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全国经信要讯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潜力彰显

发布日期:2020-08-21 14:29 信息来源:人民邮电报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在全行业的不懈努力下,当前工业经济已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第二季度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增速高于国民经济0.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是支撑国民经济回升的重要力量。”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电子信息制造业成为工业经济中的一抹亮点引人瞩目,工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高于同期工业增速7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1%。在全球经济下滑、传统消费电子市场疲软的环境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如何实现逆势发展,如何应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如何根据新情况寻求新的增长点?日前,记者随工信部调研组赴广东深圳,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发展韧性足潜力大

摆放整齐的一台台机器马不停蹄地运转,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生产效率和良品比例。走进深圳市卓翼科技公司的生产车间,偌大的厂房里屈指可数的几个工人操作着电脑。“一个工人可以操作十几台机器,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实时统计的生产情况能确保生产计划按期完成。”现场的一位工程师告诉记者。

生产的智能化大大提升了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生产效能,也解决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人手短缺、供应链受阻等问题。深圳市欣旺达公司是一家从事锂电池生产的企业,为应对今年上半年出现的电子材料价格上涨、供给不足等问题,公司探索进行供应链的信息化转型升级,利用采购协同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业互联网等,提高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疫情对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短期内的原材料交付延迟、终端产品加工滞后、市场需求疲软、出口通道不畅等方面。”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所长温晓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协同复工复产,原材料自给能力逐渐恢复,被疫情抑制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需求也逐渐释放,下半年相关生产、投资、消费将逐步恢复。

电子信息产业在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中彰显出强大的韧性。“今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对工业经济起到拉伸和引领作用。”温晓君介绍,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整体疲软的情况下,今年2月我国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集成电路等产品的产量均实现了正增长,到5月,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主要指标——工业增加值、行业主营收入及出口额都转负为正,比绝大多数工业的情况要好。

与此同时,电子信息产业也迎来了发展新机。今年以来,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新基建发展,政策的加速落地将拉动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及上下游产业发展,给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超高清视频应用和5G手机换机,有望释放消费电子新需求。”温晓君表示,超高清视频产业链的加速完善,将开启“超高清﹢5G﹢AI”等融合应用的新模式、新空间;而5G网络的加速建设也有望开启新一轮“换机潮”。

技术创新加速推进

鱼缸的画面清晰地显示在大屏幕上,连水泡和杂质都如实呈现出来。在第八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创维集团的8K展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据了解,该摄像机采用专业级8K CMOS影像传感器以及超大的单个像素尺寸,可支持8K HDR高动态范围视频拍摄。这项技术创新不仅突破了我国在8K内容制作上的瓶颈,还打通了超高清视频拍摄、编辑制作、传输分发、终端显示的全产业链。

“技术创新奠定了数字经济的技术基础。”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在博览会开幕论坛上强调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数字经济与ICT技术紧密相关,人工智能、轨道卫星、自动驾驶等所有技术的基础核心永远是ICT技术,没有ICT技术,这些技术都发展不起来。”

随着大数据的飞速发展,数据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传统存储介质容量较小且数据无法长期保存。在本届电子信息博览会上,紫光存储展出的光存储破解了大数据存储行业一直以来面对的难题,该技术不仅可以安全、稳定地将数据保存50年以上,且不会受到断电、病毒入侵、恶意篡改等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存储的安全问题。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多个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全球最大的手机扬声器供应商瑞声科技公司,记者体验了基于SLS技术的立体声,声音悠扬且有层次感。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将营业额的10%用于研发投入,其基于SLS技术的立体声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全球高端手机的标配。在光学领域,其全球独家的WLG玻璃技术,在解析力、感光度、耐温差方面表现更好,且实现了全部配件自主生产。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走进第八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的智能机器人展馆,“实用”是最直观的感受。与几年前展出的“会唱歌”“能跳舞”的机器人相比,今年展出的机器人拥有更多的技能。在公共场所进行高效测温的红外测温仪、医疗机构使用的智能导诊机器人、无惧复杂地形和恶劣环境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大型社区提供配送服务的配送机器人、喷洒消毒液的智能消毒车、能打电话会上电梯的物流机器人等纷纷在展会上亮相。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众多以无接触、智能化为特点的应用加速落地,智能产品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元化。

多年来,我国建立了完善的规模庞大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为电子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借助MR(混合现实)工业交互系统,工业生产流程及相关辅助信息均可显示在真实的产品部件上,实现可视化。在展会现场,记者戴上头盔体验在MR条件下安装汽车,虽然对汽车构造并不了解,但凭借辅助影像提示,也能准确找到汽车零件安装的位置。在医疗应用上,创维展出了全球首台支持8K硬解码的VR 一体机,便于远程医疗的精准开展。在教育应用上,MR全息教育交互系统可提供更立体形象的教育资源,让线上教学互动变为可能。此外,在展会上亮相的可根据实用需求旋转的电视屏幕、集多种智能应用于一体的智能茶几等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也备受关注。5G网络为更便捷的物与物互联提供了可能,为高质量的影音资料传输做好了保障,也将促使智能应用不断在更多领域落地。

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应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持续推动应用落地,补短板、锻长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