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国勤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98号提案《关于加快我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建议》收悉。该提案对我省传统制造业所面临的劳动生产率低、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较大、产品质量及品牌塑造不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了加快技术改造、加快产品升级、加快绿色化转型和支持企业走出去等宝贵建议,对深化推进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经会商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能源局等省级有关部门,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有关工作情况
(一)加快技术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加快智能化转型,提升传统制造业生产效率。一是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造。印发《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行动方案》《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实施方案》等文件。重点推进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2023年全省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80%。分类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突出细分行业特点,大力推广“N+X”(行业共性场景+企业个性场景)模式,综合采用链主带动、平台赋能、园区协同等方式,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普及。截至2024年6月,全省1.1万家待改造企业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79.4%,带动资金投入106亿。组织开展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市、区)创建工作,两批共遴选40个县(市、区)给予省级财政专项激励,2024年新增金华、绍兴2市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城市。二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印发《浙江省工信领域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紧扣赋能、需求和供给3个关键词,聚焦纺织、化纤等传统优势行业,加快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更新退出;聚焦石化化工、食品饮料等重点行业,积极更新升级试验检测设备;推动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环节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备。推动一批项目列入国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专项支持。截至2024年6月,累计组织设备更新对接活动239场,推动全省工信领域完成设备更新6.7万台(套),带动投资570亿元。组织推荐1009个“两新”项目上报工信部,241个项目通过工信部遴选,涉及融资需求418.5亿元。宁波、嘉兴2市列入国家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三是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印发《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链“链长+链主”制工作方案》,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总链长、省领导任分链长,重点企业任链主,形成高效协同推进机制。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制定出台《浙江省产业链“链主”企业认定工作办法(试行)》,建立链主企业培育库。发挥问题分级分类协调交办机制,通过“链企直通车”等多种渠道切实为大企业解难题。完善“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培育梯度体系,推动各地创新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政策支持举措。2024年,全省新增评价创新型中小企业2706家、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22家、向工信部推荐上报“小巨人”企业1600家。四是推进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建设智能工厂操作系统、现代纺织、绿色石化等省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开展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孪生与提质增效互联网运维系统、绿色化工艺技术及装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等领域攻关,围绕纺织、化工、汽车零部件等传统行业,部署实施省“尖兵”“领雁”等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00项,取得了重特大工程高性能特种控制阀等149项硬核科技成果。
(二)加快产品升级,依靠品质拓市。加快高端化转型,提升优质产业供给能力。一是深化质量强企。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开展质量提升强企行动,引导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协同推进质量问题攻坚,着力培育一批质量标杆。强化质量技术支撑,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建设85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实施268个产业质量提升项目。二是深化品牌建设。进一步完善“浙江制造”品牌打造机制,着力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培育一批有竞争力和美誉度的“浙江制造”品牌和“浙江精品”,截至目前,全省累计3049家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浙江制造”认证。三是深化标准引领。支持我省有关单位主导和参与传统制造业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定,进一步提升标准话语权。完善传统制造业标准体系,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标准提升行动方案。四是实施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印发《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等文件,引导地方加大历史经典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塑造历史经典产业新辉煌,绍兴市出台黄酒专项政策,预计兑现相关政策资金上亿元。
