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共同富裕 > 政策理论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支持山区26县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

发布日期:2022-02-18 10:06 信息来源:省经信厅(省中小企业局)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现就“十四五”期间经济和信息化领域支持山区26县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举措。

一、总体目标

组织实施山区26县生态工业发展“攀登计划”,力争到2025年,山区26县年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0家左右,山区26县规上工业增加值达217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各县均超过8亿元、超百亿元的县达10个以上,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跨越发展类和生态发展类县分别达到25万元/亩和20万元/亩。

二、工作举措

1.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实施“一县一策”,围绕做强“一县一业”,引导山区26县因地制宜培育1-2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支持淳安水饮料、永嘉泵阀、武义五金制品、龙游特种纸、江山门业、仙居医药、三门橡胶、龙泉汽车空调、云和木制玩具、缙云机械装备、遂昌金属制品等发展成为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力争山区26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责任处室:产业处牵头,数字经济处、装备处、消费品处、材料处等配合)

2.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支持山区26县加快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新兴产业项目的招引和支持力度,同等条件下优先创建“新星”产业群。支持山区26县壮大区域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和环境质量优的绿色产业,形成山区生态经济新的增长点。(责任处室:投资处、绿色制造处牵头,产业处、技创处及各行业处室配合)

3.挖掘提升历史经典产业。积极促进山区26县历史经典产业与文化、旅游、艺术等全方位深度融合,重点支持磐安五味、龙游宣纸、江山西砚、开化根雕、龙泉青瓷宝剑、青田石雕、遂昌黑陶等历史经典产业,加大保护传承和创新力度,强化品牌提升和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形成一批具有历史文化标志的产品和特色小镇。(责任处室:消费品处)

4.加强优质企业梯队培育。支持山区26县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加快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育体系,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240家,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以上、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0家以上。支持山区26县创新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模式,围绕主导产业链明确1-2家龙头骨干企业,开展“一业一企”培育。(责任处室:中小企业处、合作处、技创处按职责分别负责)

5.推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支持山区26县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培育组建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推广应用,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指导山区26县开展企业管理现代化对标提升行动,推进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责任处室:技创处、合作处按职责分别负责)

6.加大制造精品培育推广。指导山区26县加强品牌建设,加快形成“名品+名企+名产业+名产地”,同等条件下优先培育认定“浙江制造精品”。支持山区26县企业参加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产品应用推广活动。支持山区26县工业企业与知名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平台企业加强合作,拓展营销网络、提升设计能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责任处室:技创处、服务业处、装备处、材料处、软件处按职责分别负责)

7.建设提升小微企业园。支持山区26县利用新增建设用地和存量低效用地多模式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结合乡村振兴、山海协作等因地制宜开发建设一批促进创业就业、承接产业转移为主的小微企业园。指导山区26县加强园区管理,引进专业化运营管理机构,提升园区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能力。对山区26县在小微企业园星级评定和数字化示范园创建等方面适当放宽条件,并在省中小企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中予以重点支持。(责任处室:企业服务处)

8.提质升级开发区(园区)。推动山区26县加快各类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工作,支持每个县结合地方产业特色、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建设提升1个及以上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园区),指导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星级园区。依托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空间范围,支持山区26县择优布局建设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和“数字经济科创飞地”。(责任处室:产业处牵头,合作处、数字经济处等配合)

9.全面实施产业链山海协作。实施产业链山海协作行动,加强山海协作结对地区产业链对接,引导各发达地区1-2家龙头企业与山区26县企业建立“1+N”结对帮扶合作机制,强化上下游专业化协作配套,支持组建一批产业技术联盟。搭建山区26县与央企、省属国企、优质民企等交流合作平台,引导优势扩张型企业投资项目在山区县内落地。(责任处室:合作处牵头,技创处、投资处配合)

10.加快推动区域产业项目合作。支持山区26县参加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招商推介、引资引智活动,加强产业转移、劳务合作、干部交流、人才培训、协同创新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指导山区26县围绕“一县一业”编制产业链全景图、招商图,梳理一批与主导产业相匹配的目标企业、潜在项目资源,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力争每年招引产业合作项目50个左右。(责任处室:合作处牵头,投资处、技创处、人事处配合)

11.深化传统制造业试点示范。深入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支持山区26县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持续推进永嘉、苍南、武义、龙游、江山、常山、天台、三门、云和、缙云、松阳等山区县开展分行业省级试点,鼓励山区县围绕当地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形成“一县一业一经验”。加快培育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山区26县创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责任处室:产业处牵头,服务业处、数字经济处、装备处、消费品处、材料处等配合)

12.加速推进新智造发展应用。加大新智造公共服务“智造荟”推广应用,强化对山区26县重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诊断分析、改造对接、项目实施、评估对标、示范推广等全流程服务。支持山区26县围绕优势产业建设推广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培育一批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大力推动山区26县企业数字化技术改造,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未来工厂。(责任处室:技创处、数字化处牵头,投资处、云计算处配合)

13.全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支持山区26县建立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开发工业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同等条件下优先创建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和工厂。支持山区26县工业企业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绿色化改造,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自愿性审核和创建节水型企业,在实施节能减碳技术改造项目和碳达峰碳中和产业化示范项目中予以优先支持,推动高碳高耗企业绿色低碳提升发展。(责任处室:绿色制造处)

14.推动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支持山区26县以工业领域为突破口,以产业大脑为支撑,以数据供应链为纽带,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融合应用,建成一批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实现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经济社会高效协同。支持山区26县开展数字经济特色应用试点建设,打造数字化改革最佳实践。(责任处室:数字经济处牵头,软件处、数字化处、云计算处、技创处配合)

15.强化数字新基建全覆盖。加快建设全面覆盖山区26县乡镇以上地区和有条件行政村的“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有序推进行政村以上地区5G网络布局建设,实现5G基站乡镇以上地区全覆盖,5G网络重点行政村全覆盖。加快推进低功耗广域网在山区26县农村地区的部署和覆盖,支持重点农业企业综合利用5G、4G窄带物联网和光纤等技术,打造适合农业物联网发展的良好生态体系。(责任处室:云计算处牵头,数字化处配合)

16.加强人才支撑。组织实施“浙商薪火”“希望之光”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行动,加大对山区26县企业高管、企业家和小微企业创业者的培训,力争每年培训6000人以上。协同人社、教育等部门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和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强化山区26县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与山区26县互派干部挂职锻炼,强化工作指导和干部培养。建立共同富裕企业家专家智库,为山区26县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责任处室:合作处、人事处、工信院按职责分别负责)

17.加大政策支持。创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中小企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方式,优化产业链协同创新、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等项目计划,对山区26县项目在申报条件等方面适当降低标准,或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支持。在全省新增制造业项目亩均效益产出指南中,综合考虑山区26县基础条件,允许降低30%标准予以参照执行。对符合省产业基金经信类政策性项目要求的山区26县项目优先予以支持。(责任处室:投资处、产业处按职责分别负责)

18.强化组织保障。发挥省经信厅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工作专班牵头抓总作用,将支持山区26县生态工业发展列入全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重点,并纳入全省经信系统年度考评,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山区26县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处室:政法处、运行处按职责分别负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