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省立足“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决策部署,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以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建设为抓手,加速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和改造提升。上半年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呈现规模增长强劲、创新融合驱动加快、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的良好态势,数字经济已成为推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
一、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
(一)增势持续强劲,引领工业经济增长。
今年以来,数字经济发展延续了去年以来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增势持续强劲,占GDP比重不断提升。上半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2348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14.7%,高出一季度0.6个百分点,比全省GDP增幅高7.1个百分点,占全省GDP比重达9.15%,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提高0.78和0.35个百分点。其中,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748.5亿元,同比增长13.5%,分别高出八大万亿产业中的高端装备(10.5%)、时尚(-5.2%)、节能环保(8%)、健康(11%)和文化制造业(3.8%)增速3、18.7、5.5、2.5和9.7个百分点。软件产业增势强劲,继续领跑全国。1-6月全省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468.9亿元,同比增长18.2%,高出全国软件增速3.8个百分点,增速快于广东(13.5%)、江苏(11.3%)、山东(13.2%)和上海(12.1%)等省市,在全国规模前十省市列北京(20.3%)之后居第二位,产业规模跃居全国第四,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二)信息服务业引领增长,行业贡献突出。
随着信息服务和融合应用创新日益活跃,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信息服务业增势迅猛,对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贡献作用显著增强。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251.1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3562.4亿元,同比增长22.3%,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总量的49.1%,对整个产业贡献率达到63.3%,拉动核心产业收入增长10.5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实现利润618.9亿元,占核心产业的比重达76.7%,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利润率达17.4%,比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信息制造业分别高6.3个和12.3个百分点,行业贡献显著。
上半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七大行业主要指标情况
行业分类 | 营业收入(亿元) | 同比增长% |
一、电子信息制造业 | 3688.7 | 11.4 |
计算机及通信电子 | 1794.6 | 13.5 |
电子信息机电 | 1569.8 | 8.5 |
专用电子设备 | 324.3 | 14.4 |
二、信息服务业 | 3562.4 | 22.3 |
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 | 1367.6 | 16.7 |
信息网络传输及服务 | 468.2 | 6.3 |
互联网及相关服务 | 1611.9 | .38.1 |
数字内容及服务 | 114.7 | -14.4 |
合计 | 7251.1 | 16.5% |
(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态势良好,多点开花。
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新零售、信息消费、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发展态势良好,为全省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电子商务:以数字贸易为标志的新型贸易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义乌顺利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目前杭州全市已有8000多家传统外贸和制造企业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实现了新的发展。1-5月杭州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2亿美元,已成为杭州外贸发展的新动能和产业转型新引擎。1-6月全省实现网络零售额6678.4亿元,省内居民网络消费3509.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8%和25.5%,跨境网络零售出口259.2亿元,同比增长27.8%;新零售: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零售行业的广泛应用,推广无人超市、智能便利店、无人货架、自助售货机、盒马鲜生等新零售模式,助力传统商超加快数字化转型。智慧物流:智慧物流能力持续提升,积极推动实体店销售和网购融合发展,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350.8亿元、业务量42.43亿件,分别同比增长18.3%和26.3%,均居全国前两位。互联网金融:积极推进“移动支付之省”建设,打造新兴金融中心。蚂蚁金服加快国际化战略布局,已和9个国家地区开展合作发展移动支付和金融服务,年活跃用户数已达8.7亿。目前估值近1500亿美元,成为非上市公司最大的独角兽。共享经济:曹操专车凭借着“快捷、舒适、高效”的出行解决方案,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25座城市上线,投放超2.7万辆新能源汽车,注册用户超2000万人,日均活跃用户超90万人,每天可以满足45万人的出行需求。加大生产领域如共享工厂、共享车间等生产能力的分享模式推广,如桐乡一家羊绒制品工厂成立了“虚拟联合工厂”,统一接单,集中打样,再按照每家工厂的生产情况分配单量,接到无法消化的订单,共享给其他订单匮乏的工厂,从而使开机率从以前的60%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大幅提升了企业生产效能和效益。
(四)创业创新势头迅猛,新兴产业引领增长。
加快构建以数据驱动为特征的创业创新生态体系,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热潮不断高涨,数字经济已成为拥有“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吸引资本投资最多的领域,据《2018年中国独角兽报告》统计,我省独角兽23家、准独角兽120多家,估值总额超1.2万元,80%的独角兽属于数字经济领域。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智能硬件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突破,着力推进之江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半年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603家。新品研发不断加快。1-6月全省规模以上信息制造业完成新产品产值2043.7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58.1%,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24.6个百分点,已连续34个月新产品产值率高于50%。研发投入强度再创新高,1-6月全省规上电子制造业技术研究开发费支出133.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3.9%,比全省规上工业高出2.1个百分点,规上电子制造业劳动生产率20.1万元/人,同比增长9.8%。
