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海盐:“三坚持”开启工业技改“新里程”

发布日期:2017-06-07 10:34 信息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近年来,宏观形势偏紧,招商引资引进新项目难度加大,海盐县积极化解不利因素,紧紧围绕“工业强县”战略目标,以“政策保障、产业优化和‘三换’行动”为引擎,抓好龙头骨干企业扩张和现有企业提质,全面推行“亩产论英雄”的导向机制,出台有效投资扶持引导政策,建立工业要素利用及投入产出监测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挖企业节能、技术创新、产品升级项目,工业有效投入成效明显。2016年,该县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151.4亿元、同比增长12%,获获2016年工业大县技术改造财政资金奖励1000万元(全省只有10个县(市、区)获该项奖励)。其中,设备投入106.7亿元、占比70.5%,现代化技改投入142.8亿元、占工业生产性投入94.3%。其主要做法是:

坚持政策保障,助推项目建设,促有效投入

 一是精谋方案立“航标”。制定出台《2014年海盐县推进工业有效投入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工业强县建设,进一步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着力破解工业投资难题,推动全县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实现该县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2016年,全县工业生产性投入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超出年计划的2.8%,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57.4亿元,占全部工业投入的37.9%,比去年同期占比提高了3.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2016年,30个县级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开工率87.5%,实现投资55.8亿元,超额完成重大项目年度计划,占全县完成投资50.2%。

二是完善惠企增“信心”。加大营造合力惠企的氛围,整合各类扶持工业的有关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用地保障、财税激励、金融扶持、科技支撑、人才奖励的惠企政策。先后推出《海盐县推进工业强县建设加快转型发展财政扶持若干政策》、《关于提升企业管理、发展信息经济、鼓励兼并重组的若干补充意见》、《海盐县发展核电关联产业扶持政策》《关于落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政策的若干实施意见》,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财务成本等多个涉工扶工政策。2016年,累计落实企业扶持资金1.59亿元,减免各类税费3.42亿元;为企业减轻经济负担26.62亿元。

三是上下联动提“时速”。针对有效投入增长缓慢的情况,我县专门成立了三个有效投入督查小组,深入基层一线,化热点,攻重点,破难题,实施企业重点问题交办制度和项目难点问题督办制度,逐一落实解决,护航企业发展,促进项目攻坚。同时不定期召开企情交流会议,切实推进有效落实。同时出台了《海盐县“突破•提速•深入”集中行动方案》及《关于落实“突破•提速•深入”集中行动实施办法》,要求相关责任部门在每月对“415”骨干龙头企业、小升规培育对象、亿元企业培育对象、重点工业项目至少走访一次以上,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更全面、实时掌握各联系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力所能及地解决实际问题。2016年16个推进中存在问题的重大工业项目,已有15个项目解决问题,部分项目已顺利开工建设。

坚持完善服务,推进项目建设,促有效投入

一是改革审批制度,促发展。为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精简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加快项目建设与投产,切实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周期长、申报资料多等问题,我县通过创新项目审批机制、一窗服务、联审联批、信息共享四个方面推行“绿色”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效率。还先后出台了《海盐县工程建设领域集中受理实施办法》、《关于推进海盐县工业企业“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方式改革的通知》、以及《关于印发海盐县工业企业“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改革的通知》等文件,均对工业投资项目在审批步骤、审批条件上进行了简化,缩短了审批环节和时限。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实施简政放权改革,着力推行“绿色”审批制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2016年,全县备案工业项目360个,总投资107.4亿元,当场办结率达100%。

二是探索验收办法,促竣工。忧企业之忧,想企业之想。根据项目业主反映,项目开工建成投产后,如没有通过综合验收,还有10%左右的土地保证金不能退还。因各部门单项验收太多,项目所有单项全部验收完成耗时最快的也要一年时间,土地保证金无法短时间内退还,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不利于正常生产。为减轻新征地项目负担,加快资金流转,由县经信局牵头通过走访调研,同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及时对《海盐县工业投资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办法》进行了调整,出台了《海盐县工业投资项目投资强度验收办法》,缩短验收时间,方便企业及时退还土地保证金,进一步提高验收效率。验收办法改革后,仅2016年就有12个项目通过验收及时退还了土地保证金,还有1个项目正在验收中。

三是增强资源保障,促落地。为确保招商引资项目及时开工建设,海盐县建立了工业用地项目备选库,工业项目取得土地指标必须先进入备选库,具体由县经信局负责实施。上半年,经信局已会同发改、环保、国土、规划等部门对各镇(街道)、开发区上报的工业用地项目从土地性质、产业准入、规划选址、环境保护、能耗准入、开工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经实地勘察后,对项目进行汇总排队,剔除了一些虚假、条件不符和不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确保产业好、效益好、投入高、开工条件好的项目优先拿到土地,提高工业用地项目质量,提高项目开工率,增加有效工业投资。在全县用地指标紧缺的情况下,解决了5个项目,近200亩用地。

坚持转型升级,推进创新建设,促有效投入

一是“平台+项目”筑巢引凤。围绕“415”工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施一城二翼三园为主平台特色产业园建设,即抓好“1+2+3+X”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投资稳步提升。2016年,海盐特色产业园区平台共入驻项目396个,占全县全部工业项目数的82.5%;396个项目共完成投资108.8亿元,占全县工业项目完成投资的71.9%。其中:“1+2+3”(1指中欧城镇化示范区,2指二个省级开发区,3指开发区的中德产业园、武原街道的中丹产业园、秦山街道的中法产业园)五大产业园对投资的增长突出,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70.2亿元,占园区工业投资的64.5%。

二是“重组+转型”续航有效。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对上一年度产值亿元以上企业、产值亿元以下的规上企业对外进行并购重组,经认定为退低进高项目的,在办理土地、房产等资产交易过程中发生的税费所形成的地方财政所得部分给予100%、80%的奖励,引导资金、技术、产品、设备等要素实现嫁接,鼓励企业兼并重组。2016年,全县14家企业完成兼并重组,完成投资3.2亿元。鼓励企业自我转产转型,对新增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上的增加投资强度工业项目,投资超过省定标准,超过部分投资折算节约土地面积,给予5万元/亩限额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2016年,完成零增地技改项目435个,吸引增量投资104.6亿元。

三是“创新+节能”后力强劲。围绕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建立企业研究院、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联合组建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提升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增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2016年,有20家企业申报了56项省级工业新产品计划备案,其中6家企业的12项工业新产品取得省级工业新产品计划备案确认书;浙江明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首台(套)产品被省经信委认定为“2017年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省补助资金50万元;海盐管件制造有限公司的大口径卡套式管接头获得2016年度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三等奖,获得资金补助20万元。(投资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