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 > 经验交流

创新领跑 突破发展 解码综保区“杭州经验”驱动力 

发布日期:2019-08-31 17:29 信息来源:中小企业处 浏览次数:


日前,海关总署正式发文,同意并批复杭州综合保税区验收通过。  
  也就是说,杭州首个综合保税区开始封关运行,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保税贸易等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政策于一体,发挥政策更优、层次更高、手续更简的作用。  
  破茧成蝶之前,注定历经磨砺,杭州综保区也一样。  
  这个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大陆第一批出口加工区,为这一次的转型提升,也经历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落地、创新模式尝试,走出了一条独具杭州特色的新路子。  
  那么,综合保税区的“杭州经验”,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自我谋变的大势所趋  
  企业在此落地生根,自然也盼枝繁叶茂。  
  最初入驻杭州出口加工区的企业,大多属于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市场均在境外的代加工企业。可相比较二十几年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外向型经济发展逐渐面临国际市场疲软等问题,国内市场的“蛋糕”却日趋壮大,更具吸引力。  
  由此,这类“两头在外”的企业也开始希望扩大内销,进军国内市场,分得一杯羹。可原先为出口代加工业务服务的免税、退税、加工贸易等优惠政策反倒限制了企业的再发展。  
  杭州东芝家电技术电子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入驻杭州综合保税区的企业之一。  
  “我们把好的项目,甚至是最新的研发项目,从日本转移到这里生产,就是希望能扩大业务,增加国内份额……如果在技术成本不断上升的基础上,依然还要缴纳许多关税和增值税,毫无竞争力可言了。”总经理仲野博朗十分看好国内市场,“我们特别期待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优惠政策,取得与区外企业公平竞争的机会。” 

事实上,整合优化不只是抓住国内经济向好发展的机会,更是“顶层设计”引领下的大势所趋。  
  2012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20多年来,特殊监管区域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对外贸易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发展中也存在种类过多、功能单一、重申请设立轻建设发展等问题”,要求“稳步推进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加快形成管理规范、通关便捷、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绩效突出、协调发展的格局”。  
  整型优化时不我待,更是大势所趋。  
  今年1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共21条任务举措,明确要求“加快综合保税区创新升级,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综合保税区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  
  该《意见》的印发,为此次“萌新”——杭州综合保税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先行先试的杭州经验  
  国务院最新提出的21条任务中,第3条任务是“释放企业产能,允许综合保税区内加工制造企业利用剩余产能承接境内区外委托加工”。  
  事实上,早在2013年,杭州综合保税区内的东芝信息(杭州)有限公司被海关总署发文特批,成为区内唯一一家被允许“委内加工”的企业,先行试点。  
  可以说,王瑾璟见证了特批的全过程。  
  她是东芝物流(杭州)有限公司贸易部部长,“2011年的时候,公司正在研发车载电子转向控制器。当时市面上的汽车方向盘都是靠液压助力,司机转起来比较费力,特别是女士,而改成电子助力的话,就会轻松很多。所以当时就有一家萧山的汽车配件公司看中了我们的技术,想要和我们达成合作。可因为我们是区内企业,要把商品销往国内需要交7%的关税,对于制造业来说这个份额是致命的。”  
  相关部门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后,通过层层申请与检查,最终获得了“委内加工”的优惠政策。据统计,从发文批准到2018年底,5年间,这一政策共为企业累计节省下了4000余万元税金,让企业剩余产能得到了充分释放。  
  “针对区内企业发展的需求,当地政府、海关等各单位都会配合、协调和争取满足。这些年,杭州综保区也是在先行先试中,总结了不少经验模式。”杭州综合保税区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补充说。  
  最值得一提的杭州经验,还要属以特殊监管区域政策条件为依托的网购保税进口、跨境电商进口B2C包裹退货等跨境电商创新模式。  
  2014年5月,杭州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下沙园区)正式在当时的出口加工区内开园。而就在4个月之前,下沙园区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开展网购保税进口业务的试点园区,也是全国第一个与天猫国际合作开展海外直邮业务的园区。“只有4个月的准备时间,我们做什么?在全国都是空白的情况下,下沙园区从确定业务流程、监管方式,到确保商品时效性、安全性,都需要从头开始。”杭州综合保税区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回忆。  
  突破了从无到有,才能由量变到质变。  
  自2015年下沙园区在全国率先推出“全程通关作业无纸化”“集中纳税,代扣代缴”“创新退换货流程”等10项管理措施后,又陆续出台《保税进口商品监管操作指引》等7项监管制度。其中,海关申报、纳税全程无纸化作业,以充分适应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化、碎片化和时效要求高的特点,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作为采纳试点成果写入了《世界海关组织跨境电商标准框架》,助力杭州模式从中国走向世界。  
  就在两个月前,杭州海关又在下沙园区推出全国首创的跨境电商进口B2C包裹退货新模式。新模式下,退货的进口商品直接通过非申报通道进入保税区,企业不必再设置单独的区外退货专用仓。同时,全部退货流程将转到区内,减少中间环节、减轻经营成本,更有效地缩短整体退货时间。此外,消费者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部分商品退货,而不要求整单退货。  
  截至今年5月20日,新模式投入运行近半个月,下沙园区共受理企业退货申请6546单,整体退货量较新政实施前增长32%。其中,“非整单”“非良品”类包裹672单,迎来了“小井喷”。  
  创新创业服务再升级  
  如今,仅跨境电商领域,杭州综合保税区内已入驻了50多家平台电商、40多家垂直电商、100多家电商服务企业,备案品类超过3万个,零售进口量也从2014年到2018年业务单量和交易金额分别增长54倍和55倍。  
  入驻电商企业数交易量得成倍增长,势必需要配套设施的全面保障。  
  据悉,杭州综合保税区自获批以来,便开始了对综合基础设施、监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提升改造等工作。特别是智慧通关设施的启用,意味着运送区内产品出关的货车,无需停车,以5码车速即可快速通关。  
  杭州海关隶属钱江海关驻下沙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带领记者,到实地参观了智慧通关的流程。企业需要运送产品出关,首先是在网上申报,系统自动审核通过之后,货车司机会收到一个通关二维码。货车到达卡口,通过扫描二维码和车牌自动识别,便可开始通关。“货车会先后通过集装箱喷淋消毒设施、核辐射监测设备和视频监控系统。如没有发现异常,这辆车就可以直接出卡口了。”钱江海关相关负责人打了个比方,“就好比汽车上下高速的时候,以前需要人工收费,现在直接走ETC就可以了,大大提高了出关效率。”  
  而在平台建设方面,去年3月以来,杭州综合保税区开始着手打造肉类查验场。“这个平台是杭州地区唯一指定的进口肉类查验场,预计一年将容纳20万吨进口肉类,基本满足杭州地区进口肉类的消费需求。”  
  接下来,还将在进口肉类检验模式基本落地之后,尝试去拓展一些它的口岸功能,比如可以延伸至生鲜、水果等。  
  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围绕园区绿化、设施设备、路灯、路牌标识等方面的环境提升工程也已完成。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  
  未来的杭州综合保税区,将在进行区内企业燃气“瓶改管”项目、路边热力管清管项目等建设工程的同时,进一步建设监管服务区、监管仓库区、查验等候区、机检查验区、检疫处理区五大主要功能区,完善政策、创新监管,加大支持,以提高区域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物流环境、提高通关效率,形成全面开放、高质量发展全新格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