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文件及解读 > 其他文件

关于印发《浙江省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9-11-18 15:09 信息来源:省经信厅办公室 浏览次数:

各市、县(市、区)经信局、科技局、交通运输局,省级有关单位:

为落实国家《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浙江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浙江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促进我省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省政府工作部署,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制定了《浙江省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2019年11月18日

浙江省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以下统称车联网)产业是汽车、电子、通信、交通等行业跨界融合的产业新形态。加快发展车联网产业,是促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缓解交通、能源、环保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为落实国家工信部《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省政府《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浙江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精神,进一步促进我省车联网产业有序健康发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2年,全省车联网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基本建立,政策法规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总量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形成研发、产业、应用协同并进的健康发展生态,打造成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现代产业集群。

创新能力。车路协同、复杂环境感知、新型智能终端、车载智能计算平台、底层操作系统、决策控制算法、高精度地图和测绘等关键共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形成能够支撑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及以上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支撑体系。智慧道路交通设施、智能网联通信基础设施、车路协同云平台、智能网联汽车模拟仿真测试平台、自动驾驶示范运行安全监控平台的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构建“人、车、路、云、网”协同发展的支撑体系,形成覆盖车联网全产业链的测试认证服务能力和安全运行保障能力,满足车联网的大规模应用。

应用示范。推动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车辆在一系列特定场景下的示范和商业化应用,加快提高基于C-V2X技术的智能网联终端普及率,全面推广智慧出行服务,省内自主品牌汽车的车联网新车用户渗透率达到60%以上,争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产业发展。全省智能网联汽车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水平国内领先,带动人工智能、汽车电子、信息通信、智能交通、汽车后服务等产业领域快速发展,培育形成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内领先的现代化产业基地。

二、重点任务

(一)发挥标准规范指导,率先推行统一认证机制

1.加强标准规范建设和应用。贯彻落实《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积极争取在车路协同、汽车电子、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验证和示范应用等方面开展标准规范先行先试。组建省车联网标委会,集成汽车、电子、通信、交通等行业高端资源,鼓励将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形成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和软硬件产品。组织研究省内示范运行区域交通现状,建立针对示范运行区域的场景库,制定浙江省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行场景标准和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要求。(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

2.加快推进测试平台建设。支持地方、整车企业和互联网龙头企业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智能网联汽车模拟仿真测试平台,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及相关产品技术测试和第三方测试评价,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在模拟仿真测试、封闭区、半封闭区、开放道路环境的测试验证和示范应用。(责任单位:省经信厅、有关地方政府)

3.加快全省一体化测试认证和长三角测试互认合作。以省级与杭州市、德清县联动为试点,率先实现部分区域测试互通、结果互认。搭建第三方测试服务机构协作交流平台,共同开展检验技术、检验方法的开发和研究。建立省级测试数据平台,开展数据共享服务。加快制定自动驾驶测试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推进全省一体化测试认证。推动实施《长三角区域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互认合作准则》,共同提升长三角区域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综合检验能力。(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

(二)强化创新驱动引领,打造产业协同创新高地

1.加快车路协同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支持吉利等龙头企业整合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西湖高等研究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吉利汽车研究院、智能网联驾驶测试与评价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力量,建立创新联合体,共同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创新(产业、技术)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车路协同关键技术协同攻关。(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厅、之江实验室)

2.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开发与制造。引导重点整车企业加快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全新研发平台,推动汽车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优质资源融合,在传感器融合、决策规划、汽车线控化、车载高性能计算平台、车辆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不断提升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水平。推动整车企业、互联网公司和出行服务平台之间的竞合生态建设,形成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的智能制造产业链。力争到2021年,实现L3级汽车规模化量产,到2022年高度自动驾驶(L4级)汽车实现小批量商业示范运行。(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

3.实施一批整零协同创新项目。引导整车和核心零部件企业、总成系统(模块)、次级零部件企业组成协同创新联合体,围绕智能网联汽车软硬件应用需求,加快推进机器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感知系统,加速、制动、转向等执行系统,车用IGBT、逻辑芯片等车用芯片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提高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及核心零部件供应链安全。(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科技厅)

专栏1:组织关键技术攻关

每年组织一批科技专项,重点支持以下方向的研发及应用:

