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赛丽、董奕玮委员:
你们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69号提案《关于帮助老年人适应智能化社会的建议》收悉。感谢对我省智慧健康养老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你们在提出要“注重细分市场、改善细节、优化服务、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社会关爱”,为我省开展智慧健康养老事业理清了的思路,为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厅会同省民政厅和省卫健委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老龄化和养老产业基本情况
我省自1987年起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被全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早12年。截至2018年底,全省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1122万,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22.22%,其中80周岁以上老年人172万。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初步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养老机构2207家,其中,民办养老机构1344家、占比60.9%,医养结合496家、占比22.4%,公建民营448家、占公办机构总数52%;养老机构床位42.86万张,其中,民办床位27.1万张、占比63.2%,护理型床位17.9万张、占比45.9%;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36万个,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2018年新建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33家,助餐配送服务覆盖12103个城乡社区。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
二、我省智慧健康养老工作情况
(一)加强智慧健康养老顶层设计。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工信部联电子〔2017〕25号)和民政部等13个部委《“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国卫家庭发〔2017〕12号)等文件精神,注重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积极谋划并大力推进面向家庭、社区的智慧健康养老工作。2015年,省人大颁布施行的《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行便民信息网、远程监控、无线呼叫等智能化技术手段,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鼓励、支持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智能化技术手段,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利、快捷的居家养老服务”。《浙江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深化拓展智慧养老服务,积极引入“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全面开展智慧养老系统建设,加强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的无缝衔接。2018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8〕32号),提出要支持开发和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重点鼓励高校、研发机构和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推行新型健康养老服务;倡导为老年人免费提供智能手机使用培训,实施高龄、失智老年人“爱心手环”项目,防止老年人意外走失;鼓励各类学校利用闲置教学资源发展老年教育,推动具有相关学科的院校开发老年教育课程,发展远程老年教育,支持兴办老年电视(互联网)大学。
(二)积极开发适老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根据《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我省支持相关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开展健康养老终端设备的适老化设计与开发。主要包括:一是丰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产品供给。针对家庭、社区、机构等不同应用环境,发展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健康养老需求。二是发展健康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系统集成,对接各级医疗机构及养老服务资源,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整合信息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发展健康养老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健康养老大数据的智能判读、分析和处理,提供便捷、精准、高效的健康养老服务。三是培育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新业态。推动企业和健康养老机构充分运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创新发展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生活照护、养老机构信息化服务等健康养老服务模式。
目前我省也涌现出如医惠科技、浙江好洛维、杭州思锐等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其开发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入选工信部等组织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目前我省共有9家企业6个产品和6项服务入选首批推广目录,数量居全国前列,涉及的产品主要包括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等,服务主要为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互联网健康咨询、生活照护等。
(三)建设便于老年人使用的智慧养老平台。为打破政府、社会、企业、老年人信息数据壁垒,打通政府、市场、老年人养老服务供需对接链条,突破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结构性难题,我省全新打造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其系统用户涵盖了全省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部门和1000多万老年人以及相关养老服务业市场主体,服务内容覆盖了养老机构床位建设与补助、养老服务补贴给付等政务服务,高龄津贴、百岁老人长寿保健金发放等公共服务,以及养老服务机构查询、老年人用品展示等市场服务。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还专门面向老年人用户,开发专门的语音识别系统,老年人可以通过语音操作智慧养老平台,享受到养老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以及市场服务等各种便捷服务。
(四)积极开展智能产品操作培训服务。一是提供居家养老智能产品操作培训服务。我省持续深化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已建成2.36万个街道(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综合体发展,在省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综合体定期组织开设智能产品操作培训班,教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家电遥控设备等智能产品,便于老年人融入、享受高效、便捷的互联网时代。二是以“三社联动”丰富智能产品培训途径。探索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社区为基础,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社会养老良性互动模式。鼓励各地把“三社联动”模式引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和专业社工,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为平台,为社区居家养老留守老人,开展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为老服务,以及智能手机等智能产品的操作培训,方便留守老人与子女日常联系。三是提供公共培训辅导服务。近年来,特别是去年全省大力推进卫生健康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开通自助挂号、自助付费、检查检验自助预约等网络自助服务时,努力做到操作简便易懂,并组织志愿者对自助服务提供指导和帮助,方便老年人快速学习使用。对传统的人工服务渠道予以保留,并继续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提供便利服务。
(五)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为进一步加快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提升健康养老质量效率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养老日益增长的需求,我省积极组织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作。重点推动相关企业围绕智慧健康养老开展相关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应用服务,在示范街道(乡镇)及基地围绕创新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推广智慧健康养老的产品和服务,努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应用示范带动作用。目前,杭州市、湖州市等5个市、县(市、区)、闸弄口街道等16个街道(乡镇),浙江好络维等5家企业进入全国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各地试点示范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与融合应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社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更便捷地使用好各种智能化产品和服务,提高老年人在数字时代获得感将是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重点之一,也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及家庭等各方的力量,共同努力。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顶层设计谋划。我省在组织拟订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智慧健康养老等相关规划、政策以及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时,高度重视帮助老年人适应智能化社会等工作,积极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是着力推进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研发。支持智慧健康养老企业研发推广适老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强化适老的个性化、人性化、简便化的用户界面设计,鼓励企业制作老年人专属产品说明书,提供便捷网络视频与现场指导服务,并在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和建立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等工作中作为重要指标予以考虑。
三是加快培育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为助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推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建设,我省着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民生服务的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和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等信息消费新热点。鼓励各信息技术企业投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和财政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大力支持智慧健康养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培育智慧健康养老企业发展壮大,不断推动我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四是持续开展智能产品操作培训服务。继续发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综合体作用,定期组织开设智能产品操作培训班,教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家电遥控设备等智能产品,提升老年人融入现代信息社会的能力。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发挥“三社联动”效应,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和专业社工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为平台为社区居家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等智能产品操作培训服务。通过浙江老年电视大学、各级老年活动中心等平台,加强对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宣传和培训,引导老年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共享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
再次感谢你们对智慧健康养老工作的关心与指导。
联 系 人:数字经济处 姚春彬
电 话:0571-87056913,传真:0571-87058111
邮政编码:310007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19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