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浙政发﹝2017﹞23号),加快推动化工制造业改造提升,特制定《化工制造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2017-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抓好组织实施。
附件:
1.化工制造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2017-2020年)
2. 省级有关单位
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8月3日
附件1
化工制造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
(2017-2020年)
一、产业现状
(一)基础优势
总量规模国内领先。2016年,规上化工制造业企业共165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076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的10.2%,总量规模居全国第4位,已形成年3300万吨炼油、300万吨烯烃的生产能力,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产品。其中,MDI、聚丙烯、ABS、合成纤维单体、染料等产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产业体系较为完善。基本形成了以炼油、乙烯为龙头,高分子材料和专用化学品较快增长,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及下游化学品制造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已建成多套甲醇制烯烃、丙烷脱氢、异丁烯烷基化等基础原料生产线,烯烃原料多元化走在全国前列。
园区集聚效应显现。拥有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湾上虞经济开发区、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衢州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及杭州大江东、宁波大榭开发区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2016年,六大主要化工园区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56%。“十三五”以来,我省积极推进舟山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建设。
民营化工加快发展。民营化工企业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涌现出荣盛集团、逸盛石化、龙盛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2016年,全省拥有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10家,其中超500亿元1家、超100亿元企业6家。17家企业入选中国石化民营企业百强,总数位居全国第二。
绿色发展走在前列。2016年,全省化工制造业总能耗2370万吨标准煤、万元产值能耗0.53吨标煤,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高能耗的电石、电石法聚氯乙烯等全面停产淘汰,氯碱、合成氨等在满足相关产品配套的同时,总量规模得到有效较好控制。
(二)主要问题
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自给率偏低。基础化工和传统精细化工等传统行业占比高,通用型合成材料、低档聚氨酯、涂料、氟树脂等产品产能过剩,特种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塑料、电子化学品等进口依赖程度高。
企业创新能力不够投入偏少。科技投入水平整体偏低,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能力不强、产业化偏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特别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缺乏。2016年,化工制造业科技活动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3%,低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环保安全压力不小资源要素供给趋紧。。绿色发展要求和城乡生活水平提高,一些传统化工依靠占用环境资源投入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节能减排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上升、安全环保矛盾压力大等问题日益突出,“低小散”“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中低端产品竞争优势逐渐弱化,新旧动能转换亟需加快。
二、目标要求
(一)目标定位
力争到2020年,化工制造业改造提升取得较大明显成效,在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着力打造成为世界一流顶尖的石油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国内领先的高分子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生产基地。
质量效益更高。主要发展指标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力争实现化工制造业产值迈上万亿元台阶,规上化工制造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6%,培育形成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宁波石化经济开发区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龙头企业。
