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小微企业园 > 经验交流

变“输血”为“造血” 建德市创新小微企业园建设模式

发布日期:2019-02-11 15:35 信息来源:企业服务处 浏览次数:

建德市在小微企业园建设中大胆创新开发模式,统筹移民资金9000万元,建设移民创新创业小微园其中高铁新区以70亩土地入股方式占股10%80个经济薄弱村以9000万元移民资金入股方式占股90%该园位于建德市高铁新区马目区块,以机械制造、五金电器为主导产业,主要承接主城区等产业转移和推进本地传统五金电器产业集聚发展,拟建成11幢标准厂房配套办公楼、宿舍、食堂等,总建筑面积5.63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由高铁新区管委会统筹管理,各入股的经济薄弱村不参与具体管理,享受租金和收益分红。预计年收益700万元左右,按股权分配每个村年经营性收入可达5-10万元。

移民创新创业小微园建设项目创新性地将移民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进行集中配置,统筹统揽,实现了“三大转变”,获得水利部农村水电水库移民司等部门的高度肯定。一是“摊大饼”向“集中统筹”转变。项目一改传统“摊大饼”式分散化扶贫模式,集中统筹2018年和2019年全市9000万元移民资金,通过市场化、项目化方式,帮助“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抱团发展,起到“集中力量办效果。二是被动应付主动争取转变。往年移民项目大多是直接用于补助部分镇村已有的包装项目,各行政村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部分移民项目因征迁、矛盾纠纷等原因迟迟不能完工情况。而项目将原定拨付各村的移民资金作为入股资金,统一用于项目建设,不用投入自有资金,每年可以实现稳定收益,有效地提升了各村参与的积极性。三是“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转变。原有移民资金大多用于一次性项目建设,缺乏长期性、稳定性,难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是典型的被动输血式扶贫。而该项目创新性地将移民资金转化为“创业创新小微企业园”股权,通过年底分红方式,帮助“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经济薄弱的库区村、移民安置村”实现稳定的经济收益来源,达到了向主动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建德市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协调发改、财政、住建、国土、审管办等职能部门,优化项目审批机制、简化审批流程,在项目资金筹措、土地指标保障、立项审批和招标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推进项目报批和建设,仅用时1个月就完成项目方案设计、地勘、施工图以及启动应急招标程序,并在30天内完成项目预算、预算审核等招投标前期工作,整体项目报批时间仅为一般项目的三分之一。项目自2018年7月24日开工以来,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预计2019年3月投入使用,现已有在谈入驻项目16个预计总投资可以达到3亿元,实现产值8亿元,利税1.5亿元。

(建德市经信局、杭州市经信局、省经信厅企业服务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