(三)加快绿色化转型,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绿色转型,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发展。一是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编制印发《浙江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工厂建设评价导则》《浙江省绿色(低碳)工厂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组织开展2024年度国家、省绿色制造名单遴选推荐评审工作,力争完成全年创建省级绿色低碳工厂100家、绿色低碳工业园区5个以上任务。加快布局“核风光水蓄氢储”新能源产业链,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应用,将温州市龙湾区、长兴县等地列入新能源装备集群核心区协同区,长兴县获1650万元集群核心区协同区省级财政专项激励支持。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省级相关部门按职能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积极推动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退出,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和节能监察力度,依法依规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工作。三是持续推进全国首个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鼓励各类园区积极探索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聚焦石化、化工、纺织等重点产业,遴选减污降碳协同园区试点61个,探索源头防控、过程控制、末端治理、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减污降碳协同模式。上线“减污降碳浙里来”应用平台,为企业打造集技术分享、案例展示、平台服务于一体的技术产业服务社区。四是不断强化碳市场数据质量监管。印发《浙江省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数据质量管理实施方案》,以嘉兴、湖州等地为试点,率先开展发电行业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碳市场达标评价工作。建设企业数据质量监管模块,推动企业开展碳排放关键数据自动化采集和在线接入,实现企业问题“发现—预警—执法”监管闭环。截至目前,全省共有400余家碳市场企业纳入碳报告管理,涵盖石化、化工、有色、造纸等八大重点行业。五是有序开展碳足迹碳标签技术攻关。以纺织产业为切入口,开展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因子研究,构建碳足迹基础数据库。开展碳足迹评价地方标准研究,起草《浙江省产品碳足迹评价通则》《浙江省产品碳足迹评价指南纺织和服装类》等2项省级标准。在化工、纺织、造纸等重点行业开展企业碳排放计量审查试点,实施“双碳”认证国家综合试点,组织绍兴等地率先开展“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
(四)支持企业有序走出去,壮大地瓜经济。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有序引导产业国际化布局。一是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并购或自建方式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推动国(境)内外技术成果、高端人才、管理经验和市场资源融合发展,帮助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分工合作。开展不同国别产业政策研究,依托各类研究机构为当地企业全球化布局信息参考和智力支持。鼓励制造业企业率先布局重点国别区域关键产业链供应链节点,建立全球研发、技术、生产和营销体系,高水平开展产业链全球精准合作。二是助力企业“拓市场”。通过畅通签证办理渠道、组织随团金融顾问等多种支持方式,助力企业走出去参加国际经贸交流、稳定现有出口市场、拓展RECP、“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2023年,累计组织2861个团组赴境外参展、开展经贸洽谈和招商推介等商务活动,为975个出海团组提供随团金融顾问。2024年,计划支持境外重点展会100个以上,其中新兴市场展会占比达85%。加大出口信保支持,助力企业外贸订单“应接尽接”,2023年,全省对资料齐全的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限额申请实现批复满足率达到92%。三是引导企业有序布局境外产业。持续推进《加快培育浙江民营跨国公司“丝路领航”行动计划》,加强本土民营跨国公司培育,2023年新增认定10家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加大境外经贸合作区培育,建立《对外投资备案服务十条》工作机制,围绕企业布局境外产业需求开展“丝路护航”活动,不断优化跨境服务水平,引导企业布局境外经贸合作区。推动雄鹰企业等龙头企业扎根浙江、面向全球,鼓励把总部、研发设计、高端制造等留在浙江,引导企业从“产业转移”走向“产业升级”。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国家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升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一)探索数改路径。指导金华、绍兴等抓好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组织实施管理,开展2024年省级财政专项激励试点县遴选工作,计划新增20个左右列入支持名单。推动各试点地区提炼“N+X”应用场景,打造企业样本,总结经验模式,加快复制推广。谋划制定《浙江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攻坚行动方案》,力争到2024年底实现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二)推进“三升融通”新一轮技术改造专项行动。把握设备更新周期的时间窗口,抓好第二批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争取,指导督促地方和金融机构落实好第一批再贷款政策。有序推动企业技改提能,全年计划组织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5057个,完成投资1500亿元以上,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纳入制造业项目四级分控工作体系,落实领导联系、专人服务制度。优化省级支持政策,鼓励地方支持设备更新和技改项目叠加享受国家、省、市、县奖补政策。
(三)打造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品牌。重点打造浙东工业母机、环杭州湾现代纺织与服装、金台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杭嘉湖物流装备等我省传统产业领域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各地积极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推进宁波市绿色石化、温州市乐清电气等国家级集群培育,加快向世界级集群迈进,打造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的产业集群品牌,提升重点传统制造业发展能级,抢占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四)引领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结合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要求,深化对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工厂的指导服务。分级推进各地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工厂培育建设,强化动态管理,对列入名单的单位,强化落实相关产业政策。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示范作用。
(五)开展新一轮“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持续深化拓市场行动,用好商务部、外交部已有的重点团组保障机制,争取加大浙江省团组保障力度,2024年,计划组织境外拓市场团组1000个以上、参展企业1万家以上,更大力度鼓励外贸企业走出去拓市场。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重点支持华立集团墨西哥园区、华友钴业印度尼西亚园区和吉利集团马来西亚园区的建设工作,落实支持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中央外经贸专项资金。落实跨国公司培育工作机制,每周制定重点关注项目清单,线上或线下结合解决企业对外投资问题,引导境外企业反哺国内总部,稳定境外产业链和供应链。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联系人:产业升级与品牌建设处 雷国强
电话:0571-87057404,传真:0571-87058111
邮编:310007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4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