创新能力更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基本进一步完善建立,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1.5%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超过达到38.6%以上。
融合拓展更快。工业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在化工制造业领域进一步普及,“两化融合”水平加快稳步提高,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骨干企业装备数控化率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关联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绿色发展更优。化工产业能耗、排放水平位居全国领先,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均比2015年下降10%,二氧化硫比2015年下降15%;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5%、有效处置率达到100%,中水回用率达到9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废水排放量、用水量年均分别下降4%、2%、5%以上。
(二)发展路径
集聚发展。按照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城市发展规划要求,优化空间布局,规范园区建设,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加快推动企业入园发展,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度。
创新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发展高端石油化工产品,提高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加快推进新型产品应用示范,不断拓宽传统产品应用领域。
对标规范。精准对标质量、技术、节能、管理等方面国际先进水平,积极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制化手段,加快推进兼并重组,压缩通用型低附加值、通用型产品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开放合作。坚持引资和引智并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并购和重组,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重点领域
绿色石油化工。重点发展乙烯、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环氧丙烷、苯乙烯、混合芳烃、碳五利用等重要化工基础原料;鼓励和支持油品升级。鼓励发展乙烷气裂解制烯烃、甲醇芳构化等非常规石化原料生产工艺。
高分子新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聚烯烃、有机氟新材料、有机硅新材料、热塑性弹性体、特种工程塑料、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膜材料、电子化学品、锂电池关键材料、高吸水性树脂等。
高端专用化学品。重点发展高端电子化学品、高效水处理剂、高效绿色表面活性剂、高端胶粘剂、食品添加剂、环保型塑料助剂、橡胶加工助剂等高端专用化学品。
传统精细化学品。重点发展用于航天、船舶和汽车等高端专用涂料、环保型水性涂料,特种用途绿色环保型染料及中间体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
化工制造业改造提升路线图
重点领域 | 二级分类 | 新产品和新技术 | 对标企业 |
绿色石油化工 | 石油基 化工原料 | 乙烯、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丁二烯、异丁烯、环氧丙烷、苯乙烯、混合芳烃、碳五利用等产品 | 陶氏化学、埃克森美孚公司 |
非常规 石化工艺 | 乙烷气裂解制烯烃、甲醇芳构化等 | 埃克森美孚公司 | |
高分子新材料 | 有机氟 新材料 | 熔融聚四氟乙烯、环保型氟橡胶、F46橡胶、耐低温橡胶、锂电池电解质、含氟液晶材料剂中间体、高性能PTEF、PVDF、锂电池关键材料等等 | 美国杜邦公司、日本大金公司 |
有机硅 新材料 | 交通运输领域的高性能硅橡胶。、医药、汽车领域的高端热硫化橡硅胶品种 | 道康宁、迈图、瓦克 | |
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 | 特种工程塑料(PCT环已烷二甲酯),、EVA、PPS、PEEk、PEN(聚萘二甲酸二 乙醇酯)、PVDC等;双螺杆连续挤出聚合反应技术 | SABIC公司、美国杜邦、德国巴斯夫 | |
高端聚氨酯材料 | 热塑性聚氨酯(TPU)新材料、高端水性聚氨酯涂料、HDI、PIDI等特种异氰酸酯和特种高端聚醚多元醇原料 | 台塑集团、Alfa集团 | |
高端化学纺织材料 | 生物法合成1.3丙二醇等配套原料扩大PTFE/PLA/PI等纤维的应用、高性能芳纶、氨纶等 | 日本住友化学、日本帝人集团 | |
专用电子化学品 | 电路配套的光刻胶、PPB和PPT级高纯试剂、高纯超净气体、印刷线路配套的特种环氧树脂、聚酰亚胺等 | 日本住友化学、三菱化学 | |
高端专用化学品 高端专用化学品 | 高效水 处理剂 |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类高效絮凝沉清剂、聚天冬氨酸类环保型缓蚀阻垢剂、高效螯合絮凝剂 | 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法国苏伊士、美国Cytec工业公司 |
高效绿色表面活性剂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含氟、含硅、含硼的特种表面活性剂 | 日本大金 | |
高端专用化学品 | 高端胶粘剂 | 高端水性胶粘剂、无溶剂胶粘剂、低甲醛含量胶粘剂等新型环保产品 | 德国拜耳、美国杜邦、日本大日本油墨公司 |
环保型塑料助剂 | 纳米氢氧化铝、钠米氢氧化镁、聚磷酸铵(APP)等无机阻燃剂、低烟低毒的有机磷阻燃剂、无铅热稳定剂 | 巴斯夫公司、朗盛集团、美国伊士曼化学公司 | |
橡胶加工助剂 | 沉淀法高效白碳黑补强填充剂及与之相配套的硅烷偶联剂、环保型防老剂、促进剂、环烷烃填充油、环保型芳烃油 | 德国Schill & Seilacher公司、德国Kettlitz公司、美国Occidental公司 | |
