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市有1.2万多家工业企业,其中小微企业占90%以上。近年来,企业厂房质量安全无保障、老旧工业点环保不达标、消防安全隐患难整治等问题凸显,严重影响了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玉环市将老旧工业点改造提升和小微企业园建设作为治理“低小散”、整治“脏乱差”、消除消防安全隐患的治本之策,举全市之力推进。截至目前,共拆除老旧工业点116万平方米,建成小微企业园3个(35.3万平方米),在建小微企业园5个(90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185家。通过大拆大建、大破大立,拆除了一批违法建筑,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全市工业经济不仅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反而创出了新业绩。2017年工业产值一举突破1500亿元大关,增速为近五年之最;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1.5%、11.1%,分别居台州市第三、第一。主要做法是:
ー、疏堵结合,以拆开路,打破坛坛罐罐
一是做到“一碗水端平”,确保公平拆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老旧工业点大排查,共排摸急需改造提升的老旧工业点59个,占地面积6241亩、建筑面积436万平方米,涉及1962家企业、违法建筑234万平方米。坚持“有违必拆”,对违法建筑一律坚决拆、拆到底,并全部实行挂图销号制度;定期组织集中拆违行动,大区块、无边界纵深推进,集中连片拆除,仅3月14日一天就拆违7.9万平方米。目前全市有7个老旧工业点违建已基本拆除完毕。
二是秉持“一盘棋思路”,确保有序拆迁。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将合法企业、优质企业先安置到同一工业点的拆后新建厂房或其他园区厂房再行拆迁,尽可能减少对企业的影响,确保企业生产不断、秩序不乱、订单不失、人心不散。在同一工业点改造范围内,先行拆除所有违法建筑,拆后腾出的土地在办理相关征地手续后,该工业点内合法企业可以联合进行竞拍,统一开发。竣工后根据市政府批准的联合改造方案及各产权人之间的约定,按非交易性过户分割办理不动产登记;也可以采用区块内等面积异地方式进行安置。
三是制订“一揽子政策”,确保和谐拆迁。制订《玉环市老旧工业点改造指导意见》统筹全市拆迁政策,同时要求各乡镇(街道)根据59个老旧工业点不同情况实行“一点一策”“一企一策”,逐个予以突破,尽最大可能减少拆迁阻力。其中对村集体实行“以地换房”,一种是政府回购一定面积工业地产,无偿给予村级集体组织征地面积5%—10%的建筑产权;另一种是村级集体组织以成本价回购一定比例的工业厂房建筑产权,标准控制在征地面积30%-40%范围内。对被改造企业实行“以老换新”,改造区块仍然作为工业开发的,被改造企业合法用地扣除7%的非生产性用地后,改造后产生的厂房建筑面积全部返还给参与改造企业,企业仅支付建筑综合成本,同时企业原合法建筑按评估价作为奖励可以抵扣建筑安置款。由于政府让利、政策到位、企业配合,没有发生一起因拆迁引发的上访事件。
二、因地制宜,规划引路,推进风风火火
一是高水平谋划。出台了《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老旧工业点改造提升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小微企业园建设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1+2”的政策体系。根据排查情况,由市住建规划局牵头统一编制老旧工业点改造规划,明确改造提升后保留工业点46个,总占地面积7032亩、总建筑面积可达656万平方米;由市经信局牵头统一编制小微企业园规划,选址建设24个小微企业园或小微企业点,总占地面积4590亩。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重点打破村界、厂界,将村级老旧工业点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实行工业厂房“立改套”,实现大手笔规划、大区块开发、大体量建设、大规模运营。
二是高标准建设。根据“土地集约、功能集成、要素集中”的原则,要求每个小微企业园按照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功能配套、治污排污、物业管理“五个统一”的标准推进建设。同时按照产城融合理念,布局生活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要求小微企业园配备食堂、商业超市、宿舍大楼、企业接待中心、大中型会议中心、职工活动中心等一系列硬件设施,并预留一定面积的标准厂房作为科技孵化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并按“出让的工业用地7%可用于建设非生产性用房”的政策,刚性落实职工宿舍配套建设,鼓励参照“工业地产”模式,实行统一建设、统一物业管理,建成后可分割,使小微企业园既能满足企业生产,又能解决企业职工生活。
三是高质量服务。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实行专班经营和实体化运作,以替企业“跑腿”为荣,为小微企业园提供无微不至的“妈妈式”服务。采用“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审批,对不涉及审批目录清单的“零土地”小微企业园技术改造项目实行承诺验收制,小微企业园建设单位凭承诺备案受理书即可开展项目建设,大大提升审批效率。推行专业化管理,要求每个小微企业园均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园区运营机构,构建完善的管理服务制度,凭借高水平的管理和较丰富的创业创新服务经验,为园区内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三、综合施策,典型带路,获益实实在在
一是处置分门别类,政府得形象。坚持“政府主导、乡镇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因地制宜推行“聚、退、转、改、退转改结合”5种方式。“聚”就是集聚一批,鼓励有优势的工业点吸纳周边的工业点;“退”就是清退一批,对“散乱污”工业点予以清理取缔;“转”就是转型一批,推动主城区的工业点向综合功能区或现代服务业园区转型;“改”就是改造一批,对有条件的工业点就地改造提升,“退转改结合”就是统筹运用以上几种方式进行综合改造。通过以上几种方式,拆出了发展空间,消除了安全隐患,换来了生态家园,赢得了群众称赞。
二是创新工业地产,企业得实惠。以城北小微企业创业园为试点,创新引入“工业城市综合体”理念,建设功能配套齐全、管理服务规范的小微企业创业园;招商引入玉环创融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创新推出“工业房地产”开发模式,项目竣工验收后可进行产权分割并销售。同时,创新金融服务,参照商品房按揭方式给予入园企业按揭贷款,入园企业仅需首付三成即可入园,并享受房房价11%的增值税返还,大大减轻了小微企业经济负担。该园区建筑规模42万平方米,目前已基本完工,可集聚300余家企业,可创产值100亿元,吸纳就业员工1.5万余人。
三是加大整合力度,产业得提升。引导小微企业“当股东不当企业主”,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抱团发展,同时就产业类型、企业规模、投资强度、亩产效益、技术创新、信用记录、安全生产、环保能耗等设定门槛,对整合后达到标准的小微企业,允许其入园发展。鼓励引导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项目和“专精特新”、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入园,鼓励同行业企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一起入园集聚,着力把工业点及小微企业园建设成为主导产业集聚和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的特色产业基地。通过老旧工业点改造提升和小微企业园建设,全市汽摩配、阀门等支柱行业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尤其是工程机械行业呈现几何式、跨越式发展态势,产值同比增长62.4%,成为新的增长极。
(玉环市府办,省经信委企业创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