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小微企业园 > 经验交流

供给侧发力 政策面突破 温州打造小微企业转型发展新平台

发布日期:2018-01-09 15:19 信息来源:企业服务处 浏览次数:

   温州面对小微企业用地难、融资难、创新弱产业发展“短板”在全省率先启动小微园区建设,把小微企业园建设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激活小微企业活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目前温州共规划建设了138个小微企业园,总占地面积约2.8万亩。其中已经竣工小微企业园78个,竣工厂房面积161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约3000家。尤其是2017年以来,新增供地面积3833亩,新开工小微企业园23个,开启了工业小微企业园区开发建设新模式。

    一、规划加服务,布局产业发展新平台

    注重产城融合布局。高标准规划布局了138个小微企业园引导小微企业园与工业园区、工业特色小镇以及城镇整体功能相融合重点抓10个500亩以上的市级小微企业园、20个300-500亩的县级小微企业园建设;同时严把入园关,通过制定入园标准,确保主导行业企业数占比达70%以上,做到园区企业“小而不散、小而不低”。

    完善功能配套服务。着重抓好300亩以上规模化园区,配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开展数字园区建设,提升园区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引导园区搭建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开发、检验检测、教育培训、融资租赁等专业化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政策加改革,开创园区建设新模式

    突破产权分割关键点。制定出台了园区产权分割管理办法,突破了原有框架,允许以层为最小分割单元,允许单个企业购置厂房面积500-5000平方米,单独办理土地证和房产证。该项关键性改革举措有效降低了企业厂房购置门槛,提升了资产流动性,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满足了不同行业、不同阶段企业的需求,催生了工业小微园区建设的新模式。

    打通金融灌溉实体新渠道。一方面积极争取人行支持,将小微企业园区开发项目归类为基础设施,解决了项目贷款频繁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银企对接,引导各商业银行定制开发贷、设备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 打通了金融灌溉小微企业渠道的“最后一公里”。2017年以来,温州市银行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园贷款约57亿元,向园区小企业发放厂房购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约32亿元。此外,小微企业信保基金提供25亿元融资担保。

    三、市场加企业,培育园区开发运营新产业

    坚持市场主体模式。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开发模式,充分调动民营资本参与小微园建设的积极性。现温州主要有政府主导开发、龙头企业开发、企业联建、工业产权开发四种模式138个小微企业园中,政府主导建设34个,企业联建80个,工业地产开发16个,龙头企业开发8个,企业主体开发占据主导地位。

    )培育园区运营新产业。按照“产业集聚、产城一体、资源共享、产融互动”的理念培育了一批万洋、置信等一批小微园建设运营企业。目前,温州的小微园建设运营已成为一个新行业,也打造出“万洋众创城”等品牌,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

    四、调控加减负,营造市场发展良好环境

    规范小微园土地出让。针对小微园土地出让阶段性过热的问题制定出台调控政策,通过创新竞价和“四限一摇”(限房价、限转让、限自持、限面积和摇号方式,规范小微企业园销售和租赁管理,同时加快土地供给节奏全市小微园供地价格较高峰期下降了40%,趋于正常合理水平。

    (二)打好降本减负组合拳。为切实降低小微企业入园成本,规定了产权开发式小微园厂房的最高售价、最高均价制定出台“两金”优惠政策按照商品房标准的1/5-1/3收取物业保修金、物业维修金;实施了城建配套费减免、厂房购置税地方留存部分返还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减轻企业入园负担。

   (温州市经信委,省经信委企业创新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