% | 507.3 | 12.2 | 150.6 | 17.1 | 500.0 | 12.7 | 3.4 | -48.0 | 94.1 | 0.7 | 84.7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94.6 | 5.3 | 1.2% | 811.7 | 15.4 | 57.8 | 19.6 | 933.5 | 22.9 | 11.3 | -72.0 | 87.1 | 1.2 | 94.5 |
轻工小计 | 1059.9 | 7.2 | 16.2% | 4189.0 | 7.1 | 910.5 | 11.9 | 4348.1 | 8.5 | 175.2 | -4.9 | 96.9 | 4.0 | 82.0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48.5 | 10.4 | 0.7% | 228.4 | 8.9 | 76.4 | 22.0 | 204.4 | 18.8 | 2.0 | 136.6 | 95.2 | 1.0 | 86.6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28.9 | 5.8 | -0.1% | 235.0 | 6.2 | 27.6 | 2.7 | 257.2 | 3.7 | 4.8 | -12.3 | 98.4 | 1.9 | 91.3 |
食品制造业 | 41.9 | 0.3 | 0.2% | 152.6 | 2.3 | 22.8 | 22.6 | 156.6 | 2.4 | 6.9 | -18.1 | 97.1 | 4.4 | 80.6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34.2 | 4.7 | 0.2% | 109.1 | 3.8 | 6.6 | 12.2 | 115.3 | 8.6 | 7.1 | -29.4 | 92.7 | 6.2 | 78.3 |
烟草制品业 | 197.4 | 10.1 | 3.2% | 217.0 | -10.8 | 0.4 | 2.4 | 386.2 | 6.9 | 44.8 | 19.3 | 119.6 | 11.6 | 43.4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25.2 | 1.3 | 0.1% | 106.8 | 6.2 | 27.0 | 5.5 | 111.0 | 1.3 | 3.2 | -26.7 | 97.2 | 2.9 | 84.6 |
家具制造业 | 80.9 | 6.5 | 1.3% | 290.6 | 0.9 | 147.1 | 2.7 | 305.4 | 6.6 | 5.6 | 9.2 | 96.4 | 1.8 | 84.5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81.3 | 2.5 | 1.0% | 409.3 | 5.3 | 29.6 | 26.5 | 391.4 | 4.3 | 12.8 | -51.4 | 92.1 | 3.3 | 87.8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33.8 | 6.6 | 0.7% | 159.8 | 10.2 | 15.4 | 32.0 | 154.3 | 11.1 | 4.8 | -4.0 | 95.0 | 3.1 | 85.2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72.7 | 11.2 | 1.1% | 388.7 | -8.1 | 132.8 | 1.1 | 357.1 | -0.2 | 8.0 | 11.8 | 93.7 | 2.2 | 85.7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193.5 | 4.3 | 3.5% | 841.0 | 13.0 | 158.4 | 14.5 | 855.5 | 10.4 | 36.1 | -5.7 | 96.5 | 4.2 | 84.7 |
金属制品业 | 221.5 | 10.5 | 4.4% | 1050.6 | 14.3 | 266.4 | 18.0 | 1053.7 | 13.9 | 39.1 | 9.6 | 96.3 | 3.7 | 86.5 |
医药制造业 | 277.2 | 45.2 | 12.1% | 688.1 | 31.7 | 239.0 | 102.8 | 625.3 | 31.2 | 135.6 | 56.4 | 90.5 | 21.7 | 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