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萧山:点燃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

发布日期:2019-11-08 14:47 信息来源:浙江日报 浏览次数:

走进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浙江大胜达数字工厂智能控制中心,一块10平方米大小的屏幕上,人均产出、物料供应进度等数据实时跳跃。

一块数字大屏,闪耀的是数字经济向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支撑的迷人光彩。

大胜达工厂十公里之外的钱塘江南岸,坐落着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这是一家高能级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今年,该院与大胜达深度合作,挖掘“沉睡”的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这家制造企业与服务业融合,带动制造业产业链重构。

数字经济与新制造业,是杭州城市发展的“双引擎”。

当一批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5G、半导体等新兴产业集聚,萧山数字经济与新制造业活力澎湃。点燃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赶超跨越席卷而来。

优化人才生态 引才有的放矢

人才生态决定城市与人才的“黏性”,是极具吸引力和说服力的聚智品牌。

从各类人才的输入,到地区能级的输出,人才生态是一个复杂的链条,哪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今年以来,萧山加快对接“一带一路”“大湾区”“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等重大战略,全力优化人才生态环境,补齐人才生态短板。

数据显示,今年1~8月,杭州人才净流入量达到14.09万人,同比增长超过100%。根据猎聘等第三方平台发布的数据,杭州人才净流入率稳居全国第一。

相对于杭州来说,萧山目前每年引进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体量不大,未来有发展潜力的新生力量储备不足。

“增强平台的自我造血功能和承载力,增强产业对人才的吸附作用,提升人才总量、结构和发展后劲,要求萧山必须进一步提升政策力度,找准角度全力突破。”萧山区委人才办负责人说,通过各种手段,储备更多青年人才,能很好地解决萧山人才年龄结构偏老化、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

今年10月,萧山研究制定《萧山区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萧山人才新政25条),新增“青年人才工程”,加大对博士、硕士等青年大学生的政策力度,力争到2022年,新引进集聚全球青年人才10万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2万名以上,博士研究生2000名以上,新扶持大学生创业企业200家。

既引进人才,更要降低创业门槛和落户门槛,构建从引进来、留下来到用起来的双创“政策链”,让人才能干事、干成事。

萧山人才新政25条建立市场化人才评价体系,以市场化眼光评价人才项目,激发各用人主体在专业领域的引人用人潜力。同时,用宜居宜业的城市功能留住人,高品质推进人才安居工程,精细化配置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免除人才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干事创业。

围绕人才住房、子女就学等“关键需求”,萧山加大政策兑现力度,今年分三批推出人才租赁房541套,已拎包入住人才411人,协调人才子女就学50多件,累计发放各类人才个人补贴3157万余元。

持续优化办事服务环境,萧山围绕人才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借助“金钥匙人才之家”APP,加快人才服务数字化转型。

未来5年,萧山的目标是引进10万名国内外高校毕业生。在新目标的牵引下,萧山一系列人才政策走到台前,并加快从文本概念走向实践探索,一条补上人才短板的路径已然成型,政府赋权、政策赋能,与企业市场能力相结合的人才服务管理改革正在萧山上演。

确保才尽其用 用才人岗相适

在不少人看来,位于萧山的兆丰机电,是一家十分传统的制造企业。然而,令企业掌门人津津乐道的,却是自家的研究院,以及一个获得全球同行认可的检测机构。

打造出“工厂大脑”的兆丰,深知生产性服务业之于制造业升级的意义。“以智能工厂为发展方向推进制造工程智能化,关键环节是工控系统、操作系统和工业大数据利用。”企业负责人说。

从一家传统制造企业,成长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智能制造集成研发企业,兆丰转变的背后,是重视人才带来的产才融合,支撑起数字经济与新制造业双双蝶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围绕“1+4+X”产业蓝图规划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高端制造等重点产业导向,萧山精准招才引智,着力打造与“产业链”相匹配的“人才链”,带动、支撑产业创新发展。

今年1~8月,萧山累计征集两批次“5213”项目160个,其中包括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项目。

人才与产业之间的融合互促效应日益明显,萧山进一步凸显对人才的重视,优化人才评价机制,确保人岗相适。

目前,萧山已将人才年薪等体现市场价值的评价要素纳入人才分类认定评价体系,对年度纳税3000万元(含)以上的符合萧山重点产业导向的企业,根据纳税规模给予若干技术及管理的人才名额,可参照萧山区F类人才标准给予相应政策保障。

同时,在加大对企业和中介引才奖励力度、降低企业用才成本、激活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支持人才项目成果转化、对投资人才项目的股权机构给予资金补助等方面,萧山都进行了明确或提升。

面积覆盖1000多平方公里的萧山,依托人才支撑,正通过全面布局新兴产业发展,做强5G产业、AI、IOT等领域,壮大集成电路、区块链、虚拟现实、量子信息等前沿产业,形成数字经济与新制造业协同共生的产业生态。

今年1~6月,萧山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2%,增幅居杭州第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萧山实施省级重点技改项目83个、市级 “机器换人”项目77个,新增工业机器人368台,累计实现企业上云17020家。传化智能供应链服务平台、万向工业互联网平台、恒逸化纤工业互联网平台分别列入2018年度浙江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级创建名单,平台总数位列杭州市各区(县)市首位。

搭建成长平台

育才用心用情

精锐之师,良将勇士必不可缺,要良将勇士留得住,就要围绕“用心培育留住人才”做文章,给各类优秀人才搭建施展本领的舞台,多开拓登高望远的视野,从而跳出原有工作的局限性,为人才的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可能性。

萧山工业基础雄厚,萧山产业园区众多,工业增加值维持稳定增长。

官方数据显示,2016~2018年,萧山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4%、2.0%、3.1%,工业经济总量稳居杭州市前列。目前拥有国家级产业园区2个、其他各类镇街产业园区51个。近年来,萧山产业提升改造进程逐步加快,开展了以推进资源倒逼、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两化”融合、“四换三名”、节能减排等六大行动为抓手的千企转型升级三年行动,实现传统产业稳步发展,“两化”融合指数达到99.58,全区规上企业基本实现“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全覆盖、营销网络化全覆盖、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机联网生产模式全覆盖。

但与制造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相比,萧山创新体系仍不足以支撑技术创新在全国达到“领跑”水平,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生产服务业发展不足,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技术创新、制造业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

“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必须在信息经济主导下,依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来实现。”萧山坚定这一导向,高规格打造人才发展平台,提升人才承载能级,引进了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中乌航空航天研究院、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

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落户于钱江世纪城天人大厦,计划建设光通天下网络空间安全联合实验室,已确定与华为签订草图协议;浙江省网络空间安全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大数据智能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处于申报中。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杭州办事处在正式开展工作的半年中,已建立伊朗、英国国际智力联合创新基地,对接海内外一流高校校友会5家,举办大型数字技术高峰论坛1次,引入“第十五届中国工业论坛”。

中乌航空航天研究院正在设计装修孵化实验外场,已接洽调研储备评审高端科技项目116个、高端科技人才307名……

围绕服务“4286”产业载体建设,萧山加快人才流、信息流、技术流导入,重点平台、产业园区能级进一步提升。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萧山还积极引入中国区块链开发大赛、中国工业大数据大会·钱塘峰会等10余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盛会,进一步加大数字经济企业的招引力度。目前,萧山已引进了网易云音乐、商汤科技、紫光恒越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新星”,培育了微医集团、先临三维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逐步构建以人工智能、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机器人、量子通信、增材制造、工业大数据等为代表的先进特色产业集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