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德清开发区:助企纾困见真章 谋篇蓄势向未来

发布日期:2022-08-18 16:42 信息来源:浙江日报 浏览次数:

这是一片富有成长活力的发展热土,居于杭州、湖州、嘉兴三地的地理中心位置,浙江德清经济开发区(新市镇)(文内简称“开发区(新市镇)”)坐拥承接大都市产业辐射的先天优势,聚焦工程机械、光电通信及半导体产业链,产业发展集聚化、高新化、智能化态势明朗,开发区2020年正式挂牌运行以来,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6个,开工项目63个,竣工项目46个,固定资产投资翻了一番,平台能级持续提升,稳步成长为德清“产业高效协同发展增长极”。

这个蓬勃向上的开发区(新市镇),骨子里镌刻着自我进化的朝气和应对危机的沉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经济环境不稳定的困境,开发区(新市镇)的建设者迎难而上,将助企纾困稳市场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利契机,精准打出系列“组合拳”,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稳住了开发区(新市镇)跃变升级的“基本盘”。

科学布局塑格局

描绘整体大美新画卷

常态化做好基础配套和服务升级,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做好助企纾困,是开发区(新市镇)的使命所在。

开发区(新市镇)有规上企业133家,常住人口8.9万,其中外来人口占比25%,完善的功能配套是开发区(新市镇)留人、留心的基础,更是辖区企业安心落地、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多年来,开发区(新市镇)立足小城市定位,协同城镇、乡村建设,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加快由“镇”到“城”的新跨越,“全域美丽、整体大美”的整体形象更加清晰。

得益于小城市培育建设,在开发区(新市镇)的土地上,投资9亿元、融新市文化和运河元素于一体的运河新天地文旅综合体拔地而起,为开发区(新市镇)树起了水乡风情浓郁的文化地标,随着57个未来社区建设项目、运河公园等工程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再次驶入“快车道”。“既有现代气质,又具有古朴气息,在这样一个有文化有内涵有品位的地方创业创新,是件幸福的事。”浙江金士顿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医疗、教育、住房,是与人们幸福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大事。总投资约6亿元的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德清医院(德清县中西医结合医院)顺利竣工并投用。现有中小学5所、幼儿园4所,可容纳学生6000名,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与此同时,开发区(新市镇)加快建成六村抱团联建项目,解决员工宿舍需求,引导村民规范民房出租,最大限度解决企业员工的用房需求。

在有限的土地上,做足“空间”文章,寻求外在形象和内在发展动能的同步跃升,并最大限度为企业未来发展留白,开发区(新市镇)正驰而不息。

开发区(新市镇)充分发挥杭嘉湖交界点的区位优势,统筹推进“三横三纵三高速”交通路网建设,在提升城乡风貌、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时,为助力辖区企业畅达物流创造充裕条件。为加快“腾笼换鸟”和平台建设,2020年以来,开发区(新市镇)累计启动老旧园区改造项目55个1780亩,平均容积率从0.5提升到2.3以上。

既关注企业前期困难,又解决企业后顾之忧,软硬件配套不断完善,内外形象加速提升,与开发区(新市镇)能级一起成长,是辖区企业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勇气。

“开发区(新市镇)还享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省‘四大建设’、杭州都市圈、杭湖一体化、大运河文化产业带、诗路文化带等战略与规划红利,势必在长三角地区脱颖而出。”谈及未来,开发区(新市镇)有关领导信心满满。

精细服务强保障

释放稳中求进新动能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经济环境不稳定的困难,一些辖内企业生产停滞,助企纾困成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开发区(新市镇)深入开展“三聚三保三落实”助企纾困稳进提质攻坚行动,多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项目推进等过程中的各类难题;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开展“清风入企365”行动,奔走在监督执纪一线,督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振发展信心。

约定的竣工时间即将到期,而项目竣工核验还在走流程,通过项目抵押贷款的1500万元资金也到了还款阶段。收到银行催款通知后,浙江新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诚格外着急,立即联系开发区(新市镇)寻求帮助。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走访,积极协调对接,第二天就帮企业把约定的竣工时间延期三个月,并加速办理项目竣工核验。“一天时间就帮我们解决了难题,真切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助企纾困的诚意和速度。”王诚感慨,开发区(新市镇)及时纾困,保障了企业资金链的良性运转,为项目顺利推进赢得了“时间差”。

