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和过程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作出的“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相关要求编制,规划范围涵盖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等方面,是“十四五”期间指导全省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编制情况:
1、广泛调研、摸清情况:规划编制工作从2020年4月起步,从调研入手,先后赴杭州、温州、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开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课题研究,并《“宽带浙江”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充分了解情况和发展需求。
2、集思广益、广纳良策:2020年5月至2020年8月,为理清思路,掌握重点发展内容,规划编制组向十一个市和重点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组织了组织3轮省市部门、运营商及相关企业的意见征询会,广泛听取规划思路、重点内容、需破解的问题及政策措施方面的意见建议。
3、谋篇布局、迭代完善:在广泛调研和征集意见的基础上,规划编制组从2020年8月开始着手《规划》编制工作,形成《规划》(初稿)后,经六轮讨论修改后行成《规划》(征求意见稿),于2020年10月底发函书面征求省直有关部门、各市经信部门和部分重点骨干企业的意见。2020年11月13日,厉敏副厅长召集了重点骨干企业领导座谈会,再次征求《规划》修改意见,在充分吸收省级有关部门、专家、重点企业意见的基础上,《规划》经多次迭代修改形成评审稿。
4、公开透明、充分论证:根据《浙江省省级专项规划管理规定》,省经信厅于2020年12月10日,组织完成《规划》专家论证(评审),会后又在省经信厅官网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浙江省信息(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意见建议的公告》,根据专家论证(评审)意见及公众反馈意见又修改形成《规划》(审议稿),经厅党组会议审议后报省发改委审核发布。
二、规划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规划》由发展背景、现实基础、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五部分组成。
(一)发展背景
介绍了四方面情况:一是国家战略部署提出新要求;二是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进入新阶段;三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新动能;四是省域治理现代化需要数字新基础。
(二)现实基础
从六个方面概要介绍了我省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现状:一是网络基础设施;二是算力类基础设施;三是新技术基础设施;四是终端类基础设施;五是融合类基础设施;六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分析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统筹建设有待加强;二是落地实施存在困难;三是技术与产业支撑不足;四市场环境有待优化。
(三)总体要求
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指导思想;二是发展原则;三是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以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为总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数字基础设施为总目标,高标准构建网络、算力设施、新技术设施、智能终端、融合设施协同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努力打造数字基础设施标杆省,为全省数字化改革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建设。
2.发展原则。提出四个方面原则,分别是:应用牵引、适度超前;集约发展、联动建设;政府引导、多元参与;安全可控、创新发展。
3.发展目标。分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
总体目标:到2025年,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数字基础设施标杆省,全省建成高速、泛在、安全、智能、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实现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特色鲜明、惠及城乡的要求,数字基础设施的能级得到全面提升,总体建设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有力地支撑全省数字化改革、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浙江建设,成为我省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具体目标(含六个方面):
——建成高速泛在的网络基础设施。互联网核心设施进一步完善,互联网能级全面提升,成为国际互联网的重要节点。实现双千兆网络城乡用户全面覆盖,建成5G基站20万个以上,5G网络建设水平全国领先。
——建成绿色高效的算力基础设施。形成布局合理、低耗节能、多点联动的数据中心发展格局,具备45万+个机架的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新建数据中心PUE值不高于1.4。建成集约高效、共享开放、安全可靠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政务云建设领先全国,建成10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云平台。
——建成特色鲜明的新技术基础设施。率先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智能中枢和数字公共底座,完成设区市的“城市大脑”通用平台建设,建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全国领跑的人工智能及区块链平台。
——建成全域感知的智能化终端设施。建成泛在感知、智能协同的物联感知体系,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集约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智能服务终端覆盖城乡。
——建成全国领先的融合基础设施。“1+N”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体系全面建成,建成10个以上引领全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车联网、船联网、飞联网建设取得明显突破,并广泛开展示范应用。
——建成优良的数字基础设施生态体系。建成技术研发、产业支撑、建设运营、服务应用各环节相互协同、良性循环的数字基础设施生态体系,形成多方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构建国内一流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环境。
(四)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
共提出六大任务、19个子任务。
一是建设先进泛在的网络基础设施。1.高水平建设信息通信网;2.高标准提升互联网能级;3.高起点建设量子通信网。
二是建成绿色高效的算力基础设施。1.打造云边协同的数据中心集群;2.建设安全可控的云计算服务平台
三是建设特色鲜明的新技术基础设施。1.打造高效精准的时空智能服务平台;2.打造分类分级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3.打造智能开放的数据中枢赋能平台;4.打造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区块链服务平台;5.打造可靠可控的网信安全设施
四是布局全域感知的物联基础设施。1.部署泛在互联的物联感知设施;2.部署便民服务的城市服务设施;3.部署集约共享的市政应用设施;
五是打造数智赋能的融合基础设施。1.建成深度覆盖的智能制造基础设施;2.打造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基础设施;3.部署融合创新的智慧海洋基础设施;4.建设全国领先的飞联网基础设施;
六是建设合作开放的数字基建生态体系。1.打造要素完善的数字基建产业生态;2.开展深度融合的数字基建应用示范
三、规划的实施保障
共提出五个方面共13项举措。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在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框架内,建立省市县协调推进机制。二是落实资源保障。包括:电力资源保障、土地资源保障、公共资源开放。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包括:加强金融扶持、拓宽资金渠道、加强政府采购。四是完善规范标准。包括:落实法律法规、加强标准制定。五是优化发展环境。包括:强化改革创新、放宽市场准入、加强设施保护、加强宣传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