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 > 试点示范

金华创新“三三工作法”
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

发布日期:2019-07-01 15:40 信息来源:产业处 浏览次数:

去年以来,金华市深入贯彻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推进大会、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试点工作推进会精神,结合实际认真落实《浙江省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2年)》,创新“三项标配”“三条路径”“三个目标”工作法,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取得积极成效。1-7月,10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实现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3.6%48.8%,分别高于全市规上工业21.0个36.4个百分,增速均高于全省同行业平均20个百分点以上

一、重抓“三项标配”,强化分业推进

(一)分业建立专业园区。把小微企业园区建设作为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出台《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小微企业园区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小微企业园区的建设标准、建设方式、园区管理、保障措施等,建成东阳红木家具产业园、浦江水晶产业园、挂锁产业园、武义新材料产业园(化工)、义乌聚饰云园区(饰品)等一批专业化园区,加快推动小微企业入园集聚、提升发展。截至7月底,全市累计建立专业化小微园区46个,新增入园小微企业3282家。

(二)分业成立服务机构。推动县(市、区)根据自身产业特色,对重点优势行业成立专门协调服务机构,进一步整合资源、集聚人才,做大做强做优拳头产业。如兰溪市结合纺织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专门成立时尚纺织局,加强协调服务畅通政企交流渠道,有力促进纺织优化升级发展。目前,兰溪市纺织业每度电可生产白胚布2.2米,高于国内同行业0.7米的平均水平;每万锭纱用工不到30人,低于国内同行业80人的平均水平8家纺织企业入围全国同行业百强。

(三)分业培育示范企业。以纺织服装、五金、化工、水晶、红木家具等8个重点传统制造业企业为主要对象,开展首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示范企业评选,综合产值规模、税收贡献、品牌建设、两化融合、效益评价等10项指标,分行业遴选确定红狮水泥、金字火腿、三美化工、明堂红木等10家全市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示范企业,进一步总结推广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做法。

二、重抓“三条路径”,促进优化升级

(一)注重“腾、换”并举,加快汰劣扩优。强化以“换”促“腾”,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在2017年淘汰144家企业的落后产能、整治“低散乱”企业(作坊)7117家的基础上,今年1-8月又淘汰88家企业的落后产能,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作坊)3555家,大力推动低效无效产能出清,盘活存量空间发展新兴、高新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如东阳市结合环保督察、治水治气治土等,全面推进红木家具产业整治,盘活再利用存量厂房186宗65万平方米,亩均税收较去年同期提高23.6%;华东铝业利用淘汰15万吨电解铝产能盘活空间杭州锦江集团合作共建光膜小镇,目前已入驻光学膜企业8家,累计完成投资25.3亿元,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

(二)注重智能化改造,加快智造升级。一方面,结合企业智能化改造需要,大力推行“机器人+”协同采购,联合世界前三名的发那科、库卡、ABB公司,以团购方式降低企业智能化技改成本。另一方面,针对各行业智能化改造的不同需求,分行业组建专家服务组,大力培育、引进工业信息工程服务公司。目前全市累计引进培育工业工程信息服务公司20多家,已为1500多家企业提供诊断服务。2017年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实施市重点技改项目300余个,新增在役工业机器人近千台;初步统计,智能化改造企业生产周期平均缩短10%以上,产品合格率提高10%以上,节省用工25%,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

(三)注重电商换市,加快拓展市场。充分发挥金华全国电商十强城市、电子商务发展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二优势,不断深化“市场+制造”,大力推进“金华制造进京东”“企业上云”等,鼓励制造企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模式,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2017年,全市新引进云服务平台企业27家,搭建知名行业云平台近30个,上云企业10000家,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云端销售额1833亿元。今年1-7月,全市新增入驻“京东商城”企业2000余家,累计1.2万家,实现销售额近50亿元,同比增长47.8%。

三、重抓“三个目标”,加快提质增效

(一)品质,推动标准品牌升级。深入实施“三品”战略和“标准化+先进制造”工程,推广落实同线同标同质,推动产品创新和企业创牌,形成了永康五金、义乌纺织、东阳木雕等一批行业优势产品。目前,金华市已立项“浙江制造”标准134项,已发布实施31项;传统制造业领域“浙江名牌”产品256个,占全市“浙江名牌”工业产品的80%以上。新光、浪莎、华统等企业被列入中国自主品牌百佳名单,“永康五金”产业品牌获得全国年度质量魅力品牌称号。如浙江鸿耀高新铜材有限公司连续投入3亿元打造国际一流生产线,成为华为、富士康等诸多巨头企业供应商;义乌浪莎针织有限公司利用新材料、引进新设备开发高于国家标准、耐磨防臭的新款短袜产品,累计销售近5000万双,同类产品市场份额40%左右。

优主体,提高企业竞争能力。“量身定制”打造差异化专项扶持政策,整合政策资源,加大支持力度,聚力培育知名企业、“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全市拥有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7家、超10亿元企业57家,上市企业28家,其中传统制造业领域18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3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38家、“专精特新”入库培育企业1543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三。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形成红狮水泥、万舟纺织、万里扬、金字火腿、今飞凯达、浙江博来工具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优势企业。首批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的浙江博来工具,2017年仅专利产品的销售收入就超过2.5亿元,年生产能力超过300万台,与众多世界五百强企业合作,成为欧美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工具供应商之一。

(三)强创新,提升内生发展动力坚持以科技创新强化发展动力,积极推进“政、产、学、研、金、介”的有机融合,扎实推进永康五金、义乌饰品两个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向创新要效益。今年上半年,全市10个重点传统制造业技术(研究)开发费支出同比增长33.0%,高于全省同行业9.8个百分点;技术(研究)开发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1.33%,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坚持用工业设计为传统制造赋值赋能,建设金华市工业设计园、义乌市工业设计中心、永康中国五金创意设计中心等3个设计研发中心,建立五金工具、磁性材料、纤维针织等8个省级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工业设计与生产制造深度融合。今年上半年,全市109家工业设计企业直接服务制造企业1546家,交易设计成果1634个,设计成果转化产值77.6亿元,同比增长120%。在永康有色金属加工省级试点,企业30%以上的专利工业设计成果而取得40%新产品由工业设计成果转化而来,60%以上的利润工业设计成果转化产生。(省经信委产业处、金华市经信委)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