自主智能网联汽车整车研发。突破满足SAE L3/L4级智能联网汽车相关核心技术,实现Hands-off 和Eyes-off自动驾驶、驾驶员状态监控、安全停车、自动变道等功能。

车载高精度传感器件与模块研发及应用。研究复杂交通环境条件下基于雷达和机器视觉融合的环境感知与理解、高精度定位与导航等智能网联汽车关键基础技术。开发低成本、小型化的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机器视觉等高精度环境感知关键传感器产品和多传感信息融合模块,实现在整车上的示范应用。

智能化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研发及应用。基于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机器视觉融合的环境感知技术,研究行人、车辆和道路障碍物识别与自动防撞,车道和交通标识识别技术与自动预警,车道保持与偏离报警,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拥堵辅助、换道辅助等关键技术。开发低成本、低功耗、小型化的适应复杂道路环境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系统产品,实现在整车上的示范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技术研究。研究典型的道路类型、气候条件、光照条件和交通流等基础信息,构建测试场景数据库;研究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功能安全、环境感知系统、决策规划系统、控制执行系统等测试评价方法与技术;研究基于硬件在环的模拟仿真测试验证方法、真实道路环境下的测试验证方法以及模拟仿真与真实道路环境相结合的综合测试评价验证体系。

5G-V2X系统研发与应用。研究基于云-雾-端协同的5G-V2X车联网分级系统架构和关键共性技术,包括:设计针对车路协同的5G-V2X组网方案;开发路侧V2X通信设备;开发车载V2X通讯模块和智能终端产品;搭建实现全面感知、有效传输和智能应用的一体化云控平台;探索平台多源异构数据的标准化接口协议和低时延融合方法;研究支持智能网络汽车安全认证的核心网络构建方案等。开展面向智慧高速、城市道路等典型场景的智能网联驾驶应用示范。

(三)夯实基础支撑保障,争创“未来出行”标杆区

1.加快推进智能网联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C-V2X网络实现在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等重点城市基本覆盖。在杭绍甬、沪杭甬和杭州湾大桥及连接线的高速公路及重点区域部署C-V2X网络。以杭州未来科技城和萧山区、湖州德清、宁波杭州湾新区、嘉兴嘉善高铁新城等为核心区域建立5G与C-V2X示范应用网络,逐步在重点区域、重点路段规划建设卫星地面增强站,扩大5G-V2X 网络的建设与应用。(责任单位:省经信厅、有关地方政府)

2.加快推进智慧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实施智能城市道路试点改造工程,加快部署集感知、通信、边缘计算等能力为一体的智能路侧设施和数字轨道,实现交通道路通信设施、视频监控设施、交通信号、交通标识标线智能互联,满足复杂的车路协同需要。加快推进智慧高速建设,高标准打造杭绍甬智慧高速,作为我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的标杆工程,引领带动全省及至全国智慧高速公路的发展方向;加快沪杭甬高速公路智慧化改造,作为我省高速公路智慧化改造的示范工程,形成一套可复制、可应用的改造方案;加快完成绕城西复线智慧公路试点建设,树立部省联动典范;推进乍嘉苏智慧高速测试场建设。(责任单位:省住房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有关地方政府)

专栏2:智慧高速建设

推进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建设。高标准建设泛在互联的综合感知系统、立体快速的通信传输系统、高效绿色的能源供给系统、智慧共享的云控平台等,近期支持基于5G-V2X的车路协同式安全预警和出行信息服务,中远期应用低延时高效无线通信网络,创新公众出行服务和交通管控模式,为新建高速公路智慧化建设提供样板。力争2022年底前完成。

推进沪杭甬高速公路智慧化改造。以提升公众出行体验和精准服务为重点,通过加强感知能力建设、完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建设、丰富信息发布手段和渠道、建立云控数据处理平台等,提升道路智慧化水平;试点推进自由流收费、车路协同、个性化出行等应用服务,为营运高速公路智慧化改造升级作出示范。力争2020年底前完成。

推进杭州绕城西复线智慧公路建设。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智慧公路与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第一批)工作》的要求,以杭州绕城西复线为试点项目,进行基础设施数字化、基于大数据的路网综合管理和新一代国家控制网三个方向的试点建设,树立部省联动典范。力争2020年底前完成。