食品添加剂 | 发酵法蕃茄红素,D-核糖、木糖醇系列产品 | 加拿大爱普香料、瑞士奇华顿、 | |
传统精细化学品 | 涂料 | 航空、汽车、风能发电等高档专用涂料及低毒害的环保型涂料 | 美国PPG工业、荷兰阿克苏诺贝尔 |
染料 | 三聚氟氰中间体、适应PPT纤维、PLA纤维、大豆纤维的特种染料 | 美国亨斯迈、瑞士科莱恩 | |
农药 | 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和环保型农药制剂 | 先正达、拜耳、孟山都 |
三、工作举措
(一)做强产业发展平台
加快推进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建设。围绕“国际一流、绿色安全、生态高效”目标,按照国家战略布局,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准入和监管措施,扎实推动年产4000万吨炼油、280万吨乙烯、1040万吨芳烃的舟山绿色石化产业基地项目建设,高起点谋划推进下游产业项目,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特色化工园区。支持宁波石化基地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化原料和先进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科学规划和布局镇海、北仑、大榭三大区块重大石化项目和下游延伸产业链,有序推进实施镇海炼化公司炼化一体化项目,着力打造炼化一体化及延伸加工产业基地。鼓励嘉兴化工新材料工业园区加快推进智慧园区建设试点工作,示范带动全省化工园区信息化建设。推动平湖独山港国家级液化石油气综合利用基地和海宁尖山化工新材料集聚区建设。支持上虞杭州湾经济开发区化工制造业向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先进高分子材料产品转型。支持衢州氟硅新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氟化工生产基地和特色硅材料产业基地,鼓励化工类特色小镇成功创建省级特色小镇。力争到2020年,衢州循环经济小镇成功创建省级特色小镇。
化工制造业重点园区一览表
序号 | 地区 | 园区名称 | 主要发展方向 | 发展目标 |
1 | 舟山 |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 | 原油精炼、乙烯和芳烃 | 国际一流的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 |
2 | 宁波 |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 乙烯下游、合成树脂和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 国际一流的石化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 |
3 | 宁波大榭开发区 | 临港石化、港口物流和商贸服务 | 国际一流的临港产业基地 | |
4 | 嘉兴 | 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 | 化工新材料 | 长三角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化工新材料基地 |
5 | 浙江独山港区 | 临港产业 | 长三角重要的临港石化工业基地 | |
6 | 绍兴 |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 | 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先进高分子材料 | “千亿”绿色环保化工产业集群 |
7 | 衢州 | 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 | 氟硅新材料、高端电子化学新材料、锂电池关键材料 | 中国氟硅之都 |
8 | 台州 | 浙江头门港经济开发区 | 高端精细化学品和中间体 | 世界高端医药化工产业制造中心 |
(二)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实施“万企升级”工程,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骨干企业建设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企业创新的安全风险的源头管理,建立科研中试和产业熟化的配套基地。深化产学研用合作,鼓励企业创建行业技术创新平台或创新联盟,加快建设一批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力争到2020年,化工制造业建成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家,新增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家。
强化加快培育高端人才队伍支撑。依托重大项目、创新平台,结合“国千”和“省千”人才计划,加快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推动高校化工制造业相关学科建设,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技工学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培养企业急需的各层次专业人才。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高素质企业家。组建化工制造业专家服务组,加强企业指导服务。
(三)加快发展智能制造
推广“机器人+”。积极加快探索推广化工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构建面向生产全过程、全业务链的智能协同制造体系。推进智慧化工园区、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建设,提升资源配置、工艺优化和过程控制等的智能化水平。依托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加快建设化工制造业云平台,积极发展智慧物流,推进危化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力争到2020年,化工制造业实施总投资10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35个,新增国家智能工厂项目2个、工业机器人2000台、省级“机器换人”工程技术服务公司2家,企业上云实现规上化工制造业企业全覆盖。
