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全国经信要讯

5G基站休眠,谁的利益至上?

发布日期:2020-10-16 16:58 信息来源:人民邮电报 浏览次数:

近日,一则“运营商通过休眠降低5G基站能耗”的消息引发了热议。一部分人认为基站休眠对于5G现有用户来说利益受损,通信运营商有义务给购买5G套餐的用户提供5G服务,因能耗问题大规模采用5G基站“休眠”策略背弃了合同的契约精神;另一部分人认为从运营商降低运营成本的角度来看,当前5G用户较少,智能休眠部分5G基站并不会影响用户的5G网络使用体验,因为这种形式不同于关站,是运营商技术优化的体现,也是网络管理精细化的必经之路,将大幅降低运营商的电费及其他维护费用。此事将5G网络运营电费成本高的问题再次带入了大众视野。

通信专家表示,一般5G基站后半夜实际使用的能耗很低,大部分能量消耗是“无效能耗”。而“无效能耗”是继降低基站正常能耗后下一步将解决的问题。休眠基站,用户不乐意,花钱买打了折的服务;不休眠基站,运营商没钱交电费,能耗是令运营商头疼的问题。这难以调和的矛盾,关键还是在于5G实际应用收益与5G投入成本不成正比。

发展5G用户能解决问题?有人提议,既然收益不理想,那就大力发展5G用户,用的人多了,就能解决“无效能耗”的问题了。的确,5G会给运营商带来新的收入,目前全国5G用户在持续增长,各地政府支持运营商建网的积极性也很高,很多人购买了5G手机。但是由于资费以及网络覆盖的缘故,有些用户的5G手机实际上当4G手机使用,即使把现有的4G用户全部转化为5G用户,也是治标不治本。更重要的是,国家要求运营商加快5G发展,5G基站一直在加速建设中,因此数量倍增的基站和高功耗问题并不会消失,只会越发严重。

开源节流是当务之急。在现有的技术上,节流是目前最实际的做法。夜间用户量少流量小,白天高峰期流量大,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按需开启,智能关断,精准调节,能省就省,这也是运营商响应“绿色节能环保”的应有之举。此外,设备商如华为、中兴、爱立信、大唐移动等正在积极探索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和节能技术,政府也在政策方面想方设法为5G 开绿灯,通过降低电价助推5G发展。例如,山西提出2020年至2022年对参与市场交易后的5G基站,其实缴电费超出目标电价0.35元/千瓦时的部分,由省、市、县三级按照5∶2∶3的比例给予相应支持,每年用于5G基站电价补贴的省级财政资金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广东则提出加快转供电改造,改造投资的分摊以用户红线边低压计量装置为分界点,分界点电源侧由供电部门投资,分界点负荷侧由用户投资。

但节流也不是长远之计,真正的开源破局之法,还是基于自动驾驶、5G工业自动化、远程医疗等场景的企业级应用,这才是5G商业化的中坚力量,也是解决5G现有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5G应用大显身手,运营商通过5G实时直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进展情况,在线观看浏览量达数亿次。此外,5G远程医疗、智能机器人等加速了5G与社会融合发展的脚步。如今在各个行业应用领域,如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5G应用全面开花落地,但是,这仅仅是5G应用蓝海中的一小部分,5G所具备的大带宽、低时延和广连接三大特性,将带给全行业无限可能。

而且从目前来看,网络将不再是5G应用发展的阻碍。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建设开通5G基站超50万个,网络建设正在加速中,预计今年年底5G基站将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作为运营商,一方面应当深耕优质内容,打造出具有“真”5G特色的价值应用。比如在高清视频、VR方面,运营商可学习国外运营商的经验,加大视频内容布局,在VR方面加强与终端设备商的合作,通过合约套餐等方式降低终端价格,让用户有机会体验到5G网络下的VR内容。另一方面,要发挥网络优势,推动5G产业成熟,推进行业应用融合创新,从而提升整个网络的价值,这或许才是5G发展的可持续之道。

如今,运营商5G建设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5G带来的变革不仅是技术层面,还包括管理和运营层面,运营商的每一步决策都需要慎重考虑。希望在5G前进的道路上,运营商能够探索出更高效的解决方法,外界也能传递更理性科学的声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