3.3.加快推进车路协同云平台建设。支持各地建设城市交通大脑、智慧交通指挥中心,整合交通大数据资源,构建交通大数据分析、交通视频AI分析、交通仿真等综合能力,提高“人、车、路、云、网”系统协同性,为交通治理优化和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多尺度、精准化服务。(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经信厅、省大数据局、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有关地方政府)

(四)加快应用服务推广,不断培育新模式新业态

1.率先开展自动驾驶示范应用。以2022年杭州举办亚运会为契机,加强与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的协同合作,设立自动驾驶综合示范区域,在安全、可控、可监管的前提下,支持技术成熟的L4级汽车在固定时段、固定区域开展多模式的安全商用运营。以杭州萧山区、余杭区、湖州德清县、宁波杭州湾新区、嘉兴嘉善高铁新城等为核心,构建无缝衔接的网络化交通系统,在区内重点园区、机场、景区等限定场景,大力推动无人巴士、无人物流、自动环卫车、自动巡逻车等的“先行先试”,创新V2X数据运营和开放模式。(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有关地方政府)

2.全面推广智慧出行应用。通过前装、后装等多种方式,提高 5G-V2X、LTE-V2X 等各类智能网联模块和终端的装载率。强化云端监管分析技术手段运用,提高智慧出行云服务能力,提升市民高效便捷、安全出行的获得感。支持出行服务商开展各类便捷出行的示范应用,提供包括分时租赁、智能公交、智慧停车、端到端定制化出行等一站式智能出行服务,形成共享式综合交通出行服务体系。(责任单位:省公安厅、省经信厅、省交通运输厅、有关地方政府)

3.探索多领域融合应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5G通信、未来社区、智能能源等协同发展,支持万向创新聚能城建设为以清洁能源、智能出行、绿色城市、智慧生活为特色的现代化示范区,推进5G微公交在未来社区中的应用推广,以杭州为重点打造全球领先的5G+智能驾驶体验城市。(责任单位:省经信厅、有关地方政府)

(五)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1.培育智能网联汽车优质企业。引导吉利等本地龙头企业强化智能化战略,支持创新型造车新势力发展壮大,加强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合作,夯实浙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自主品牌竞争力。引导扶持万向、亚太、均胜等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进一步强化在智能网联汽车软硬件和集成产品的布局,成为全球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加强与国际一流汽车企业的对接,支持L3及以上车型布局我省。支持龙头企业到海外设立、兼并和收购智能网联汽车设计和研发机构。鼓励新兴科技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探索共享化等未来出行新模式、新业态。(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

2.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现代产业集群。依据《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加强对智能网联汽车项目投资、建设的引导和管理,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投资、产能合作等方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联合研发产品,共同组织生产,提高产业集中度。以杭州、宁波、湖州、嘉兴为重点,引进一批新型传感、5G通信、专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企业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应用服务等技术服务企业,形成若干产业互联、开放共享的整零协同现代化产业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万亩千亿”平台、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

专栏3:培育智能网联汽车现代产业集群

杭州。发挥杭州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支持阿里、华为、零跑、士兰微等龙头企业积极布局车辆操作系统、车用芯片等智能网联核心产业,推动杭州智能网联汽车软、硬件协同发展。

宁波。以杭州湾新区为重点,以吉利PMA纯电动汽车项目、吉利电池包项目为依托,积极吸引相关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落户,提前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逐步构建面向未来的杭州湾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湖州。依托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国家级平台,发挥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的影响力,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融合创新,布局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

嘉兴。抓住建设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机遇,发挥南湖智能硬件、秀洲智慧物流、嘉善网络通信、海宁半导体、经开区汽车电子等相关产业基础,重点推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在车联网领域的融合应用。

3.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整合优势资源,统筹规划杭州未来科技城、萧山、宁波杭州湾、湖州德清、嘉兴桐乡、嘉善等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和示范区建设,结合地理区位、空间条件、产业特色等对测试场景进行差异化规划,打造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责任单位:省经信厅、有关地方政府)

