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数字经济 > 经验交流

余杭区: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

发布日期:2019-08-12 15:34 信息来源:数字经济网 浏览次数:

 余杭区作为全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信息经济示范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两化融合国家示范区等,已经挖到了信息经济“首桶金”,喝上了特色小镇建设“头口水”,正进一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培育新动能,“追求高质量,争当排头兵”,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

  数字经济水平全省前列

  在2015-2017年度数字经济(信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中,余杭区一直保持在全省各县(市、区)前三甲(分别为第3、第2和第3名),信息化发展指数三年连续保持全省前5名,全区经济和社会数字化转型程度不断加深。

表 2017年度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县(市、区)综合排名

QQ截图20190414151754.jpg

  余杭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双向发力、并驾齐驱。核心产业的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都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产业数字化推进力度持续升级,投入强度和应用深度不断增强;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新业态新模式迸发。

  核心产业发展,全省领先2015年以来,余杭区数字经济(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规模一直位居全省县(市、区)首位;2018年实现增加值1340.87亿元,增长20.3%。龙头企业引领强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从2015年的239家上升到目前的330家。平台载体支撑完善,拥有未来科技城和阿里巴巴两大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正在建设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高层次基础创新载体。

  余杭区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从2014年的19名上升到2016年的第2名,并连续两年保持第二,已顺利通过“省两化融合国家示范区”验收。

  余杭区引导和扶持企业推进智能制造,先后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县级试点示范和省级智能制造A类示范区。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明显。

  着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8年,余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37.43亿元,同比增长7.6%,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31.86%。全区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45.7%,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产业发展初显成效,其中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已超百余家,产业规模70亿以上;余杭区还积极谋划发展生命科学、量子技术、5G商用技术等未来产业。

1111.png

  新兴企业培育卓有成效。全区共有328家企业入选2018年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企业名单,拥有单项冠军1家、隐形冠军7家、独角兽企业6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25家、准独角兽企业30余家,以及有条件或后备的企业100家以上,是全省乃至全国拥有这三类高质量发展企业最全、最多的区(县、市)之一。

  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余杭区企业在部分细分领域的创新实力居国内领先地位,贝达药业荣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诺尔康人工耳蜗、华光焊接新材料分别获得2015年和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运达风电获2018年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深化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推进软件创新能力产业化,以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为目标,重点发展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为技术方向的新产业新业态。

  近两年余杭区每年新增数字产业化项目不少于50个,引进了字节跳动杭州研发中心、vivo全球AI总部、求是半导体、阿里健康(杭州)智慧物流中心、阿里巴巴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优质重大产业项目。构建了“一核两区两高地”的数字经济发展主平台,加快“多点开花”,提升平台凝聚力。

  出台《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加快智能化工厂建设促进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的政策意见》,建立“准入+改造+评估”的工作体系,将智能制造成熟度作为供地优先级、政策补助发放的标准。对634个投资超200万的技改项目逐一沟通,鼓励企业增加软件投入。

  引进阿里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落户余杭,并成功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将余杭区建设成为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区,目标通过三年时间,实现平台应用示范企业超百家、合作应用企业超千家,上云应用超1万家。

  围绕家纺服装、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引导企业开展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成功培育了运达风电、润娴服饰等7家浙江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

12345.png

  打造全国数字“五地”目标

  余杭区已经于2018年11月印发了《余杭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建设方案》,方案,聚焦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建设这一总定位,提出了打造全国数字产业化引领地、全国数字化转型标杆地、全国数字化应用示范地、全国数字科技创新策源地、全国数字人才创业圆梦地“五地”的定位目标,以及“到2020年数字经济总量力争突破2000亿,成为全省首个2000亿规模区;到2022年,数字经济总量力争突破2600亿,占GDP比重达到75%以上,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的定量目标。

  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建设,提出了“提升科技创新、数据驱动、平台提升、主体培育、人才服务、环境支撑”六大发展能力的主要任务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实施重大项目、营造发展氛围、提升全民素养”五大保障,构建了“365”数字经济发展体系。根据方案,余杭还编制了数字经济发展2019年工作要点及工作推进计划,明确了涵盖短期(2019年)、中期(三年:到2020年)、长期(五年:到2022年)三个时间维度的33项具体工作任务以及相关责任单位的工作分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