新兴产业引领增长。组织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行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形成先发优势,涌现出一批领先成果和典型案例。上半年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78.1亿元,同比增长21.4%,高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幅7.3个百分点,对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贡献率达到26.1%。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产业增势强劲。初步统计显示,1-6月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6.4亿元、1302.5亿元,分别增长28.4%和25%。加快谋划布局区块链产业培育,推进在供应链金融、征信、产品溯源、数字身份和电子证据等领域创新应用,打造杭州区块链之都。据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前100名”报告显示,杭州在区块链专利数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深圳,杭州有5家企业上榜,且除了以49件专利独占鳌头的阿里巴巴外,趣链科技、云象区块链、复杂美、秘猿科技都跻身前50,成为中国大陆区块链创业活跃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五)传统产业数字化不断加快,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着力在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开展各类试点示范,组织实施“十百千万”智能化改造工程、工业技术软件化行动计划,积极推广新昌模式,加快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进程,全省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8544台,组织实施“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涉及38 个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加快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组建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工业大脑”在典型行业中的融合应用,上半年全省新增上云企业5万多家。10大传统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绿色化、品质化、资本化和集群化方向转型,上半年10大传统制造业规上销售产值、新产品产值增长12.8%和15.8%,分别高出规模以上工业0.3和0.5个百分点;10大传统制造业利润增长24.4%,快于规上工业11.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9%,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新增传统制造业领域“浙江制造”标准180个,持续呈现向好态势。
(六)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支撑水平大幅提升。
加速发展面向未来的新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宽带浙江”(网)、“云上浙江、数据浙江”(云)、“泛在浙江”(端)建设成效明显。研究制定《浙江省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的实施计划》和《关于推进5G网络规模试点和应用示范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阿里云宣布联合三大运营商全面对外提供IPv6服务,浙江政务云已启动IPv6改造,部分社会网站已启动IPv6改造。加快推进5G技术研发商用及普及化,截止6月底,浙江电信已完成了杭州5G试验网共计约300个站点的规划和勘察工作,建成开通了28个站点,浙江移动已完成杭州试验网111个基站铁塔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建成开通了25个站点,浙江联通已开通一套5G基站,计划2018年完成20套基站开通任务。截止5月底,全省拥有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2544.87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普及率45.5户/百人;移动互联网用户达7817.3万户,同比增长16.9%,移动电话普及率141.9部/百人。电信业务总量1265.1亿元,同比增长115.8%,电信业务收入354.8亿元,增长8.4%。
二、数字经济发展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质量效益下滑,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减弱。上半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利润总额806.9亿元,同比下降1.1%。其中电子制造业受光伏行业、通信智能终端等行业下滑因素的影响,1-6月同比下降7.5%,增速虽低于全省规上工业,但跌幅已在明显缩窄,上半年跌幅比一季度缩小7个百分点,效益质量不断改善。信息服务业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龙头企业增长趋缓等因素的影响,1-6月实现利润618.9亿元,同比增长1%,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7.8个百分点。受市场需求、汇率波动、企业战略调整等因素影响,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新华三等龙头企业有所减缓,尤以阿里巴巴、网易表现更为突出,2家企业利润占信息服务业利润的69.9%,1-6月阿里巴巴、网易利润分别增长13.4%和-29.6%,去年同期阿里巴巴、网易分别增长47.1%和54.2%,直接影响了整体效益增长。
(二)新兴产业、融合应用还有待提升。近年来我省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新一代技术产业引领行业增长,但总量规模仍然偏小,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研发还有待突破,对全行业增长的带动作用还不够。融合应用深度不够,传统产业数字化水平发展不充分,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升级路径。
(三)区域发展差异较大。杭州引领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上半年杭州核心产业主营业务占全省比重60%,同比增长22.8%,9个地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区域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
三、发展趋势和下一步工作举措
总的看,今年上半年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但影响数字经济发展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很多,效益波动、产业短板等问题仍需引起重点关注。下半年随着各地不断提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认识,数字经济发展的有力因素不断积聚,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预计下半年全省数字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质量不断改善,全年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的目标任务。
下一步,全省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数字经济推进大会精神,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力推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加快出台《浙江省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建设方案》和《浙江省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2个文件。建立工作机制,调整设立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成立省数字经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围绕“三区三中心”和三个引领性、标志性工程设立专项工作小组,统筹推进全省数字经济发展。
二是抓好实施,明确分工任务。根据《建设方案》和《倍增计划》发展目标,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确定2018年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任务、重点工作清单,并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加以落实。指导各地研究制定当地数字经济实施方案,加强数字经济发展成效的绩效督查。全力推进各行业、各领域、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
三是完善统计评价体系。研究确定数字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开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季度监测,组织开展全省及各市、各县(市、区)2017年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工作。
四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通信、柔性电子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抓好智能网联汽车、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等一批项目和省级集成电路基地、杭州“芯火”双创平台等一批基地建设,培育一批行业骨干企业。
五是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出台实施《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浙江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案》,推动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培育建设5-10家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子平台,全年新增上云企业10万家,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5G在我省率先开展规模试验网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
七是抓宣传培训。组织开展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专题巡讲,举办好全省省管干部数字经济发展专题培训班和院士专家座谈会等培训,不断提高各地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在各类传媒媒体开设“数字经济”专题节目或栏目,加强数字经济政策解读、案例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