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滨江:工地进入“智慧”时代

发布日期:2020-06-28 17:31 信息来源:浙江日报 浏览次数: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片住宅小区错落有致,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一个个重大的项目落地开工……走进杭州高新区(滨江),飞速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沧海桑田的蜕变,也给工程项目的监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了解,杭州高新区(滨江)已连续5年受监项目建筑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且朝着高度越来越高、深度越来越深的趋势不断发展,监管难度不断升级,迫切需要寻求管理新模式。

为推动工程建设领域治理现代化,杭州高新区(滨江)自2016年起就开始探索创新建筑工地智慧化监管的模式。先后探索实施了“一球三枪”可视化远程监控系统、工地实名制考勤系统、2017年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平台、2018年关键岗位人员刷脸考勤系统、2019年建设工地智慧监管和企业零跑云平台等,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了“工地一码通”,构建全时触碰、全员参与、全程覆盖的工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极大提高了工地管理效率和施工安全水平,为持续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截至目前,杭州高新区(滨江)有137个工地运用了科技手段辅助工地智慧化管理。计划到2020年底,杭州高新区(滨江)上星级智慧工地达到30%,2021年底,上星级智慧工地达到60%,2022年底,智慧工地达到90%,最终以工地的智慧化监管、信息化管理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工地一码通”,

创新工地“云上监管”模式

进入梅雨季节,杭州暴雨天气增多。近日,杭州高新区(滨江)某个深基坑工地积水严重,情况危急。工地值班人员通过“一码通”一键报警功能,及时将情况上报,企业负责人、一线监督员、站长、局长及其他主管部门均第一时间收到信息提示,通过紧急调水泵排涝,使危机得以解除。

应急管理只是“工地一码通”的功能之一。今年5月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的工地现场多了一张“工地码”——通过“二维码”与工地“绑定”,是该工地在“工地一码通”管理系统中的“唯一代号”。一有紧急情况,可通过“一码通”上报,企业负责人、一线监督员、相关部门均会第一时间收到报警。

“以前这种紧急情况要经过层层上报,既误时间又误事。现在有了‘工地一码通’,构建了‘云上监管’模式,提高了工地管理效率。”杭州高新区(滨江)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地一码通”是“建设工地智慧监管和企业零跑云平台”系统的升级版,涵盖了智慧监管、企业零跑、信息公示、应急管理、健康查询等多种功能。

对监管人员而言,这个二维码就是“监管码”。监管人员进行检查、检测、验收后,扫码报告、动态评价,实现工地“红、橙、黄、绿、蓝”五级分类、精密管控;监管人员效能实时排行系统进一步夯实监管责任落实,认真履行网格化职责。

对参建企业而言,这个二维码就是“零跑码”。以前需要跑来跑去办的事,现在只要扫一扫“工地码”就可轻松办理。“一码通”系统可以办理28个事项,实现了审批不见面、办事不用跑。

对工地职工而言,这个二维码就是“考勤码”。考勤平台将人员信息与管理平台相连,上班可以扫码打卡,也可以查询本人出勤信息和工资所得,让所有职工安心上班、放心领薪。

对周边群众而言,这个二维码就是“信息码”。涵盖了项目企业、管理人员、建设周期、建成后效果等各种信息,有问题还可以通过“一码通”进行评价和建议。

“随着城市管理升级,工程监管从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传统的‘人管人’‘人管工地’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监管工作的需要。”杭州高新区(滨江)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举了个简单的例子,目前全区159个工地,而监督小组仅5个,传统方式只能每月到场检查1次,无法做到全时全覆盖。

而“工地一码通”的可视化平台已经连接131个工地,工地全场一览无余。一旦发现问题,可直接联系企业整改完善。仅在今年,该平台就实现在线巡查1916次,工作效率为传统方式的近6倍。

企业“零跑腿”,按下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长期以来,工程建设领域项目审批制度一直是简政放权改革的重点,也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核心区、深水区。由于建设过程时间跨度长,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事务性工作对接频次远高于项目审批阶段,工程建设领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迫在眉睫。