在开发区(新市镇),活跃着一支27人的驻企服务专员队伍,他们深入企业一线知寒暖、精准服务出实招,成为助企纾困的中间力量。

驻企服务专员在走访中了解到,浙江威昇作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新项目因能耗双控政策审批受阻,导致企业上市脚步放缓。为帮助解决这一难题,驻企服务专员深入调研,得知该项目是承接母公司项目并不新增能耗,便与相关部门协商,重新对能耗验收确权。“政府服务帮我们及时完成了新项目的备案手续,加快了企业上市进程。”该企业负责人吴明龙说。

无论面临怎样的发展格局,“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生长”,始终是开发区(新市镇)不变的服务信条,得益于一系列落于实地、科学精准的助企服务,开发区(新市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持续增强,使“成长型企业安得住,新项目进得来”成为常态。

今年上半年,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开发区(新市镇)坚持“项目为王”,提交了一份亮丽的招商成绩单:完成亿元以上项目签约21个,总投资140亿元,涵盖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人才创业、户外休闲、绿色农业等领域。其中,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材集团首次在开发区(新市镇)投资,实现50亿元以上项目历史性突破,外资项目首次突破4个,大项目量质齐飞、内在发展动能强劲的开发区(新市镇),正以稳中求进的姿态,谋求能级跃升。

多措并举谋长远

蓄势而发再启新征程

纾眼前之困,布未来之局。如何从辖区企业面临的难点和诉求入手,将暂时性困难转化为开创新局的有利契机?开发区(新市镇)稳步探索。

为助力企业纾困,开发区(新市镇)建立了常态化的服务机制,除助企纾困专班和驻企服务专员常态化上门问需、精准施策外,开发区(新市镇)还从优兑现减负强企“政策包”,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发放和争取各类奖补资金5000万元以上,积极开辟“云上招工”新渠道,为企业解决用工缺口3000人以上,全方位帮助企业缓解燃眉之急。

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生产力,也是制约企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协同融合的一大短板。开发区(新市镇)以面向未来的视角,聚焦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破解制约开发区(新市镇)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难题。

对开发区(新市镇)为数众多的制造企业而言,技能型人才紧缺已逐渐成为普遍性难题,疫情常态化和多种不确定因素叠加,使这一问题更加凸显。为缓解这一痛点,开发区(新市镇)与湖州市技师学院合作共建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做好产学研衔接与合作,每年可为企业培训技能型紧缺人才1000人以上。

以党建为驱动,近年来,开发区(新市镇)积极创新“车间政委”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劳模工匠、技术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党建+工建”激发企业发展动能。如今,在开发区(新市镇)众多的一线车间里,以“红色引擎”激发人才活力、增强人才向心力和凝聚力渐成潮流。

热火朝天的一线车间内,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现象:“提能强素”成为开发区(新市镇)产业工人的共同价值追求!原来,在开发区(新市镇),高超的职业技能可以带来“看得见”的实惠:凭借技能等级提升加分,可为子女赢得新居民积分入学的机会;参加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可以打通技能成才通道,并通过“以技提薪”,得到按技术要素分配带来的各种利好。

今年,通过能级工资邀约,开发区(新市镇)有15家基层企业签订《技能和技术创新薪酬激励集体合同》,推动企业增加技能补贴、在职学历提升补贴、创新奖励、“五小”成果激励、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采纳奖励等,惠及职工3531人。55岁的装配工夏阿良、36岁的啤酒酿造工姚敏杰、34岁的线缆检验工周德美……在开发区(新市镇),像他们一样,3.2万名产业工人在整洁舒心的工作环境中,收获着有想头、有盼头的职业幸福感和价值感。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在开发区(新市镇),看见一座城市昂扬向上的身姿。稳步向前的开发区(新市镇),在做好助企纾困大文章的同时,正谋篇布局、润笔着墨,描绘一幅跃变发展的新蓝图。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