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全国经信要讯

解码数字基建,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发布日期:2020-05-15 14:39 信息来源:人民邮电报 浏览次数: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吹响了新基建的“集结号”。新基建的“新”字主要体现在数字化上,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基建)。数字基础设施通常与信息基础设施二者混用,在凸显数据作为重要战略资源、核心生产要素的当下,数字基础设施出现的频率更高、使用更普遍。

划边界数字基建可分为三个层次

数字基建还没有明确的边界范围,一般通过列举的方式呈现。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涌现,数字基建也在日益扩围。基于对各方提及的不同数字技术领域的共性归纳,我们认为,数字基建是指提供数据感知、采集、存储、传输、计算、应用等支撑能力的新一代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如同血液充盈在数字基建的每一个部分。

具体来看,数字基建主要由与数据相关的基础软硬件构成,包括网络通信层、存储计算层、融合应用层三个层次。网络通信层承担数据的感知、采集与传输,是信息空间里的“高速公路”,是数字基建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具体包括4G、5G等移动网络,光纤宽带,IPv6,卫星互联网等。存储计算层支撑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是数字基建的“大脑”,具体包括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算法等。融合应用层是管理数字基建和创造应用价值的“灵魂”,一类是支撑数字技术应用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通用软硬件基础设施,如工业互联网、物联网、通用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以及行业应用软件、安全软件等。还有一类是对铁路、电网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和升级,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看当下数字基建加速进行时

自新基建号角吹响以来,各地纷纷发力数字基建,重庆、贵州、湖南、上海、广州等省市制定了一批利好政策,启动了一批重大项目。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数字基建为核心梳理了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广州市开展了首批数字基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及揭牌活动,涉及73个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的项目。重庆市集中开工22个新基建重大项目,涵盖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总投资815亿元。湖南省长沙市集中开工106个新基建项目,涵盖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领域,总投资近30亿元。

从具体领域看,5G基站加速建设。截至2020年3月,全国已经建成5G基站19.8万个。电信运营商及中国铁塔纷纷公布2020年内5G基站建设计划,设立数千亿元规模产业基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数据中心积极扩容。近三年,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增速在30%左右,2019年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2020年3月以来,基础电信运营商,华为、浪潮等服务器供应商,腾讯、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大厂竞相增加布局,在粤港澳大湾区、甘肃张掖、拉萨、重庆等地新建或扩建数据中心,投资规模达数百亿元。工业互联网产融合作持续扩大。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工业互联网行业融资事件共计40起,披露融资总额突破20亿元。融资事件数量及超亿元事件占比均较2019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3月底,海尔的COSMOPlat完成9.5亿元的A轮融资,创下工业互联网平台A轮融资规模之最。

谋长远持之以恒推进数字基建

每一类数字基础设施都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应切实做好统筹规划,抓住核心关键,坚持“拓长板、补短板”并举,围绕5G网络、基础软件、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以长补短、齐头并进,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

一是拓长板,加快推进5G部署应用。充分发挥电信运营商的主体作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快5G基站建设进度,提升网络覆盖率。拓展5G应用场景,深化面向个人消费者和行业用户的深度应用,尽快形成引领性示范性应用。

二是补短板,着力发展软件产业。坚持应用牵引、市场主导,用市场化方式解决软硬技术适配性低等问题。深化融合应用,推进各行业各领域知识和技术的软件化,强化软件定义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推广。鼓励大型企业提升对开源生态建设的贡献度,积极拓展我国企业与国际组织、标准机构和跨国企业之间的多层次开源合作。

三是聚资源,科学规划建设数据中心。加强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将规模小、效率低、资源耗费大的数据中心向大型数据中心迁移。优化数据中心运营管理,以智能运维技术代替人工运维,提升数据中心管理效率。打造节能环保的绿色数据中心。

四是搭平台,提升云计算服务能力。加快云计算技术创新发展,加强云数据库、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平台等系统开发。加强云服务商和行业企业供需对接,深入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促进大型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等更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

五是促转型,全面布局工业互联网。改造升级工业互联网内外网络,增强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加快工业数据集成应用。加快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