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9号提案的答复 A

发布日期:2021-06-30 信息来源:省经信厅(省中小企业局) 浏览次数:

省政协科协组:

你们在省十二届政协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9号提案《关于提升浙江省服装产业品牌影响力的建议》收悉。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省服装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提案对我省服装产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对提升我省服装产业品牌影响力具有指导意义。经商省市场监管局、省人力社保厅,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服装产业基本情况

服装产业是民生产业,也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十三五”时期,我省服装产业抢抓数字变革机遇,加快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发展成效。

(一)产业规模逐步提升。2020年,我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服饰业248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884.44亿元、出口交货值611.79亿元、营业收入1844.38亿元、利润总额53.61亿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省服装产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全年生产各类服装31.68亿件,占全国总产量的12.9%,处于全国前列。

(二)集群特色更加明显。截至2020年,全省共形成50亿以上纺织服装产业集群40余个,拥有余杭行家纺、海宁经编、海曙男装、瓯海休闲服、诸暨袜业等100亿以上产业集群22个。诸暨大唐袜业等5个产业集群创建为国家新型工业示范基地。

(三)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雅戈尔集团等28家企业入选中国服装行业百强,温州森马服饰、杭州江南布衣公司的自主品牌已进军国际市场,森马服饰的巴拉巴拉童装品牌成为亚洲童装第一品牌。自主品牌认可度和知名度持续提升,部分品牌国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二、近年来我省推进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举措

近年来,我省多措并举,着力推动服装产业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政策引导。研究制定了《浙江省现代纺织产业链提升方案》《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浙江省打造时尚之都促进时尚产业改革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政策为支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深化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升和完善我省纺织服装产业链,进一步推动我省服装产业发展。

(二)推动创新设计能力提升。推动余杭家纺与纺织、柯桥现代纺织、桐乡毛衫时尚等12家列入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名单,浙江省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浙江省先进印染制造创新中心等2个创新中心列入浙江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创建名单,太平鸟时尚中心、余杭艺尚小镇、桐乡濮院针织产业园等12个园区入选国家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平台)。加快余杭艺尚、桐乡毛衫时尚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打造集创意设计、检验检测、品牌展示等于一体“三品”战略推进平台。

(三)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深入实施“雄鹰行动”“凤凰行动”,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纺织服装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持续深耕主业、做精专业,培育细分产业领域市场“单项冠军”。至2020年,我省纺织服装行业拥有10家雄鹰企业,33家A股上市公司,14家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8家隐形冠军企业。

(四)积极推动智能制造。积极推动我省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广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智造”新模式。“十三五”期间,新增3个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5个省级“未来工厂”(含培育),23个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报喜鸟以“服装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项目切入个性化定制市场,宁波纺织服装云等成为浙江省行业云应用示范平台。

(五)加强品牌建设。实施《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实施意见》,着力提升品种开发能力、提升标准和质量水平、提升品牌竞争力。围绕浙江消费品领域品牌特色,积极开展时尚品牌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纺织服装行业共有18家企业进入工信部重点跟踪培育纺织服装品牌企业名单(2020版),企业数居全国首位。

(六)深化服装行业质量提升行动。一是将桐乡羊毛衫等服装产业纳入全省百个特色产业项目中,持续深化特色产业质量提升行动。引导服装企业实施质量管理“千争创万导入”行动,推广卓越绩效模式,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二是结合我省服装产业集聚特色,推出服装产业质量提升券,通过减免优惠鼓励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控意识,增强企业防风险能力、为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添动力、激活力。三是推进从原材料采购到销售环节的闭环管理,开展供应链整体一站式服务,在设计、生产、出厂检验、抽样、形式试验等方面开展定制服务,为企业提供新产品验证、品控及出厂检验人员培训等综合技术服务,提升产品质量首道把关口的能力水平。

(七)积极引进和培育人才。一是加强重点企业人才引进。围绕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与企业共同谋划好人才需求清单、招才路径图。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在国内髙校集聚地开展的系列人才招聘活动拓宽海外引才引智渠道,根据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结合全省每年的海外引才活动,为企业引才提供平台(渠道)支持。二是加大服装企业人才培养扶持力度。积极发挥各类人才工程的示范带动效应,加大服装企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依托技工院校,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支持服装企业与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深度合作、联合办学,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确保技能人才的规模、结构、层次与服装行业发展需求相协调。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服装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强政策引领,继续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培育龙头企业,推动服装产业发展,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政策引领。制定印发浙江省现代纺织和服装产业集群“十四五”发展行动计划,着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协同,加快推动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四化”转型,提升我省纺织和服装产业创新设计能力、营销渠道掌控能力、数字化转型水平和高端人才集聚度,打造成为具有决定供需平衡规模影响力和自主完整产业链把控能力的世界级现代纺织和服装产业集群。

(二)推动服装领域数字化改革。强化数字引领作用,构建服装领域“产业大脑”。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赋能推动消费品产业发展,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推广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智造模式,提高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制造能力和产品品质。在服装行业培育一批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试点企业。深化服装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建设,推进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建设,推动服装设计、制造、管理等环节数字化系统的集成应用。

(三)加强品种开发能力提升。一是鼓励企业大力开发新品种。引导企业以个性化、时尚化、功能化、绿色化为主旨,开发纺织、服装、皮革等传统优势领域中高端产品。二是推进创意设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两个平台的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继续指导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园区(平台)等国家级时尚发展平台建设,继续推进我省时尚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内涵式发展,培育和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时尚产业发展平台。

(四)加强标准和质量水平提升。一是推进“浙江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标准化+”行动计划,引导服装企业开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围绕纺织机械、纺织服装等产业链布局开展“浙江制造”标准研究,制定一批“浙江制造”标准,加快构建覆盖主要消费品的“浙江制造”标准体系。二是推进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实施企业管理创新工程,推广精细化管理、卓越绩效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培育一批管理创新试点示范企业和质量标杆企业。

(五)加强品牌竞争力提升。一是推进品牌建设。鼓励各地根据服装产业集群优势,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坚持“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标准定位,引导服装企业全面构建“好企业+好产品+好服务”的“浙江制造”标准体系,广泛推行“一个标准、一次检测、一次认证、多国证书”模式,打通“品字标”国内外市场。引导我省“品字标”服装企业使用公益“品字码”,大力推广“亮品牌标志、亮对标指标、亮质量承诺”模式,提升品牌市场认可。二是深入实施“雄鹰行动”“凤凰行动”等龙头企业培育行动;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建立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加快建立与工信部重点跟踪培育纺织服装品牌企业联系机制。三是支持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杭州时尚周、宁波国际服装节等时尚消费类会展活动。

(六)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应用研究。进一步发挥好国际标准化组织电子商务交易保障技术委员会(ISO/TC 321)秘书处、金砖国家标准化(浙江)研究中心、杭州国际标准化会议基地等平台优势,调动相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力量,聚焦我省重点产业领域开展预警、评议、磋商、标准体系构建、知识产权、认证认可等领域的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建立“纺织服装”专题数据库共享平台,在“浙江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服务平台”上开设专题数据库共享平台。密切关注国外技术法规制修订动态,形成预警信息,通过行业协会、贸易预警点通知企业做好应对准备。

(七)加强各类纺织服装人才培养。强化与国内外服装领域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国际领先的研发、设计营销人才。开展重点服装企业精准服务对接。结合开展的“三服务”活动,为传统服装企业提供精准人才服务对接。同时,组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企业对接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更好为企业选才、配才。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服装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消费品工业处(生物医药产业处) 赵晶

电  话:0571-87058085  传  真:0571-87058221

邮  编:310007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1年6月30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