实施“标准化+”。推动企业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材料性能、质量检测和安全生产等领域为重点,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根据化工产业发展需要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需求,积极制定和推广实施先进团体标准。支持化工企业实施“浙江制造”标准,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加大“浙江制造精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力争到2020年,新增“浙江制造”标准15个、“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企业20家、“浙江制造精品”10个。
(四)提升绿色安全水平
大力推行绿色制造。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化工园区产业集聚、能源有效利用、排放集中治理等先进生产方式,实现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生产体系密闭化、物料输送管道化、危险工艺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等生产模式,建设一批绿色工厂。鼓励化工企业积极推广多功能中试装置,以及安全风险低的管式反应器、微反应器的运用。力争到2020年,新增省级绿色制造示范项目10个。
全面加强综合整治。依法充分运用安全、环保、节能、价格等措施,坚决关停安全风险大、布局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安全环保难以达标且治理无望的企业,加快落后产能淘汰退出,鼓励专业公司集中仓储和管理危险化学品。力争到2020年,每年淘汰20家化工企业的落后产能、整治和淘汰“低小散”“脏乱差”问题企业(作坊)300家。加快城镇人口密集区和列入限制、退出规划区域的高风险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入园,力争到2020年全面完成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
(五)积极培育优质企业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深入实施“三名”工程,鼓励化工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管理评价办法,着力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造方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加大兼并重组、跨国并购力度,增强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企业集团。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协同制造体系,带动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力争到2020年,化工制造业培育省市县“三名”试点企业55家以上,新增上市公司7家以上、本土民营跨国公司4家以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额达到10亿元以上。
培育发展隐形冠军。完善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立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加快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力争2020年,化工制造业企业新增股份制改造10家以上、新三板和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45家、“隐形冠军”50家以上、“小升规”企业300家以上。
(六)推动产业强链补链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舟山、宁波等地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增强烯烃和芳烃等基础产业保障能力。着力强链延链补链固链,面向全球知名企业,加大浙商回归和激发民资、引进外资、对接央企力度,谋划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完善服务重大项目工作机制,重点加强对10亿元以上项目的跟踪服务。
延伸优化产业链条。推动有机硅单体、有机氟、合成橡胶等优势化工产品向下游高附加值、深加工产业延伸。大力发展与化工制造业紧密关联、互为支撑的化工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提升发展科技服务、研发设计、工程承包、信息服务和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创建一批专业化的工程服务公司。力争到2020年,化工制造业实施装备制造重点项目5个以上,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试点企业25家。
四、组织实施
在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省转升办成立由省经信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化工制造业改造提升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试点示范、督查指导等协调服务工作。选择1—2个产业发展基础较好、转型思路清晰、保障措施有力的县(市、区)开展化工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政策支持,细化工作举措,全面落实好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推动化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
