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诸暨市以抓省传统制造业改造试点为契机,创新实施店口“友地金属加工生态园”项目,通过发展个性化工业地产、量身定制产业平台,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小微企业园建设闯出了新路,也为扭转“低散乱”现象突出的铜加工领域探索了一条兼顾当下、着眼未来的转型发展新途径。到目前为止,生态园一期建设已吸引当地65家中小金属加工企业加盟入驻,约占店口铜加工产业集聚区小企业数量的10%、产能的30%,初步形成年产41230吨的汽配(冷配)生产能力。园区总投资15.3亿元、占地111亩,预计建成后亩均税收可达30万元以上。
一、个性化建设布局,彰显三个“量身定制”
小微企业园是集聚产业做强企业的主阵地和孵化器。诸暨市在规划建设有色金属加工生态园的过程中,充分调研、另辟蹊径,高度重视产业特性与园区发展的融合,对功能布局、建筑设计和工艺路线逐一量身定制,切实增强生态园对当地小微企业的吸引力。
一是规划布局力求前瞻性。打好“三个提前量”,即结合产业集聚企业分布打好园区规划选址和小微企业搬迁入驻的提前量;结合金属加工业通风、排放、设备安装等行业特性打好厂房功能布局的提前量;结合原牧场依山傍水之地形打好规划设计的提前量。通过大量的精准分析、规划论证,使园区布局达到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发展空间的目的。
二是车间布局力求契合性。特别邀请浙江大学工业设计院、建筑设计院等院所专家根据行业特点,设计绘制生态园蓝图。创新实施施工方、院所和拟入园企业三方定期“会诊”机制,对层高、电梯、行车等特性问题反复论证和优化,打造出切合行业特点、兼顾发展趋势、力求集约高效的“现代铜加工生产车间”,生产设备可直接运送至多层车间,大幅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
三是工艺布局力求精准性。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厂房地面的高低误差控制在每万平方米0.5毫米以内,为今后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上马机器人项目打下基础。园区强化先进红冲生产布局和工艺流水设计,拥有专门的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冲床、自动提升机等专业设备,从而进一步提升园区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限制老式落后设备入驻、上先进设备,将原来只能放置2台机器的空间提升至4台,并可由1人同时管理,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二、标准化运作管理,彰显三方面生态效益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诸暨市在生态园建设初期就摒弃简单集聚的建园思路,着力在亩产效益、节能降耗和环保安全等方面下功夫,通过一系列标准化运作管理,加快实现传统改造与绿色生态的完美融合。
一是通过准入对象标准化,开启了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新路径。生态园的准入对象定位在符合环保、安全要求且改造提升意愿强烈的热打冷冲小微企业群体,按照相关标准,当地政府和园区主体携手开展入园企业建库、上门走访征询和企业综合评估等前期工作,一改以往相对生硬的关停等整治手段。
二是通过投入产出标准化,极大地提升了亩产效益水平。园区要求新入园企业必须强制性达到20万元的亩均税收水准,并对生产规模、产品结构、设备规格及加工中心装备水平统一标准门槛,安排专家逐一对口指导。投入产出的标准化,使得生态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中、土地集约的“四集”效应充分释放。原有65家入园企业厂房占用土地面积300多亩,目前只需111亩;原有年产值累计不到3亿元、税收累计不到2000万元,入园后预计年产值将突破8亿元、利税达到2.5亿元以上,亩均效益将大幅提升。
三是通过环保安全标准化,进一步降低了事故风险减轻了政府压力。生态园在设计之初高标准执行国家环保和消防安全要求,努力打造绿色宁静的“生态车间”。园区内生活用水和工业污水分割处理,厂房烟道、污水统一处理,燃气统一供给。换装先进的液压设备,降低噪声污染。企业入园前须给出环保和安全生产方面的承诺,如不得使用落后设备工艺、控制噪声,不得使用煤、煤油、柴油等能源,预计入园企业单位万元产值能耗将下降30%以上。
三、模块化服务配套,彰显三大平台优势
开发商转变盈利模式,从单纯的依靠出售厂房盈利转为通过后续服务盈利模式,通过“1+N”模式构筑社区、金融、数据等三大服务平台,全程配套强化服务管理,推动园区企业共同发展成长。
一是社区化服务功能一应俱全。园区采取全面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实行生活设施统一建造入驻,实施标准化物业管理,政策咨询、企业培训、人力资源引进、后勤供给和文化娱乐等事务由管理公司包揽,入驻企业只需安心生产即可。同时,坚持将“党建+”作为发展灵魂融入园区建设全过程、各领域,联合组建了园区党、工、团、妇等组织,设立了警务联系服务点,着力将党建工作渗透到园区每家企业,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和竞技比赛活动,构建文明和谐园区。
二是金融服务平台提供保姆式服务。针对中小铜加工企业资金需求多、融资难的情况,园区管理公司相继组建了金融公司和专业团队,并与工行、浙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由园区统一出面、管理公司集中担保,创新开展“仓储质押”融资模式,帮助入园企业进行厂房按揭贷款和产品质押,给入驻企业吃上了“定心丸”,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快捷金融服务。园区管理公司还设立了专项产业基金,扶持入园企业孵化和改造,帮助企业增强资产购置能力和提升规模、产能。
三是智能型大数据平台基本成型。以数字化引领信息化,园区相继组建了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改造提升工程服务公司,加快推行使用ERP管理系统、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为入园企业提供传统设备智能制造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升级服务。通过整合提升全面构筑园区线上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使原来单个入园企业有限的“产品经济”转化成为无边际的“共享经济”。在设备改造提升过程中,园区按照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布局,预留了设备改造提升和机器人植入空间,并采用传感系统和植入ERP系统及数据系统,实现终端数据分析和质量自动检测,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园区还集中统一对外宣传企业品牌与产品,为企业对接市场,帮助企业实现材料采购、订单接收、确认交易、电子结算、物流查询等完整交易流程。
(省经信委企业创新处、诸暨市经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