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半导体器件是实现对电能高效产生、传输、转换、存储和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节能减排”、“开发绿色新能源”成为中国长期发展的基本国策。在国家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推动下,功率半导体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
然而,目前中国功率半导体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准相对落后。
2016年美国AOS万国半导体非常重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在重庆投资建设12英寸功率半导体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生产基地,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日前AOS也邀请到国际知名的IGBT发明人B.Jayant Baliga及行业知名专家与行业大客户举办了一场以IGBT/IPM/GaN为主题的技术交流会,到场客户超过200人。
借此,《中国电子报》采访了AOS创始人、董事长兼执行长张复兴博士,介绍AOS重庆生产基地的建设进度,以及面向中国市场的发展策略。
看好绿色经济 大力投资中国市场
2016年3月30日开工建设的重庆万国半导体生产基地,让更多国内电子信息领域的人们认识到了AOS万国半导体——这家总部位于美国,专业从事功率半导体MOSFET、Power IC以及IGBT/IPM智能功率模块设计、晶圆制造与封装测试的公司。在多数国际功率半导体公司只在中国建设后道工厂的情况下,AOS出于什么考虑,如此大力度地投资中国市场呢?
对此,张复兴表示:“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绿色节能产业。《中国制造2025》包含两大主轴,一是智能制造,二是绿色制造。这为功率半导体公司(包括AOS),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从现在AOS的收入比例来看,其中国外市场约占75%,中国市场只有25%左右。这个比例并不令人满意,但也意味着增长空间十分巨大。如果国际国内市场各占50%,那才是一个相对良性的比例。这是AOS大力投资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
张复兴特别强调,AOS是一家集设计、开发与销售为一体的功率半导体供货商。这一经营模式非常重要。在集成电路领域,特别是数字电路领域,Fabless模式是非常盛行的,大量设计公司采用委托Foundry厂代工的方式进行生产。但是功率半导体领域却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张复兴表示,功率半导体芯片在生产开发过程中既需注重芯片设计,又对工艺制程非常依赖,工艺与设计是密切联系的。功率半导体技术的每一个进步都需要设计部门与制造部门密切联系在一起共同研发。而这样的密切配合,是Foundry厂做不到的。所以现在市场上能够成气候的功率半导体厂商都是采用IDM模式。AOS公司目前在美国俄勒冈有一座8英寸晶圆厂,在上海松江有二座封装工厂,现将最新的生产基地建设在重庆,正是AOS高度重视中国市场的表现,未来AOS将进一步扎根中国市场,推进中国功率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目前AOS重庆生产基地的建设进展相对顺利。整个项目大致分成两期:一期总投资约4亿美元,包括芯片制造计划投资2.7亿美元、封装测试投资1.3亿美元。12英寸芯片制造一期产能为2万片/月。二期规划总投资约6亿美元,最终产能为5万片/月。芯片封装测试一期产能为500KK单元/月,二期最终产能为1250KK单元/月。
“一期于2016年3月30日举行开工仪式,现在地基已经打好,正在进行地上部分的施工作业,预计封装厂部分今年9月就可以实现主体建筑封顶,明年初晶圆厂厂房也可以封顶。与此同时,我们将积极进行机器设备的导入。预计2018年年初就可以进行封装测试设备的进场安装调试,晶圆制造设备相对要慢一点儿,大约可在2018年6~7月进行。”张复兴说。
依托IGBT优势技术 取得业绩迅速成长
AOS的产品主要包括MOSFET、POWER IC、TVS、IGBT等功率半导体器件与IPM智能功率模块。“AOS在器件物理、工艺技术、电路设计及封装设计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通过将这些经验整合用于产品性能和成本控制的优化,AOS显示出独到的竞争力。特别是,凭AOS在IGBT技术上的实力,开发的IGBT产品具备高性能与高可靠性,可为用户提供优异的导通和开关特性。”张复兴说。
此外,AOS在MOSFET和IGBT/IPM智能功率模块上也具有相对独特的技术优势。根据张复兴的介绍,AOS的MOSFET已经获得国内客户的广泛认可,在家电及计算领域保持技术的优势并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AOS的IGBT/IPM模块则以变频器为切入点,未来向其他产品领域扩展。
“AOS相对一些大公司推出IGBT/IPM产品晚一些,但是我们的产品技术是先进的。我们目前正在向客户大力推广IGBT/IPM产品。现在已经有国内客户预定了相应的产品。”张复兴表示。
AOS成立于2000年,凭借卓越且完整的功率半导体技术方案,为用户提供质量更优,且更具成本与效率的产品,取得了高速的成长。目前公司技术团队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为销售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根据张复兴的预测, AOS在2017年销售额将达3.98亿美元,创销售新高。而在中国市场发展,将是AOS取得进一步成长的重要支撑。
style='font-size:14px;color:black'> 日本曾实践“官产学”一体化的道路,在VLSI项目上将多家计算机公司以及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研究人才组织到一块进行研究工作。韩国政府也曾在“电子-21”计划中,其通商产业部与企业各投资20亿韩元成立集成电路设地中心,与韩国科学技术院、汉城大学、延世大学协作,培养ASIC设计人才。
“自强工业科学基金会形成了‘教育、训练、就业’一条龙的服务,我们会根据就业需求进行市场调节,70~80%的毕业生都可以找到工作。例如IC设计课程,学完600多个小时就可以进入联发科等国际知名企业工作。”张云杰说。
中国的企业也在同各大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紫光集团、中芯国际、华力微等公司都正在进行企业内部培训、参与微电子学院共建,以培养合理的人才梯队。在2007年申请到“集成电路工程”专业领域后,中芯国际与上海交大建立了专班,由上海交大派老师专门去上课,30~50人一班,一直持续到现在,累计培养人才200人左右;华力微电子也曾与上海交大成立专班,培育人才100人左右。
刘刚告诉记者,上海交大未来将主要尝试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今年已与长江存储、华力微电子谈成合作,共同培养在职研究生成为企业员工,并将发展在职培训,让员工在工作期间报考在职研究生。
本次成立的芯华培训中心也与福建省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进行了订制班签约仪式。未来,还将为其进行员工的专业培训,培养更适合产业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