专栏4:建设杭嘉湖宁(长三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杭州未来科技城。聚焦本地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细分领域,重点推进车载计算平台、自动驾驶算法、车载传感器、高精地图、智能红绿灯、V2X、模拟仿真测试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构建集感知、通信、计算、测评等能力为一体的智能道路环境。

杭州萧山区。构建城市数字孪生平台,为亚运会提供体验优秀的5G自动微公交接驳服务。到2020年,通过10条线路的示范运营,积极推进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在商用法规和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到2021年,规划建设100条环线和1000辆微公交,为服务亚运做好准备。

宁波杭州湾。加快推进国家级城市智慧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试点城市建设,围绕“开放环境自动驾驶示范”试点目标,通过建立起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搭建形成半开放和全开放的自动驾驶测试环境,建成全球首个集5G-V2X、边缘计算、交通数据服务平台、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的区域,成为面向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等应用领域的综合性示范区。

德清县。建设成为全国首个全域城市级自动驾驶与智慧出行示范区,推动形成“地理信息+车联网”融合发展良好局面,打造在全国具有特色的示范应用与产业发展榜样。规划建设173亩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功能的验证与检测。推动自动驾驶道路开放,2019年实现开放道路不少于900公里,力争2020年实现全域开放。探索车联网应用场景,扩大推广规模,2020年、2021年实现装配基于C-V2X技术的OBU车辆分别达到2000、5000辆。

桐乡市。在乌镇开展5G车联网试点工作,建成1+X(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多个演示场景)的应用示范体系,开展智能停车应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应用和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品示范。由中电海康集团总牵头,海康威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百度、诺基亚、众泰汽车、合众汽车等10家企业共同参与。

嘉善县。以嘉善高铁新城为核心区域开展应用示范,开展无人车的研发、测试、系统开发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建设。搭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公共研发平台,打造产业集群生态。建设从模拟仿真到开放道路测试的完整测试链条,助力行业标准制定。打造城市级规模的智慧交通及智能网联汽车场景应用,构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深度融合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省级车联网产业发展推进机制,由经信部门牵头,发改、科技、交通、财政、公安、自然资源、商务、市场监督等部门联合推进。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和各级政府联动配合,加快完善产业发展、交通管理、道路测试、标准规范、应用示范、安全管控等领域的政策法规,引导产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完善行业协同推进服务机制。(责任单位:省级有关部门、各级政府)

(二)加大财税金融支持

在整合优化现有省工业和科技有关财政资金基础上,加大力度支持我省车联网产业发展。发挥省转型升级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支持车联网重大项目实施。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支持车联网产业发展。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业发展,探索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分时租赁优惠政策。加强产融合作,引导信贷投放,吸引风险投资等各类社会资本参与车联网产业发展。(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三)优化发展环境

贯彻落实“最多跑一次”要求,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建立联席机制,共同制定相关的测试评价方法和规范要求,以杭州市和德清县为试点,推进测试验证互认,逐步形成全省统一的测试认证体系。围绕低速智能网联车辆上路测试和行驶等行业发展瓶颈问题,积极探索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出行需要的车辆管理、交通管理、运行服务管理等方面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明确安全责任主体界定、网络安全保障等法律要求。推动政府部门、服务商加快交通大数据开放共享,为自动驾驶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数据支撑服务。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开放共享的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机制。发挥行业组织和第三方机构作用,支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验证检测、信用保险等服务试点。(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大数据局、省市场监管局)

(四)加强人才引培

聚焦智能网联汽车、先进通信技术、信息安全、电子器件、边缘计算、云平台、商业运营等领域,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世界一流的人才团队,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人才新政,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对顶尖人才团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系统化的支持。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推动学科建设和专业布局,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多学科交叉的高端复合型人才。(责任单位:省委人才办、省科技厅、各级政府)

(五)深化区域合作

深化长三角区域合作交流,发挥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等重大平台的作用,强化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互动,搭建高水平、高层次、专业化的全球产业合作交流与展示平台。发挥国际顶尖企业在我省设立的具有区域中心功能的企业及研发机构作用,推进技术引进、产品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国际化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协会、学会、联盟等行业组织作用,加强国际国内战略合作。(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

省级有关部门名单

省委人才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大数据管理局、之江实验室

关于印发《浙江省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pdf

关于印发《浙江省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wps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