2019年11月,杭州高新区(滨江)通过上线“滨江区建设工地智慧监管和企业零跑云平台”系统,有效改变工程建设过程中“群众跑、路上跑、往返跑”的状况,实现“干部跑、线上跑、不用跑”。“工地一码通”是对“建设工地智慧监管和企业零跑云平台”系统的补充与升级,企业人员只要轻轻一扫,便能现场申请工作咨询、管理报告、验收申请等,系统自动受理、安排专人对接,让企业办事“零跑腿”,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

“一码通对我们企业来说太方便了,以前怎么办事也不清楚流程,要先找人、找地方、交材料,现在一码通上查查怎么办,然后一码通上报报就好了,监督员成了我们的服务员。”推出“工地一码通”以后,全区159个工地反响热烈,形成了项目建设监管过程“群众不跑干部跑、资料不跑数据跑”的新现象,进一步提升了杭州高新区(滨江)的营商环境。

以项目中间结构验收申请为例,在“工地一码通”推行以前,项目上要联系监督人员确定进行资料审查的时间,然后要将全部资料归档后送去审核,没通过的还需要整改后再次提交,一次验收要跑好几次,验收一次都要好几天。

“工地一码通”推行后,项目上只需要将申请表、检测合格证明和验收方案3份资料在拍照上传申报,监督人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在手机或电脑上审核、审批,从申请到确定最多1天。

“‘工地一码通’不仅改变了政府部门的监管方式和手段,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杭州高新区(滨江)的建设行业企业从业人员从过去单纯的‘监管对象’转换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杭州高新区(滨江)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实现零次跑的事项包括考评验收申请、企业报告、工作登记共28个事项,极大地缩短建设过程中的事项办理时间。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的当下,“工地一码通”将全面助力“两战赢”,为杭州高新区(滨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全周期管理,形成智慧工地评价“滨江指数”

著名经济学家陈湛匀教授指出,智慧工地是一种崭新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它不仅对安全文明施工意义重大,同时有助于推动建造方式变革、提升建筑业科技创新实力、促进建筑产业提质增效、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围绕网络基础产业、互联网、物联网三大领域,打造信息经济产业链,信息软件产业全国排名第三,拥有海康、宇视的物联网小镇更是全国标杆,也是全国3家物联网示范基地之一。当前的杭州高新区(滨江)更是朝着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迈进。

借助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先发优势,杭州高新区(滨江)住建局联合区内海康威视、大华、当虹、品茗、擎洲软件等领军企业共同研究“智慧工地”建设。2020年6月,杭州高新区(滨江)发布《智慧工地评价标准》,在全省第一个明确智慧工地建设标准。《智慧工地评价标准》围绕“基础设施、人员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综合管理”等6个核心分类分级评价,形成智慧工地“五星等级评价”的“滨江指数”。杭州高新区(滨江)通过数字经济带动传统产业,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滨江方案”!

“现在每天上班,只要手机扫一扫,再也不用拿着本子记工时了。手机一扫,码上报到,干活的信息都在网上,再不用到月底和班长对工对账了。”来自河南信阳的孙新杰说。中南建设恒生电子项目经理沈贤贵说,“现在,我们工地的工人不但上下班扫码,还可以扫码查询自己的出工记录、工资所得,一扫码清清楚楚。”这都归功于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的应用,让建设工地劳务管理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智慧工地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建设,通过物联网、互联网技术与智能感知设备的融合应用,将施工现场实际状态以可视化、数据化的形式在大数据平台上实时展现,用信息、数据助力企业解决人员、质量、安全、环境和管理决策的问题,提升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保障进度与质量,实现绿色建造与精益建造。

目前,杭州高新区(滨江)159个工地项目,有137个工地使用智慧实名制系统、131个工地采用全场监控、96个工地应用智慧用电、37个工地应用BIM技术、17个工地使用AI危险源识别系统、13个工地采用群塔防撞报警系统。根据杭州高新区(滨江)智慧工地建设3年行动计划工作目标,还会有更多项目进入到智慧工地的行列,BIM建造、构件智能追踪、无人机巡检、基坑险情智能监测、人货梯智能限载、火灾探测预防、智能洒水降尘等一系列智能系统在2022年前全面推广!

滨江之强,在于改革,在于创新。三十而立的杭州高新区(滨江),正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建设为契机,为全省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再担重任、再立潮头。作为数字经济强区,开展智慧工地建设,为杭州乃至全省工地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滨江样板、滨江思路和滨江经验,这是杭州高新区(滨江)在发展路上从未忘记的初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