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经信厅近日公布了1-5月全省电子信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
二季度以来,我省电子信息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标“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严格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稳中求进、争先创优,推动行业发展稳走向上。5月份,电子信息行业生产、出口、利润、投资等主要指标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好于预期并领跑面上工业,对全省工业经济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01生产快速回升,对工业拉动作用增强
生产连续三月保持高位增长。延续3月以来回升向好态势,5月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8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22.8%,拉动工业增长2.26个百分点。
▶ 1-5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776.6亿元,同比增长9.8%,比1-4、1-3月高出2.6和12.5个百分点,明显高出规模以上工业11.1个百分点,4月增速高出全国电子行业5.4个百分点。
▶ 电子行业继续引领八大万亿产业,1-5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分别比高端装备、时尚、节能环保和文化制造业高11.8、10.5、9.5和10.9个百分点;1-5月通信电子生产增长15%,增速明显快于主要工业行业中的汽车、电气机械、通用设备、化纤和纺织等行业。
优势行业支撑有力。在电子信息行业11大类79个小类中,1-5月有42个小类行业产值实现增长,占全行业比重53.2%。
整体上看,主要行业加快回暖,尤其是通信设备、计算机零部件、集成电路、显示器件、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可穿戴设备、电子专用设备等行业增长较快,增速均在15%以上。通信设备行业带动作用尤为明显,1-5月规模以上通信设备制造完成总产值805.3亿元,同比增长18.8%,高出全行业增速13.8个百分点,对全行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76.5%,拉动全行业3.8个百分点,集成电路、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分别增长52%和16.5%。
02内销稳步回升,出口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长
1-5月,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销售产值3331.5亿元,同比增长4.2%,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11.9个百分点,产销率达到96.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0.9个百分点。受海外疫情影响,企业加大出口转内销力度,推动国内循环,内销回暖较快。1-5月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内销产值2530.3亿元,同比增长4.9%,环比提高4.6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1.9个百分点。
出口增速好于规模以上工业。5月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长10%,比3月增速提高5.2个百分点,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出口18.1个百分点,当月已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长。
出口累计增速转负为正,1-5月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801.2亿元,同比增长2.1%,高出规模以上工业13.1个百分点。1-5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9.8%,其中医疗电子、通信设备制造、光伏、智能消费设备、半导体分立器件等行业出口分别增长169.5%、7.3%、8.7%、24.1%、18.3%。
03效益加速提升,龙头企业支撑有力
企业效益筑底回升,连续两个月实现增长
1-5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299.8亿元和230亿元,分别增长15.3%和26.6%,环比提高8.8和8.9个百分点,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增长27.9和37.6个百分点,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利润占到全省工业利润的14.7%,对全省工业企业效益拉动作用明显。
▶ 各地加大保政策供给,着力抓好政策快速兑现,全力帮助企业降本减负,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改善。当月利润加速回升上扬,5月利润88.3亿元,同比增长59.1%,营业收入利润率达6.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0.6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营业成本为82.5元,低于规模以上工业0.9元。
▶ 龙头企业率先复苏,生产经营加快回升,1-5月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30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2亿元、利润总额1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和41.7%,高出全行业收入和利润增幅7.7和15.1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3808家)的39%和53.4%,尤其是30强企业对全行业利润贡献率达到74.9%,拉动全行业增长19.9个百分点。
04有效投资持续向好,重大项目带动性增强
为应对疫情影响,各地纷纷抢抓新基建和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加大有效投资和创新投入,以高质量的项目培育发展新动能。1-5月全省规模以上通信电子工业投资、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3.8%和9.2%,分别高出规模以上工业18.1和1.3个百分点。
组织实施数字经济千亿投资项目和省、市重大产业项目,一批新项目顺利达产为我省电子信息行业较快回升注入新动能。
海盐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机遇,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举全县之力推进长三角显示产业生态园建设,目前已引进落地和在谈显示产业项目30余个,总投资68亿元的翊天汽车显示屏、美德瑞滤光片、日资光电、奕涵通讯5G配件等18个新型显示产业链上下游项目落地海盐,项目达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约70亿元,其中8个项目已竣工投产。平湖市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长三角5G创新智造(平湖)基地正式签约落地。义乌加快推进晶科能源(义乌)总投资110亿元的年产16GW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的项目进度,5月已完成投资1.24亿元,新增产值15亿元。
05创新动能增强,新兴产业引领增长
加快打造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全省电子行业研发创新势头良好。
1-5月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861.2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53.7%,高出全省规工业18个百分点,1-5月我省列入国家“三新”统计的11种新产品产量中,其中光纤、光缆、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产量增长77%、24.4%、31.9%和22.8%,呈快速增长态势。创新投入持续加大,累计完成技术研究开发费153.5亿元,同比增长10.4%,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4%,高出全省规模以上企业2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 1-5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68.5亿元,同比增长19.6%,高出全省战略性兴产业14.3个百分点,对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率达60.8%。软件产业继续领跑全国。
▶ 1-5月全省软件产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667.2亿元,同比增长11%,高出全国软件增速6.8个百分点,在全国软件前十强省市仅次于天津(11.8%)位列第二位,总量规模稳居第4位;信息技术服务、大数据服务表现亮眼,逆势同比增长16.3%和51.4%,成为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强劲动力。
06区域协调增长不断向好
各地积极对标建设“重要窗口”的新定位新目标,坚持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开展“互看互学互比”活动,争先创优,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向好,全省电子信息行业生产、收入、利润等主要指标持续向好。
从生产看,5月份明显好于3月份,由负转正的地市明显增多,5月10个地市增加值实现正增长,累计增速8个地市实现增长(一季度5个),其中杭州11.4%、嘉兴16.7%、湖州16.7%和衢州21.5%,增速均高于全行业水平,而温州、台州和舟山虽负增长,但跌幅明显收窄,尤其是疫情影响较大的温州和台州,加快恢复生产,1-5比1-4月缩减了5.2和4.8个百分点。
从产值看,7个地市实现增长,杭州(7%)、嘉兴(17.6%)、衢州(17.8%)、丽水(7.1%)高于全行业水平。
从效益看,5个地市实现增长,杭州(44.2%)、宁波(37.8%)、湖州(248.9%)、衢州(41.5%)、台州(30.5%)高于全行业水平。
从软件收入看,8个地市实现增长,杭州、嘉兴、金华和台州增速较快,绍兴、衢州、舟山软件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