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亩均论英雄 > 经验交流

宁波市海曙区等5县(市、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受省政府督查激励

发布日期:2021-06-16 18:52 信息来源:产业处 浏览次数: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8个设区市、65个县(市、区)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33个方面激励支持措施。其中,宁波市海曙区、乐清市、海宁市、岱山县、玉环市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方面工作有力、成效明显。2021年对上述5个县(市、区)在安排省工业与信息化发展财政资金、用能权交易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给予一定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

一、宁波市海曙区

以村集体用地为突破,实现用地调查全覆盖。在原有678家规上工业企业和1022家占地3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用地调查的基础上,以村集体工业用地调查为突破,实现剩余工业用地调查的全覆盖。掌握全区工业用地使用情况,建立“宁波海曙区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为决策提供依据。

以“村工改”为抓手,推进低效用地改造提升。出台《海曙区关于推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的实施意见》,成立海曙区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推进管理中心,按照“搬迁一批、淘汰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实体化运作“村工改”工作。2020年,已开展24个低效地块的整治提升,总面积 1986.59亩。

以数字化转型为路径,培育工业互联“新工厂”。依托宁波阿里中心和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一中心四平台”,实施新一轮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大改造。启动“新工网”计划,实施全市首个“5G+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蓝卓supOS工业操作系统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着力培育工业互联“新工厂”,通过数字化车间建设,打造亩均效益领跑者。

二、乐清市

全域评价亮出亩均“英雄榜”。6年来坚持工业企业亩均评价全覆盖,以特色评价体系助推细分优势行业提档升级,已评价工业企业2.07万家、服务业重点行业企业600家。新增人才密度、单位碳排放等指标,实现数据采集、核实、运算、汇总、应用为一体的全过程数字化处理,实现“一次不用跑”。

优化配置树牢亩均“风向标”。实施1+10”专项政策体系,“1”即全要素改革政策体系,“10”即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用地、用电等10个专项差别化政策。如:对亩均效益A+A类企业供地每亩优惠3万元;为950A+A类企业发放纯信用25.7亿元的“亩均信用贷”。

产业升级拉高亩均“平均分”。实施5+5”细分行业评价,准许集团并表,拓宽产业链条评价,实施领跑者行动,对5万元以下低效企业进行改造提升,老旧厂房改造项目102个,新建厂房平均容积率高达2.8,对租赁在低效企业中的21A+A类企业“精益生产”进行补助;探索建立“碳画像五色图”,全面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实现新超越。

三、海宁市

勇于创新彰显特色。首创质量效益、技术创新和绿化发展为引领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2019年在全省率先将“优秀人才当量密度”指标纳入评价体系,2020年重建“亩均论英雄”大数据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评价。

评价客观确保公正。建立六大机制,坚持每年评价办法经市委常委会或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评价工作突出数据采集“两上两下”、审计介入“复核复审”、评价结果“分类纠偏”、结果公告“阳光透明”和第三方评价“客观公正”,最大限度确保评价结果正确、合理、公平。

资源配置动用真格。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细化用地、用电、用能、排污等差别化配置政策,对评价结果强化应用,确保激励和倒逼措施执行到位。2013-2019年,累计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8.39亿元,通过电力直接交易降低用电成本2.34亿元;累计征收差别化电费、水费、排污权指标费等1.33亿元。

发展动能加快转换。“亩均论英雄”改革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十三五”期间累计倒逼腾退土地1.63万亩。力推“双百改造”,即每年实施10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和100家旧厂房改造。2020年分别启动144个和107家,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8.6%

四、岱山县

存量优化,攻坚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综合施策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对130家亩均税收2万元以下工业、服务业、港口物流企业进行了全面整治,关停淘汰低效企业28家,处置闲置厂房12万平方米,盘活低效土地4153亩。

增量提升,着力“腾笼换鸟”赋新能。抢抓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落户重大机遇,聚焦石化产业建链、延链、强链,在破立之间实现“腾笼换鸟”。2020年岱山经济开发区成功落户石化产业链项目26个,其中10亿元以上3个,全县石化行业产值达747.9亿元,同比增长385.6%

质量突破,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升级和提升“亩均效益”的根本动力,成功引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岱山新材料研究和试验基地等一批重大科创平台,加快汽船配内饰密封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积极引进优秀数字技术服务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五、玉环市

牢牢扭住要素市场化配置“牛鼻子”,科学构建改革“四梁八柱”。因地制宜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分别对规上企业按分行业指标基准值和全行业得分排名相结合、对规下企业按宗地评价和单个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在省定6项指标上,新增4项指标和3个加分项,根据投资、创新等因素实行提降档。强化激励培育领跑者,依据亩均评价结果筛选优质企业纳入“1225”培大育强库,全面实施差别化资源要素政策,打造一批亿、十亿、五十亿和百亿级企业。

全力打好改造提升“组合拳”,有效提升亩均绩效水平。分门别类帮扶低效区块、低效企业和产业主平台提档升级,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突出以拆开路、大拆大建,采取“聚、退、转、改和退转改结合”等进行老旧工业点改造提升,设定亩均效益等多项小微园入园门槛。规范和完善工业用地转让、出租二级市场、零地技改,扎实推进低效企业改造。高标准推进开发区提档升级,深入开展数智化改造。

积极下好改革创新“先手棋”,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新开展汽车零部件和水暖阀门全产业链集成改革,依托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组建产业链共同体,全面推行链长制,推动多链联动。近三年,年均新增工业供地约800亩、新增备案工业性项目约1000个、工业性投资增速约12.5%、技改奖励企业实现产值增速约11.5%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