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德清:聚焦“未来工厂”标杆引领 全力打造县域新智造高地

发布日期:2021-07-12 10:30 信息来源:浙江经信 浏览次数:

德清县自2017年率先探索智能工业体系建设以来,目前已累计入围国家智造项目3个,建成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1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市县级智能工厂(车间)项目62个,其中鼎力大型高空作业机械未来工厂项目入围省首批“未来工厂”。

建“三大体系”精细谋划,在新智造启动上“快人一步”

构建县域新智造协同发展体系

围绕“工业智能化、智能产业化”的核心思路,重点聚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绿色家居三大主导产业以及地理信息、北斗、车联网三大未来产业,明确以智能制造应用带动智能产业发展,提出致力打造10个智能工厂、100个智能车间,完成1000亿智能化技改投资的五年行动计划,2021年迭代升级为以培育“未来工厂+未来产业”为主体的“冠军+”新智造行动,形成了具有德清特色的智能制造协同发展体系。

构建县域新智造认定标准体系

在全国县域率先探索制定出台县级智能工厂(车间)认定管理办法,建立“9764”要素条件认定体系,对标国家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标准、省级“未来工厂”建设标准、试点示范项目的评价维度和指标体系,明确智能工厂9项要素条件和智能车间7项要素条件,细化评分规则,制定基础与环境等6项评价维度和国标行标等4项附加指标,确保评选标准的关注点和导向性与新智造发展方向相匹配。

构建县域新智造公共服务体系

依托城西科创大走廊德清片区建设,全力打造“研究院+人才+基金+孵化平台”创新链条,已促成中科大Alpha创新研究院等24家研究院落地德清,建成地理信息、通航智造、生物医药3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建设中试小试平台和数字化柔性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集聚21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商,创新推出智能化升级服务券,服务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目前全县企业上云突破4000家。

推“三个覆盖”精准发力,在新智造促成上“蹄疾步稳”

推数字问诊全覆盖,注入“智”因子

组建标准宣传应用小组、CIO俱乐部、知名高校专家团队、高端科研机构顾问、专业智造服务商团队等涵盖“政产学研介”的新智造服务团队,免费上门为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智能化诊断服务、智能化水平评估,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对标达标。目前,全县共实施企业数字化问诊活动8期,覆盖重点企业130家,2021年计划实现8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问诊服务全覆盖。

推智能技改全覆盖,突出“融”属性

实施数字基因行动,在“标准地”项目准入条件中列入生产过程必须智能化的要求,让企业的数字基因与生俱来,2020年以来新签约的245个工业新项目全部完成智能化生产方案制定。实施“5G+工业互联网”提升行动,支持现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向行业级、产业链级平台提档升级,融入省“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目前已建成以欧诗漫珍珠生物制品等工业互联网平台7个,其中省级平台2个。

推行业引领全覆盖,营造“优”环境

依托4个省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围绕高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绿色智能家居等主导产业,应用“业务+数据”中台核心技术,形成全行业可连接萃取的大数据处理平台,促进上下游企业互通互融、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数字化整体水平跃升。突出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在产业聚集度高细分行业打造“一行业一示范”,已遴选示范企业16家,兑现奖补资金3560万元。

创“三项机制”精心保障,在新智造创新上“停不下来”

构筑普惠智造服务生态

围绕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构筑新智造普惠支撑服务生态。积极引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其中浙江博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4家专业机构入选省工业信息工程服务机构。定期召开数字经济推进大会、企业智造现场推广会、CIO主题沙龙、免费数字化问诊、知名高校培训班等,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5G信号实现县域全覆盖,全域949.3公里道路开放自动驾驶测试。

建立未来工厂培育梯队

对标省“未来工厂”建设标准,形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评价提升机制,建立以8家优势主导产业企业为领军的第一培育梯队,高端智能装备产业以鼎力大型高空作业机械未来工厂、天马轴承数字化车间为示范,生命健康产业以欧诗漫珍珠日化品未来工厂、正大青春宝中药固体制剂智能化工厂为示范,培育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领先、应用效果显著的“未来工厂”标志性智造工程。

强化智造专项政策支撑

先后修订出台了“工业18条”“高质量发展30条”“人才新政4.0”等一揽子政策意见,统筹省级专项资金向企业智能化转型方向优先倾斜。2020年,该县省级制造业高质量专项激励资金中用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比重达到68.7%。全面落实降本减负政策,创新推出增加技改贷款、新智造贷款低息方案,已累计减轻新智造企业成本超40亿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