附表1
化工制造业重点企业基本情况
序号 | 企业名称 | 所在地 | 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 主要产品 |
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 宁波 | 815 | 原油加工和乙烯 |
2 | 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 杭州 | 455 | PTA和聚酯纤维 |
3 | 巨化集团有限公司 | 衢州 | 240 | 氟化工、氯碱化工、石化材料、电子化学材料和精细化工 |
4 | 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 | 宁波 | 231 | 精对苯二甲酸 |
5 | 华峰集团有限公司 | 温州 | 200 | 聚氨酯制品 |
6 | 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绍兴 | 124 | 纺织用化学品、精细化工中间体、建材化学品和无机化学品 |
7 | 宁波中金石化有限公司 | 宁波 | 115 | 石油后加工 |
8 | 宁波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 | 宁波 | 86 | 聚氨酯全系列产品 |
9 | 传化集团有限公司 | 杭州 | 82 | 专用化学品系统集成商 |
10 |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杭州 | 68 | 草甘膦原药及剂型产品、有机硅 |
11 | 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 嘉兴 | 54 | 丙烯酸酯及下游高分子乳液、颜料中间体 |
12 | 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 | 绍兴 | 44 | 染料及化工中间体、氯碱和双氧水、硫酸 |
附表2
化工制造业改造提升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
序号 | 企业名称 | 项目主要内容 | 总投资 (亿元) | 起止年限 | 形象进度 | 项目 所在地 |
1 |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建成拥有4000万吨/年炼油能力,包含石化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大型石化基地。 | 1200 | 2016-2025 | 一期项目开工建设 | 岱山县 |
2 | 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 | 新建1400万吨/年炼化改扩建项目、55万吨/年聚丙烯、30万吨/年苯乙烯、15万吨/年MTBE。 | 230 | 2015-2019 | 实施阶段 | 宁波市大榭开发区 |
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 新增1500万吨/年炼油能力,建成拥有4000万吨/年炼油生产能力的绿色石化生产基地。 | 200 | 2017-2020 | 项目前期阶段 | 宁波市 镇海区 |
4 | 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 | 新增建筑面积为800000万平方米,建设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300万吨/年加氢裂化、300万吨/年连续重整、200万吨/年柴油加氢、200万吨/年聚酯工程等装置及配套系统工程 | 189 | 2017-2020 | 项目前期阶段 | 宁波市大榭开发区 |
5 | 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新增建筑面积为667000平方米,建设100万吨级乙烷裂解、下游2×50万吨聚乙烯等装置及公用工程配套设施 | 100 | 2017-2020 | 项目前期阶段 | 宁波市大榭开发区 |
6 | 宁波中金石化有限公司 | 新增300万吨/年PTA生产能力。 | 80 | 2017-2019 | 项目前期阶段 | 宁波市 镇海区 |
7 | 新和成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 | 形成产出超500亿,以氟材料及高端氟化学品为特色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 | 53 | 2015-2020 | 实施阶段 | 绍兴市上虞区 |
8 | 浙江兴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新建两套30万吨/年聚乙烯和39万吨/年丙烯工程项目。 | 50 | 2017-2019 | 项目前期阶段 | 嘉兴市 嘉兴港区 |
9 | 浙江 独山 能源 有限 公司 | 本项目拟需新征土地513亩,新建PTA装置、控制室、配电室、成品库等建(构)筑物面积16.7579.8万平方米(计容建(构)筑物面积242819.8平方米),其中:建筑物面积41966.5平方米,构筑物面积125613.3平方米;,引进工艺空压机组、氧化反应器搅拌机、结晶器搅拌器、PTA粉料风送系统、精制进料预热器等20台(套)进口设备;购置氧化反应器、压力精馏塔、氧化结晶器、精制结晶器、氢气回收系统、尾气催化焚烧器等国产设备91台(套)以及脱盐水处理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等公用工程设备115台(套);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绿色化、智能化PTA生产工艺技术,需新增电力容量100000KVA。项目竣工投产后,可形成年产PTA(精对苯二甲酸)220万吨的生产能力,副产粗对苯二甲酸440吨,自发自用余量电上网7500万度。 | 40 | 2017.7- 2019.6 | 项目前期阶段 | 平湖市 |
910 | 宁波华泰盛富聚合材料有限公司 | 建设40万吨/年蒸汽裂解、35万吨/年聚乙烯和3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及配套公用设施 | 39 | 2017-2019 | 项目前期阶段 | 宁波市大榭开发区 |
10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 新建26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2万标立/时的PSA和15万吨/年的硫磺回收(130t/h的酸性水汽提)。 | 37 | 2016-2018 | 实施阶段 | 宁波市 镇海区 |
