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是我省建成更加全面的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为初步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时期。信息化是覆盖我省现代化全过程的战略抉择,信息产业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支撑。因此,我们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以基本满足全省经济发展对信息技术装备和支撑需求为重任,以建设环杭州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产业基地为重点,强化技术创新,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壮大核心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增长点,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充分体现和贯彻了中央确立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的战略思想。二是将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新精神贯彻到我省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去。三是突出了我省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壮大核心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旋律。
2、关于发展目标的确定
“十一五”期间,我省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可概括为“增两倍,两突破”。
“增两倍”,就是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4%,总量在2005年2800亿元的基础上增长两倍,销售收入将超过80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4%的目标是经过科学测算得出的。主要依据有五点:一是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据有关权威机构预测,“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仍然是发展最快的产业,国内市场年均增长15%,世界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二是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信息产业由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的属性而受到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三是我省信息产业潜在市场扩张势头强劲,“十一五”前期,我省信息产业已基本确定的固定资产重大投资项目已达50余项,总投资规模已经超过1300亿元,这些项目实施成功后,将对我省信息产业规模扩大、水平提升产生重大影响。四是我省信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2005年,全国信息产业外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比重高达80%以上,而同期我省信息产业外资的比重仅为25%左右。我省信息产业外资经济的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差距就是发展动力,差距就是发展潜力。目前,引进外资、扩大外资经济比重已成为全省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外资进入我省信息产业领域的速度也呈指数增长趋势,从可预见的情况看,未来5年内,我省信息产业外资经济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5%提高到40%左右,外资经济对产业增长的拉动贡献率将高达48.1%。五是我省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惯性拉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保持3倍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快速发展,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从1990年的20.8亿元增长到2005年2450亿元,15年时间经济规模增长116.8倍,年均增长率37.4%(详细见表一)。
表一 1990年-2010年我省信息产业发展速度情况及预测表
年份 | 销售收入(亿元) | 五年平均年增长率 | 备注 |
1990年 | 20.8 | “七五”年均增长30% |
|
1995年 | 113.6 | “八五”年均增长40% | 5年增长4.5倍 |
2000年 | 532 | “九五”年均增长33% | 5年增长3.7倍 |
2005年 | 2450 | “十五”年均增长35.7% | 5年增长3.6倍 |
2010年 | 预计超过80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为7000亿元 | 预计“十一五”年均增长24% | 5年增长2倍 |
“两突破”。一是我省信息产业在关键技术和核心产业领域必能取得突破性成果。其主要理由是,我省信息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和长期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的积累,已具备了在更大范围内、更核心领域、更高层次上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仅“十五”期间我省信息产业就完成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1000余项,形成重要科技成果500余项,其中80%项目达到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20%以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6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有4项获得信息产业部重大科技发明奖,获奖数占全国同行业总数的14%。目前,我省信息产业重点骨干企业投入科研开发的费用比重呈逐年扩大的趋势,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增强。不少企业已在软件、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与多媒体技术、应用电子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工作,并取得大量阶段性成果,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我省信息产业在科研开发和结构调整方面必将取得突破性成果。核心产业,优势产业,信息服务业等三大产业结构比重态势将由2005年的约15:65:20预计调整约为17:58:25。
(二)关于产业的三大发展定位的确定
产业的三大发展定位
听取各方意见和深入研究,“十一五”期间,我省信息产业确定的三大发展定位是:我省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产业;“长三角”信息产业民营经济创新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研发与生产基地。
1、为何将信息产业定位为我省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产业
由于当今信息产业所具有的高渗透性、高融合性、高倍增性、高带动性的时代特征以及信息产业发展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产生的无可替代的影响力,信息产业理所当然成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又由于信息产业是构成我省高技术产业的主体,对优化我省产业结构、提升我省产业水平有决定性意义。目前,我省信息产业增加值已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2.2%,占全省GDP的5.5%,预计到2010年,占全省GDP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以上,届时,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将更加显现,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2、关于长三角信息产业民营经济创新基地的定位
