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 > 经验交流

绍兴市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印染化工产业“跨域整合”取得重大突破

发布日期:2022-12-08 08:06 信息来源:省经信厅(省中小企业局) 浏览次数:

编者按:近年来,绍兴市积极推进越城区的印染、化工产业有序向柯桥区和上虞区跨区域集聚提升,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为我省调整制造业空间布局、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走出了新路子,积累了新经验。近日,王浩省长在《浙江政务信息(专报)第101期:绍兴市创新推进“跨域整合” 实现印染产业“凤凰涅槃”》上作出批示,要求印发各市参阅学习。现将绍兴市有关做法予以刊发,供各地参考借鉴。

近年来,绍兴市盯紧“率先走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智造强市之路”战略目标,紧抓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建设契机,早在2010年,绍兴市就启动印染、化工等传统产业“一园式”改造提升。2018年11月,绍兴市又启动新一轮印染化工产业跨区域集聚提升工作。印染方面,越城区将47家印染企业中的32家企业整合成5家印染组团跨区落户到柯桥滨海印染集聚区,对其余15家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转型发展、征迁退出等途径进行改造提升。共腾退土地3980亩,净节约土地3325亩。化工方面,越城区将35家化工企业中的19家企业整合成18个项目跨区落户到上虞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其余16家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转型发展、征迁退出等途径进行改造提升。共腾退土地6222亩,净节约土地310亩。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机制,化解企业搬迁顾虑。成立印染化工电镀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市提升办牵头抓总,县(市、区)落实属地责任,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制订产业改造提升方案和配套政策意见,明确项目地价、建设标准、配套建设、金融支持、员工保障等内容。对推进中的难题按“大中小”实行分级分类协调,“大问题”由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中问题”由市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小问题”由市提升办协调解决。工作实施以来共召开专题协调会92次,协调解决土地保障、指标转移、过渡生产等问题186个,推动企业由观望转向积极,从“要我搬”转到“我要搬”。

(二)精准施策,加快项目审批落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跨区域集聚提升项目实行38万元/亩优惠地价,越城区出台《关于涉改印染化工企业房地产土地回购实施方案》明确企业土地厂房征收补偿细则,切实解决企业搬迁后顾之忧。对集聚提升项目探索“容缺审批+并联审批+桩基先行”模式,保障项目快落地,5大印染组团和18个化工项目从用地摘牌到开建时间均未超过1个月。

(三)创新模式,有序实现过渡生产。出台印染组团过渡性生产预案,在排污总量、能耗总量、产能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新旧两地逐步实现过渡性生产。加强印染组团项目验收指导,相关组团在2021年10月后陆续投产,较原计划提前3个月。

(四)严控标准,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制定高于国家要求的行业标准。坚持“搬迁不是平移、提质才是目标”的理念,制定印染行业提升标准108条和上虞化工改造提升标准2.0版。乘势推动集聚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带动5个印染组团项目和18个化工项目总投资分别超50亿元、近500亿元,原有生产装备、生产工艺大幅提升。

(五)指标转换,破解要素紧缺难题。打破区域壁垒,打通指标转换通道。企业产能、能耗、排污等指标经相关部门审核后,可实现直接跨区域1:1平移。积极争取省级层面支持,全力推动项目列入省重点和省重大产业项目,化工18个集聚提升项目中已有10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和省重大产业项目,累计争取到项目用地指标3500余亩,为企业项目开工建设提供了要素保障。

(六)深化改革,推进集群整体跃升。构建“亩均+”综合评价体系。柯桥区大力引导印染企业进行节能降耗、节水减排和技术创新,通过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和末位淘汰制度,每年对排名末5位企业进行重点整治,目前已关停整治印染企业5家,企业智能化改造投入年均超4亿元以上。不断迭代升级印染行业“产业大脑”功能,妥善解决劳动生产率和产品档次低、污染能耗和人工成本高等“两低两高”难点痛点,亩均税收从集聚前的7.5万元/亩提高到目前的28.77万元/亩,真正实现印染行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七)政府入股,减轻项目筹资压力。专门成立化工产业跨区域集聚提升专项基金100亿元,用于支持项目建设。对于列入省重点建设和重大产业项目,通过“直接投资+基金投资”方式进行资金支持,圆锦新材料公司由企业方与国资方共同出资组建,国资参股14.7亿元,占股49%,拥有国资背景的圆锦新材料公司在项目融资上更具有保障。

二、取得成效

(一)“改”出生态环境新高度。严格落实环保准入机制,强势推进落后产能淘汰,跨域整合共淘汰印染企业15家、化工企业14家。进一步完善环保基础配套设施。投资12.5亿元建设江滨水处理12万吨/日污水处理工程,实行工业区热、电、气等多能源联供发展模式,浙能电厂集中供压缩空气项目已正式运行,可为印染企业提供近3000标准立方米/分压缩空气,年节约标煤近2万吨。近年来,该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4%,70个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同比持续改善。

(二)“辟”出集群培育新通道。通过“跨域整合”,实现集中供热、供气和排污,推进印染补强了天然纤维印染、军工产品印染等产业链,增强了现代纺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化工补强了石油化工、危化品处理、电子气体等产业链,集聚提升后产业上下游协同更加紧密,企业经营成本和生产效率明显改善,集群效应更加明显。如:搬迁企业凤登环保是一家危化品废物利用企业,搬迁集聚后不但解决上虞化工企业危化品处理问题,更能产出高纯氢气、氨水等产品,反哺企业生产原料,实现循环化利用。印染化工搬迁项目全面投产后,将新增印染产值100亿元,化工产值800亿元,推动低端块状经济向优质产业集群提升,带动面上制造业整体跃迁。2021年,绍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2.4%,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8.5%,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9%,均达到近年最好水平。

(三)“炼”出生产经营新模式。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开发建设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平台,构建从设计到物流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被评为省级优秀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当前平台已接入100多家织造印染企业和400多家贸易企业,产生10万多条纺织产业数据,形成质量、设备、工艺、贸易、订单等数据近300万条,推动纺织制造走向个性化、柔性化、云“智”造发展。同时,鼓励引导企业向资本化运作模式转变,积极推动涉改印染化工企业股改上市,在迎丰印染成功上市的基础上,新增东湖高科、圆锦新材、佳人新材等19家企业进入上市培育库。

(四)“腾”出产城融合新天地。印染化工产业跨域整合提升后,用地从原先10202亩集约至6567亩,退出区域按照绿色化、高端化、都市化、国际化产业导向转型发展,并实现千亿元级规模体量的投入。目前,印染企业搬出区域滨海新区已成功列入省高端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产业“万亩千亿”大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平台发展能级,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推进城市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华丽蝶变。

(厅产业转型升级处、绍兴市经信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