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市、区)经信局,省级有关单位:
为推动全省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将《2020年浙江省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落实。
联系人:省经信厅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处
寿伟帅 0571-87056455 /13675814083
附件:1. 2020年浙江省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工作要点
2.省级有关单位名单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0年3月24日
附件1
2020年浙江省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工作要点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为推动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2020年浙江省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聚焦软件“铸魂”、集成电路“强芯”,加强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快培育自主可控产业生态。力争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突破8200亿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突破6800亿元,电信业务收入突破850亿元,广播电视经营收入突破550亿元。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主营收入突破900亿元,建成一批集成电路重大项目。
二、着力突破产业核心技术
(一)着力推进基础软硬件研发
加快推进云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等研发,积极推进高端存储、射频芯片、模拟功率芯片、嵌入式CPU、人工智能芯片和模拟半导体特种工艺芯片的研发、制造。促进国产CPU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与国产密码等安全防护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国产信息设备及适配软硬件快速迭代升级,全面提升信息技术自主可控核心能力。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适配中心,推进国产硬件、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安全软件及各类应用软件的集成、适配、优化。
(二)聚力突破核心工业软件
突破高速智能控制器硬件的系统构架、数字化设计与仿真优化等工程工具软件、工业大数据处理、边缘计算、机器视觉、数字孪生、5G+、人工智能+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加快工业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开发平台、工业核心软硬件、企业大脑等制造新基础能力建设。协同开展3D打印核心软件的研发攻关。
(三)前瞻布局新兴软件
鼓励人工智能芯片研发,搭配自主研发的算法框架,构建软硬一体的人工智能生态。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建设若干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加快推动5G相关应用场景的软件开发和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全球5G创新应用发展高地。发展网络安全特色产业,加快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鼓励网络安全企业参与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三、培育产业新动能新业态
(一)推进信息技术协同创新
依托龙芯中科、清华同方等领军企业,加大招引培育力度,吸引更多产业链相关科研院所、软硬件企业落户金华,打造集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智造链于一体的金华龙芯智慧产业园。加快我省华为鲲鹏产业生态建设,开发生产基于“鲲鹏”处理器的服务器和终端,鼓励软件企业基于鲲鹏架构开发应用软件、开展兼容性测试。支持软件与集成电路企业积极参与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在抓好证券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国家试点基础上,逐步在银行、保险、第三方支付等金融领域开展更大范围的试点应用。鼓励我省信息技术企业基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研发新产品、新应用,不断提升国产软硬件产品性能,同时提高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和运维保障等产业配套服务能力。全面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鼓励企业软件开发上云用云,提升敏捷开发和协同开发能力。
(二)实施工业技术软件化行动
大力推进工业技术、工艺经验、制造知识和方法通过软件实现显性化、数字化和系统化,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工业企业和软件开发企业深度合作,加快研发一批承载基础工程学科知识的基础共性工业APP,围绕设计仿真、试验检测、工艺工装、运维保障等共性需求的行业通用工业APP,以及面向核心技术攻关、管理模式升级、产业链协同等发展需求的企业专用工业APP。发挥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性作用,为工业APP的研发、承载、应用与运营提供底层平台支撑,打造基于“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的工业APP创新生态。全面开展工业APP培训和推广系列活动,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和工业APP典型应用案例,并做好发布推广。
(三)加快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链
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推进一批产业链带动强、经济效益好、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协同创新项目,将集成电路产业打造为我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产业链之一。加强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和领军人才的招引,力争全年新签约一批、新开工一批、新达产一批集成电路重大项目。按照前期接洽、意向签约、窗口指导、开工建设等不同阶段对重点项目开展分类指导、精准服务,推动项目落地投产,积极对接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争取大基金对我省重点项目的支持。
(四)促进信息服务业融合发展
支持基于微服务模式的小程序、轻应用等新型轻量化平台发展。大力推进网络众筹、知识技能分享、生活服务分享、生产能力分享、视频直播、移动办公等新型服务共享平台建设。积极发展移动支付、位置、社交网络、数字内容等服务,以及大数据、智能应用、虚拟现实、移动应用程序等新型在线运营服务。加快城市大脑建设,开发推广一批基于城市大脑的应用系统和应用场景软件。加快发展基于5G、IPv6、多制式融合通信网络和新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等的信息服务。
(五)加快区块链技术创新与应用
编制《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研发,突破跨链技术、智能合约、数据隐私与安全保护等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区块链原型系统和各类应用解决方案,加快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工业互联网、产品质量追溯、供应链管理、电子凭证、数字版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建立健全区块链监管体系,推动区块链项目评价和评测,探索区块链监管新模式。打造杭州区块链之都。
(六)加快数字创意产业发展
以“数字技术+创新设计”为发展重点,以5G应用为契机,加快发展数字创意产业。重点发展数字创意技术与装备制造,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服务,鼓励数字内容创新,打响服务品牌,建设创意数字化转化平台,深化全国数字阅读基地建设,打造围绕原创产品的产业生态圈。推动数字创意与工业制造、文化教育、媒体传播、地理信息、农业农村、健康服务及现代物流等各领域融合渗透。加快国家数字创意产业技术中心、国家数字出版与数字媒体基地、全国创意设计集聚地等建设。