在长三角区域中,地处长三角南翼的浙江信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特别是产业规模较之江苏、上海稍逊一筹。但浙江省信息产业发展也有独特的优势,民营经济发达,民营经济规模据国内同行领先水平,约等于上海江苏两省市信息产业民营经济之和(详见附表二)。行业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百元销售利润率列长三角之首,居全国同行第二位,我省信息产业应当担当起长三角民营经济创新基地的历史重任。
表二 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民营经济及主要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比较表
2004年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民营经济规模(亿元) | <800 | <700 | 1440 |
集成电路 产业 | 产业规模全国第一,设计业落后于制造业 | 产业规模全国领先,产业链并重发展,封装业发达 | 产业规模全国领先,产业链并重发展,设计业成就突出 |
软件产业 | 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嵌入式软件发展突出 | 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前列 | 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应用软件发展较有特色 |
计算机产业 | 产业规模全国第一,产业链完整,外资主导 | 产业规模全国领先,产业链完整,外资主导 | 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前列,内、外资均不活跃 |
通信产业 | 产业规模全国领先,研发较强,缺乏自有品牌 | 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制造力量强,外资企业比重大 | 产业规模全国领先,研发制造发达,自有品牌比重大 |
创新条件 | 大学、科研机构数量多,科技创新环境优异 | 大学、科研机构数量多,但创新环境一般 | 大学、科研机构数量多,民营经济创新氛围浓厚 |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产业部
3、关于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研发与生产基地的定位
我省是全国信息产业最发达的省市之一。全国9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11大软件产业化基地、7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浙江省均居一席,信息产业部首批认定的31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我省占其5席,成为全国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最多的省份。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联合公布的2004年(2005年数据未公布)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前10位省市名单中,浙江省位居第4位。
表三 2004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前10名省市
排序 | 省市名称 | 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亿元) | 规模以下企业占行业比重的评价 |
1 | 广东 | 7971 | 发达 |
2 | 江苏 | 4312 | 较发达 |
3 | 上海 | 3592 | 一般 |
4 | 浙江 | 1428 | 发达 |
5 | 山东 | 1402 | 一般 |
6 | 天津 | 1367 | 一般 |
7 | 福建 | 1324 | 较发达 |
8 | 北京 | 1232 | 一般 |
9 | 辽宁 | 443 | 一般 |
10 | 四川 | 276 | 一般 |
同时,浙江省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和创新环境优越,机制灵活,草根经济发达,是我国振兴电子信息产业和建设电子强国的重要力量。
经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并进行多层面衔接以及专家评审后形成的《浙江省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第8稿)》,内容基本完善,现报请审阅。规划一旦通过批准,我厅将认真组织贯彻实施,并在贯彻实施中随着国内外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对规划进行滚动修改调整。
(三)关于征求意见有关重点建议的采纳情况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特别是在规划后期征求省级有关部门意见中,经整理,共收到各类重要修改建议30余条,建议涉及规划文本的篇章结构、重点段落的文字描述、战略目标取向及文字表达(如信息强省、电子信息强省战略目标的提出)、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产业布局、重点工程及政策措施等几乎所有重要内容。经认真研究,其中70%以上的重点建议被采纳吸收。如删除建设“信息强省”战略目标的提法,精简了“十一五”目标体系,更加突出了“十一五”战略性目标;淡化了产业布局中小区域和具体产品的概念,更加强调培育块状特色经济和产业链体系;在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内容,更加关注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规划文本结构中,增加了“产业现状与发展机遇”一大部分的内容。
在有关单位反馈的修改建议中,也有部分单位的意见未被采纳,主要有:
1、关于技术创新发展目标具体指标的确定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经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我厅提出“十一五”期间,企业的科研投入强度占销售收入比例力争比“十五”期间翻一番,平均达到3%以上,重点骨干企业科研投入强度力争达到4%以上。科技厅在数目反馈意见中,认为这个指标偏低,建议将骨干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额比例提高到5%以上,而同时省经贸委在书面反馈意见中认为,信息产业科研投入强度占销售额的比例平均达3%,重点企业达4%以上的目标偏高。经研究,我厅认为“九五”末期,我厅信息产业科研平均投入强度和重点企业投入强度分别为1.0%和1.6%,经过“十五”发展,科研投入强度分别提高到约1.8%和2.6%左右。5年提高0.8-1个百分点。随着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以及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企业用于技术进步的投入强度比日益加大,“十一五”期间平均可提高1-1.5个百分点。因此,我们认为,现规划中提出的科研投入强度指标,不就完全可能实现,同时也是创新型产业,提高核心力所必须做到的。故上述两个意见均未产纳。
2、关于发展网络电视(IPTV)问题
网络电视(IPTV)是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是全球相关部门长期致力于推动多网融合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它的诞生受到广大消费和市场的热烈欢迎,它也是互动电视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有关省市试点网络电视以来,目前全国已经发展网络电视用户近50万户。我们认为,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媒体,无论是作为一门新型技术还是作为一项网络文化产业,在我国都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都应该引导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规划中保留了对网络电视发展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