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经信要闻

回眸“十三五” ㉛ | 舟山:大项目带动、智能化生产、园区化集聚 工业经济布局持续优化

发布日期:2021-02-05 14:04 信息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开栏的话: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当前,全省经信系统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着力谋划“十四五”时期经信工作干什么、怎么干,争先创优、克难攻坚,勇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开路先锋,努力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展现经信担当、作出经信贡献。


12月17日起,浙江省经信厅官方网站开设“回眸‘十三五’ 展示新成就”专栏,系统梳理“十三五”以来全省经信系统的改革发展成就,见证可喜变化,传递发展信心,开启崭新征程。本期聚焦舟山市经信领域“十三五”发展成就。敬请垂注。



大项目带动、智能化生产、园区化集聚

工业经济布局持续优化


“十三五”以来,舟山市坚持“大项目带动、智能化生产、园区化集聚”发展思路,依托绿色石化等重大项目带动工业经济总量增长,以创新驱动引领船舶修造、水产品精深加工、机械制造等传统制造产业智能化转型,以园区集聚带动工业经济布局持续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全市工业经济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发展格局。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总量迅速增长。2016年-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8%,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预计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达60%以上,“十三五”期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4.8%,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实现跨越式发展。工业投资持续发力。全力推进工业投入,“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投资年均投资增速21.3%,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主导产业加快转型。“十三五”以来,全市工业主导产业凸显海洋特色,2019年船舶修造、水产加工、石油化工三大产业占全市制造业比重总计达到82%。重点行业中,船舶修理业务占全国的40%左右,外轮修理占全国的比重超过50%,推进绿色修船,“绿色船舶修理企业规范管理”成功入选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水产品加工业向集聚化、精深化、特色化发展,着力培育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新品种和新的增长点,水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60%以上,水产品加工企业中远洋水产品加工企业数占比达到了50%以上。围绕绿色石化产业,布局建设现代大型一体化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以油品全产业链为特色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项目,打破周边石化强国对芳烃、乙烯等重要石化原料垄断、降低进口依赖度。浙石化一期炼化一体化项目自2019年底全面投产以来全市石化产业规模快速提升,年产值超800亿元,成为工业支柱产业。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提质增效步伐加快。智能化改造全面推进。“十三五”期间,每年筛选100项“机器换人”和智能化改造项目,建立百项工程项目库,通过市、县(区)联动,协调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累计实施 “机器换人”和智能化改造项目510个。新应用工业机器人1200余台,重点行业内骨干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覆盖面达到70%以上,完成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104家。企业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省级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备案 223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62%,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比“十二五”末提升41.6个百分点,达到56.8%。亩均产出效益稳步提升。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深入开展“低散乱”企业和低效企业整治提升,亩均增加值从2017年的47.9万元提升至2020年112万元。



企业培育持续推进,集聚水平稳步提升。优质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围绕专精特新积极培育优质企业,“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专精特新”入库培育企业714家,培育“雄鹰行动”企业1家,取得零的突破。培育创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6家,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18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1家。抓好小升规,累计完成“小升规”企业192家。企业实现集聚发展。整合提升全市工业类园区,形成以市本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绿色石化基地和定海工业园区、普陀经济开发区、岱山经济开发区等省级产业平台为主阵地的发展格局,各种资源要素配置更加集聚。累计建成小微企业园18个,形成了一批以螺杆、汽配等为主导特色的小微企业园,引导一批小微企业向园区内集聚。企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立局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机制,健全完善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改造提升市企业服务综合平台,组建中小企业服务联盟,建立线上线下服务协作机制,为我市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创业、培训、融资等公共服务。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实现零的突破,新增1家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推行实施中小微企业服务券,降低中小微企业购买服务成本,“十三五”期间全市服务券累计发放844万元,受惠中小微企业1252家。


数字经济初显成效,新旧动能快速转换。企业上云全面推广。引导企业从资源上云向管理上云、业务上云、数据上云升级,“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企业上云7242家。智慧海洋建设取得突破。在2018年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智慧海洋建设方案》,将舟山群岛区域试点示范工程列为全国四个示范区中唯一市级区域示范。智慧海洋舟山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项目,被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列为国家智慧海洋首批区域试点示范项目,并获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牵头的智慧海洋应急通信试验网络项目率先在舟山应用示范。省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也委托舟山市落地建设。项目应用顺利推进。舟山海洋大数据中心一期已有50多个单位84个业务系统部署应用,云平台实现与省级政务云无缝对接。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2.0版已上线运行,实现江海联运船舶全程物流可视化。智慧渔业、无人岛智能管控、智慧海防等试点应用也正在有序推进中。数字产业引育初见成效。开展精准招商,中船、中电科、海兰信等一批央企和上市企业已落户舟山,星楷通信、盟升电子等也在舟山落地打造海上卫星产业园。同时积极对接清华大学、阿里巴巴等推进船联网工程。“十三五”以来规上电子信息企业数实现翻一番。新兴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正式获得工信部批复同意。开展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一件事”集成改革,助推5G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质提速,开通5G基站1654个,实现核心商住区、普陀山风景区、甬舟高速等区域5G信号覆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