四、大力推进产业发展载体建设
(一)大力推进软件名城建设
大力推进杭州国际级软件名城建设,全市软件业务收入突破5700亿。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数字安防、集成电路设计、工业技术软件化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支持优势企业优秀品牌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战略合作和技术产品服务输出。支持宁波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全市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突出发展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等特色行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集聚软件专业人才,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二)大力推进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名园建设
支持余杭梦想小镇、杭州云栖小镇、余杭工业互联网小镇、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上虞E游小镇等软件类特色小镇和省级软件产业基地创新发展,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嵌入式软件、地理信息和数字创意等领域形成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鼓励重点软件产业园扩容提质,优化对企服务,争创中国软件名园。落实2020年度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责任,完成产业基地综合评价工作。用好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经济合作大会等平台,加快重点企业、项目、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产业集聚效应。
(三)大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建设
指导各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根据实际在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产业链环节和高端存储、射频芯片、模拟功率芯片等细分领域错位发展。杭州市在巩固设计业领先优势基础上,推进富芯12英寸IDM模拟芯片生产线、积海高端芯片生产线、中欣晶圆12英寸大硅片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设计和制造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宁波市进一步深化与中芯国际的合作,加快推进芯港小镇建设,积极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全产业链生态;绍兴市继续锚定集成电路产业攻坚突破,培育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加快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培育长三角“芯”高地。嘉兴市用好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一体化发展契机,深入推进重点平台载体建设,主动承接优质项目和团队落户。衢州市深耕集成电路材料及电子化学品领域,力争自主12英寸硅片实现量产,湿电子化学品和电子特种气体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领先。
(四)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推动杭州国家“芯火”创新基地各项技术及公共服务能力的升级,完善芯片测试、知识产权、投融资等服务功能,面向全省各个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主动加强与上海、南京、合肥等“芯火”创新基地的联系与紧密合作,推动长三角,乃至全国集成电路上下游之间的产业合作与协作发展。加快临安青山湖微纳技术研发开放平台建设,为高端存储芯片产业化及相关上下游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建设省级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基地,打造省级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中心,培育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动成立我省集成电路装备产业联盟,培育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和支持我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和新上集成电路制造项目采用省产装备。
五、强化产业关键支撑
(一)加强人才培育力度
引进高端人才和创业团队,完善人才政策和激励机制,健全人才使用、评价办法。支持本省高校申报集成电路相关学位授权点、设立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及院系。推动软件与集成电路企业与相关高校开展校企合作,设立高校实习基地、吸引相关高校学生到本地实习、就业。推动成立软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联盟,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完善人才服务政策,确保专业人才“引得来,留得住”。会同高校院所、公共服务平台举办有针对性的软件与集成电路行业专项培训。
(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实施十百千亿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培育多层次的软件企业主体。高质量推进“凤凰行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实施“雄鹰行动”,培育更多全国软件百强企业。实施“雏鹰行动”,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力争新增一批“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壮大一批独角兽企业。
(三)加强产业交流合作
支持杭州市承接中国软博会,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产业合作对接系列活动,进一步打响“直通乌镇”大赛品牌,力争数字经济合作大会签约项目再创新高。深入开展面向全球集成电路领域的精准合作,加强与中科院、台湾、美国等专业机构的联系,积极招引集成电路领域的优秀人才、重点项目来浙江投资和创业发展。
(四)加强统计监测工作
加强对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细分行业的跟踪与研究,找准产业短板,精准指导行业发展。建立健全未来产业统计体系,丰富监测指标,明确考核目标,强化工作督查。联合发布年度浙江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统计公报。梳理完善集成电路企业和项目库,跟进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五)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继续落实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税收优惠政策,加强部门间的工作协同,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统筹省级相关部门专项资金,加大对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自主研发、协同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组织开展软件首版次产品认定,支持核心产品加快市场推广。积极参与国家级软件产业有关基金组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省产计算机预装国产正版操作系统。
附件2
省级有关单位名单
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委人才办、省委机要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广电局、省统计局、浙江省税务局、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保监局、浙江证监局、省通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