112 | 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 | 新建20万吨/年PC产能拓展项目。 | 36 | 2016-2020 | 项目前期阶段 | 宁波市 北仑区 |
123 | 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 | 新增建筑面积为26.7000万平方米,建设160万吨/年溶剂脱沥青、30万吨/年聚丙烯、50万吨/年轻烃芳构化和340万吨/年歧化装置 | 35 | 2016-2018 | 开工建设 | 宁波市大榭开发区 |
134 | 雪佛龙奥伦耐(北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分两期,完成15万吨/年润滑油添加剂项目。 | 31 | 2015-2019 | 项目前期阶段 | 宁波市 北仑区 |
145 | 嘉兴石化有限公司 | 新建120万吨/年PTA生产装置一套。 | 30 | 2015-2018 | 实施阶段 | 嘉兴市嘉兴港区 |
156 | 浙江燃料乙醇有限公司 | 建成海外木薯原料基地,在国内新建30万吨/年燃料乙醇生产装置及相应配套工程。 | 30 | 2016-2020 | 前期阶段 | 舟山市 普陀区 |
167 | 浙江卫星能源有限公司 | 新建45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3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及其配套设施 | 30 | 2016-2019 | 实施阶段 | 平湖市 |
178 | 台化兴业(宁波)有限公司 | 新建15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生产设备及配套装置。 | 28 | 2015-2019 | 实施阶段 | 宁波市 北仑区 |
189 |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形成20万吨/年有机硅单体及25.6万吨各类有机硅下游产品生产能力、3万吨草甘膦原药、6万吨草甘膦水剂系列产品、1万吨助剂系列产品及5万吨硅粉加工等产品的生产能力。 | 21 | 2015-2018 | 实施阶段 | 建德市 |
1920 | 巨化集团有限公司 | 新建1.2万吨/年的VDF,、1万吨/年的PVDF、2万吨/年的R142b生产装置,2.7万吨/年各类PVDC树脂,6万吨/年VDC的生产能力,以及1万吨/年HFC-245fa生产装置等。 | 20 | 2015-2019 | 实施阶段 | 衢州市集聚区 |
201 | 宁波科元特种橡胶有限公司 | 形成25万吨/年合成橡胶、20万吨/年苯乙烯及10万吨/年变压油生产能力。 | 20 | 2014-2020 | 实施阶段 | 宁波市 北仑区 |
2122 | 宁波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 | 建设15万吨/年己二胺和20万吨/年水性树脂生产装置。 | 20 | 2017-2020 | 项目前期阶段 | 宁波市 大榭开发区 |
223 | 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 形成2.5万吨/年挤出级和薄膜级聚苯硫醚树脂、1万吨/年耐高温聚酰胺半芳香族高温尼龙共聚物,1000吨/年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树脂(MXD6)1万吨/年水性高性能丙烯酸酯乳液生产能力。 | 15 | 2016-2020 | 实施阶段 | 绍兴市上虞区 |
23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 新建一套10万标立/时的制氢装置。 | 15 | 2016-2018 | 开工建设 | 宁波市镇海区 |
245 | 宁波福基石化有限公司 | 新建一套66万吨丙烷脱氢装置。 | 14 | 2017-2019 | 项目前期阶段 | 宁波市大榭开发区 |
256 |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 采用自主研发的流化床技术和催化剂系统,新建20万吨/年的HCl氧化装置 | 14 | 2017-2019 | 项目前期阶段 | 宁波市大榭开发区 |
267 | 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 分两期,形成12万吨/年高吸水性树脂(SAP)及丙烯酸等上下游新材料制品的生产能力。 | 12 | 2015-2018 | 二期开工建设 | 嘉兴市 南湖区 |
278 | 浙江锦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形成年产3000万平方米TFT偏光增亮膜的生产能力。 | 12 | 2016-2018 | 土建施工 | 兰溪市 |
289 | 浙江博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分两期,形成2500吨/年含氯特种气体、800吨/年及4000瓶/年各类高纯电子气体、2050吨各类高纯含氟特种气体的生产能力。 | 10 | 2015-2018 | 一期项目建成投产 | 衢州市集聚区 |
2930 | 晓星新材料科技(衢州)有限公司 | 年产5000吨三氟化氮项目 | 10 | 2016-2020 | 设备安装 | 衢州市集聚区 |
310 | 浙江信汇合成新材料有限公司 | 形成15万吨/年卤化丁基橡胶、1万吨/年中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及10万吨/年顺酐生产能力。 | 10 | 2017-2019 | 土建施工 | 嘉兴市 嘉兴港区 |
32 | 浙江众立合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引进分离机、磨粉机、首釜胶粒水泵等进口设备。项目投产后,可形成年产12万吨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生产能力,年均销售收入30亿元,年均利税7.5亿元 | 10 | 2015-2018 | 实施阶段 | 平湖市 |
附件2
省级有关单位名单
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建设厅、省商务厅、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安监局、浙江证监局、省金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